Mendix 公司的 CTO Johan den Haan 在最近的一篇博客中问了模型驱动方式(架构、开发、工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模型驱动工程(Model Driven Engineering)的基本原则是“所有东西都是模型”。模型及模型的组成元素属于一等公民。最根本的改变是模型不再只作为文档供程序员阅读,它们可以直接用来驱动软件开发。 ……当为了 MDE 而定义一种语言的时候,不免会遇到疑问——某个特定元素到底应该用领域特定语言还是通用语言来定义呢?
Johan 认为: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用语言和领域特定语言两者择一,但我想两种方式可以结合起来各展所长。
这篇文章还很有知识性。它首先给出了模型和元模型的清晰定义,清楚地展示了 OMG 定义的 M0、M1、M2 和 M3 级的模型驱动架构。Johan 还界定了语言学元模型(linguistic metamodel)和本体论元模型(ontological metamodel)的区别:
语言学元模型定义一个模型的语言(包括抽象句法、类型语义、静态语义和动态语义),本体论元模型定义模型的内在语义。内在语义描述被建模的资源的“内部含义”,为概念的推演提供基础。
他总结说:
本体论是定义描述性语言的基础,例如一些定义“what”而非“how”的语言。完整的建模手段两个方面 [语言学和本体论] 都需要。
Johan 还解释了本体论元模型层次(hierarchies)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个层次应该以技术层面为底层,支撑着上一层的领域本体论,再支撑着更上一层的模型。随后他把语言学元模型和软件工件的生成联系在一起。
对于面向对象,Johan 主张:
- 保持语言定义小而简单,
- 保持虚拟机稳定,即使在重大的(库)概念重组的情况下,
- 给用户最大程度的剪裁能力(用户可以改变或者扩展一个库,但不可以改变核心的语言概念)
接着 Johan 举了“业务过程建模”的例子:
对于将 BPMN(OMG,2006)和 BPEL4WS(OASIS,2007)作为业务过程建模的通用语言,有着许多讨论。BPMN 被用于定义分析和文档方面的业务过程,BPEL4WS 则被用于定义可执行的业务过程。
他在例子中描述了一个严格的元模型层次,组成部分有一个模型层、一个领域层、一个服务层,BPEL 作为抽象的、平台无关的概念,BPMN 则作为语言层。他认为:
这个元模型层次使得定义一种 [BPMN 和 BPEL 之间的] 变换非常容易。
Johan 最后总结:
[他所作的] 设计决策非常有利于定义领域特定语言。首先,最终得到的 DSL 很容易变换成可工作的软件。其次,[他所] 演示的方法可以结合来自通用语言和领域特定语言的概念。
查看英文原文: Combining General Purpose Languages and Domain Specific Languages for Model Driven Engineeri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