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滴滴出行正式递交 IPO 招股书。根据招股书显示,滴滴出行 3 年为司机创造了 6000 亿元收入;公司整体亏损,国内网约车业务微利 3%;在全球 15 国开展出行、货运、金融等服务,本次募资主要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和科技研发等。
滴滴出行递交上市招股书,全球日均 4100 万单
北京时间 6 月 11 日,滴滴正式向 SEC 递交了 IPO 招股书,股票代码为“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担任承销商。
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1 年 3 月,滴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 15 个国家约 4000 多个城镇开展业务,提供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服务。
对于上述众多业务背后的商业生态,滴滴在招股书中归纳为“四个核心战略版块”,“三大业务”以及“双飞轮”。其中,被滴滴定义为 构建出行未来的“四个核心战略版块”分别是_共享出行平台_、车服网络、电动车_以及_自动驾驶。而“三大业务”代表了滴滴的收入构成,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在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的 12 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 4.93 亿,全球年活跃司机 1500 万。其中,自 2020 年 3 月 31 日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滴滴在中国拥有 3.77 亿年活跃用户和 1300 万年活跃司机。2021 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拥有 1.56 亿月活用户,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 2500 万次。
从单量和交易额来看,在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的 12 个月里,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为 4100 万单,全平台总交易额为 3410 亿元人民币。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的 3 年时间内,平台司机总收入约 6000 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也公布了滴滴具体业务的收入情况。2020 年,滴滴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是 1336 亿元、23 亿元和 58 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和国际化业务的平台收入从 2018 年的 187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2019 年的 242 亿元人民币,并进一步增长到 2020 年的 347 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6%。2020 年和 2021 年第一季度的平台收入中,93.4% 来自于中国,6.6% 来自于国际。
在 2020 年 7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的六个月中,中国出行业务的交易总额为 1216 亿元人民币,比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的六个月增长了 80.3%,比 2019 年 7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的六个月增长 12.2%。
在盈利表现上,中国出行业务 2019 年实现调整的息税前利润 38.4 亿元人民币,2020 年 39.6 亿元人民币,2021 年一季度 36.2 亿元人民币。此外,2020 年中国网约车业务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 3.1%。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滴滴在全球共 15914 名全职员工,其中 研发员工 7110 名,研发员工占比 44.7%。
对于此次募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 30% 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 30% 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 20% 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全球唯一坚持投入自动驾驶的出行公司
虽然互联网大厂对于“造车”、“自动驾驶”等话题颇有兴趣,但这一战略已经渐渐被出行公司放弃。
今年 4 月份,Lyft 宣布与丰田下属研究机构 Woven Planet 签署协议。Lyft 将把名为 Level 5 的自动驾驶部门出售给 Woven Planet,后者主要任务就是推进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这笔交易价值 5.5 亿美元,这也意味着 Lyft 决定放弃自研自动驾驶技术。
Lyft 方面表示决定出售该部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公司认识到不再需要自行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与其他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擅长的公司合作会为 Lyft 带来更高的价值,而且不必建立排他性的关系。
更早之前,Uber 公司宣布将其自动驾驶部门 Uber 先进技术集团(ATG)出售给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 Aurora Innovation,这笔交易以股票形式进行。据知情人士称,该股权交易对 ATG 的估值为 40 亿美元。
Uber 曾雄心勃勃地想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车队,而在烧光巨额资本、事故频出且负面消息不断之后,投资者认为 Uber 应该专注于核心的网约车业务以实现盈利。据悉,Uber 自 2015 年开展自动驾驶业务以来,5 年间已烧了 25 亿美元,平均每年烧 5 亿美元。
持续烧钱加之疫情对业务的影响,Uber 和 Lyft 均放弃了对自动驾驶的研究。
反观滴滴,滴滴自动驾驶团队成立于 2016 年。2019 年 8 月 5 日,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 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据了解,自动驾驶领域目前的热门选择——RoboTaxi, 也是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主要发展的业务之一,作为国内出行服务提供商,滴滴在该领域有着明显优势,基于共享出行移动网络的规模效应,通过混合派单模式让自动驾驶快速落地。
此次招股书中,滴滴明确将滴滴自动驾驶定义为四大核心战略版块之一,将继续在自动驾驶领域加强投入。而目前,滴滴持有自动驾驶公司 70.4% 股份,掌握了绝对控股权。
滴滴自动驾驶团队自组建以来,在整车系统工程、传感器硬件、自动驾驶算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滴滴自动驾驶团队投入了大量资源训练这个整个系统。对于自动驾驶,最真实的“训练场”莫过于现实中的道路环境。然而,道路测试面临着安全、成本、时效、规模等诸多方面的巨大挑战。
因此,团队开发了仿真测试系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中,输入预定义的交通场景,通过软件的方式来模拟自动驾驶汽车的行为以及和周围环境的互动,并且自动评估其表现、性能,以发现问题,指导研发。在软件仿真的帮助下,研发工程师可以回放道路测试中暴露的问题;无需上路,就可以反复迭代算法。
此外,工程师还能创建任意的虚拟场景,以测试自动驾驶程序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同时,仿真测试也成为了软件版本准出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滴滴自动驾驶仿真团队的目标是打造一套高性能、可靠、易用的仿真系统,将其融入到研发工具链中,提高算法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并在自动驾驶软件上路前及时发现其中的潜在隐患。
在滴滴自动驾驶团队看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完善进步,仿真系统的整体效率对于技术迭代的速度也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当 MPI(Mileage Per Intervention, 即发现问题的平均里程数)提升 10 倍时,如果不加选择地进行随机测试,那么发现问题的效率也会相应地下降为原来的 1/10。相对于有安全驾驶员参与的有限路测,实现大规模无人化的安全运营要求 MPI 有多个数量级的提升,能否有效发挥仿真系统的“加速器”与“放大器”的能力,或许将是自动驾驶技术能否最终获得广泛应用的决定因素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