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 的发布注定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它自带所有区块链应用都梦寐以求的“流量”,Facebook 的用户数足以让它成为全世界都在期待的“杀手级”应用。但是,Libra 远不止于此。
如果说过去十年中,每个尝试理解区块链的人都必须认真研究比特币和以太坊白皮书的话,那么,试图了解区块链未来核心价值的人,就要多研究这个可以称之为“第三座里程碑”的 Libra 白皮书了。
Libra 真的有这么值得期待吗?它到底算不算创新?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业务、技术和挑战三个方面解读下这位区块链家族耀眼的“新贵”。
一、业务方面
(一)Libra 回归经典
Libra 业务白皮书开篇就许下宏愿,“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句话野心过大,基于当前区块链应用的各种“困境”,有些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这却是对区块链经典的回归。
比特币的目标是什么?就是一个单纯的电子现金系统。抛开各类关于“中本聪”对金融机构不信任的猜测,可以肯定的是,“中本聪”创造了一种可以较为安全地、不依赖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的点对点支付的纯粹电子货币,可以更好地支持互联网贸易的发展。到了以太坊,“V 神”扩展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空间,从而使人们期待更多类型的应用,但是,扩展之路并不顺利。“联盟链”将区块链技术推向 To B 应用,由此,区块链主战场转移到资金雄厚、挨得住冬天的“大厂”之间,币圈“一地鸡毛”的乱象更加推动了这种趋势。不过,“联盟链”由于往往与“币”无关而被“诟病”。
终于,Libra 高调回归了区块链的“初心”,创造一个致力于改善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币”的许可链,这恰似十年的轮回,终于又将世人的注意力拉回了区块链的起点。
(二)致力于改善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是有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的,但谈这个问题要绕点弯子谈谈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就是金融服务,服务实体经济,而这种服务,其内核是两个字:融、通。“融”指的是资金调剂,就是将从资金富余之处引导到匮乏之处,也就是所谓的借贷;“通”指的是资金的实际流动,无论是出于借贷还是支付的目的。金融服务就是撮合资金富余者和资金匮乏者各自的需求,并把资金送达的过程。这是金融最核心的功能,其他的功能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演化。
“通”是金融的基础设施,“通”的范围和能力决定了“融”可以实现的范围和成本,所以为什么 Libra 白皮书说十几亿人享受不到金融服务,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中没有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现代金融因为业务日益复杂,基础设施已经远不止狭义的支持资金流动的基础设施,还包括信用体系等支撑环境,但是“通”依然是最重要的部分,而且,非常昂贵,不要小看一笔汇款,尤其是跨境汇款,这是全世界所有银行奋斗了二百年、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汇通天下”。
而区块链技术的创造性正在这里,比特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在基础设施方面“低成本”、无需维护的流通体系。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依赖的正是可靠的“电子货币”。传统银行处理汇款时,真正的处理对象是实物货币,电子记账只是实物货币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映射,“钱”、“账”是分离的,所以,必须靠保证金、复杂的多级清算来确保资金的真实性,也就是说,金融系统到现在已经接近“通”的处理能力上限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形态,现有货币形态下,更大的提升并不容易了。而比特币采用了网络内生的电子货币,直接实现了点对点转账,无需银行的多级清算体系做支持,这种“钱”、“账”一体化的处理正是其优势所在。
Libra 充分认识了这一优势的重要性,也是再次强调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也许有人还会对其采用稳定币这一电子货币形态抱有“遗憾”,但是,考虑到 Libra 要服务十几亿人,稳定币已经是可以说服各类监管机构、各类用户的最可接受的形态,稳定币兼具电子货币的便利性和主流“法币”价值稳定的优点,是实物货币到电子货币之间最合适的过渡形态。关于稳定币的论述,参见笔者《新“汇通天下”:用稳定币实现跨境支付方案》一文,本文不再赘述。
从业务角度讲,Libra 重回经典,致力于改善金融基础设施,这是一次把区块链技术拉回“初心”的尝试,也是向世人重新证明区块链核心价值的机会。
二、技术方面
最近也有文章称 Libra 技术方面创新不多,其实,创新程度本身并不重要,技术关键在于支持业务落地,也就是说,Libra 是否在技术方面进行了支持其业务愿景落地的必要改变。
(一)存储方面
众所周知,区块链技术是通过算力、存储换取信任,其多副本的形式虽然有利于验证,但是却相当消耗存储,在联盟链中也有此问题。包括笔者在内,也有不少人提出只把哈希上链,链上存哈希、链下、数据数据中心存数据等想法,缓解存储问题。对于 Libra 服务十几亿人的想法来讲,存储瓶颈不解决,平台根本无法运作。
在技术白皮书中可见,Libra 采取可以删除数据,但是保留哈希的设计方式,重新提交数据则要通过账本中的哈希验证;通过采用 Merkle 树累计器的实现方式,简化新事务对旧状态的依赖,只有当前状态是验证者处理事务唯一需要的信息;账户具有回收机制,并可能引入对存储资源的租赁机制,以限制对存储资源的“滥用”。
按照 Libra 的测算,它的验证者节点可以存储 40 亿账户。
(二)共识效率与吞吐量
其实 Libra 在这方面面临的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它以许可链的形态提供非许可链的服务范围和能力。所以,它在现阶段采用 BFT 类共识机制,通过随机函数选择每轮共识的 Leader,随机函数有助于提高选择效率和安全性。而考虑到其世界性服务范围需要面对的公链的网络延迟问题,采用了“3-chain”提交规则,类似于比特币六个块才算是确认记账无误,Libra 是采用三个块 QC 确认的提交机制。
最终其 BFT 协议选择的是 Hotstuff 范例,以支持 100 个验证节点,最终支持 500-1000 个验证节点为目标。记得笔者最初研究 Fabric 时,了解到 BFT 类共识机制在超过 20 几个验证节点时就会出现效率的大幅度下滑,EOS 当初也只选择了 21 个超级节点。考虑到 Libra 是全球范围的,那么支持 100 个验证节点、达到 1000TPS 还是很不错的效率提升了。其白皮书预测的应用场景中,线下支付依然主要方式,因此 1000TPS 这种已经接近 Visa 实际业务量三分之二的处理能力还是可以满足初始需求的。
(三)资源结构设计
Libra 提供的 Move 语言支持自定义资源类型的能力。模块负责定义结构,结构分为资源和非资源两类,资源类可以描述货币或其他资产,Libra 币就是一种资源类型。这种模式使 Libra 平台可以自由定义多种能够以数量方式被消耗的资源,也即是说,Libra 可以很容易地支持多种类型的“币”或服务存在。Libra 自身在平台上并无特殊地位,但是,如果平台上只存在 Libra 一种币,或者只有 Libra 被广泛信任时,Libra 将成为平台上其他所有资源的度量。
按照 Libra 的定义,每一种资源都是一个分类地址,存储该资源的所有账户都在统一路径下,相当于每种资源都有一个边界清晰的“仓库”,这也使得 Libra 平台上的资产和账户更容易管理。
(四)恢复能力
应该说 Libra 还是善用了自己的许可链形态,在恢复能力上做了些改进,使平台更易用。
Libra 平台支持用户在不更改其地址的情况下,更改用于交易的密钥,解决密钥丢失导致资产受损的问题;平台支持区块链的事务历史从创始区块重新执行,以生成当前的账本状态;在验证者崩溃和重启时维护安全性,即使所有验证者节点同时重启。这些恢复能力对一个成熟的金融系统而言,非常重要。
通过对技术白皮书的研究,可以发现,Libra 的创新是立足于如何使其业务愿景得以实现上,除了以上几点,还包括出于对智能合约安全性的考量,设计了 Move 语言,并通过字节码验证保证安全,避免编译器被绕过的问题等。
Libra 力图通过技术努力,降低其验证者节点必须面对的硬件性能问题,从而为将来过渡到非许可链创造条件。应该说,小扎的团队在推出白皮书之前,对关键问题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三、挑战
尽管准备充分,但是 Libra 仍然面对不小的困难。
(一)监管的态度
由于 Libra 依然保留了假名性,不会将账户连接到用户的真实身份,因此在 KYC(了解你的客户)的监管规定方面会面临直接挑战。除此之外,Libra 这种颇具“中央银行”特征的愿景也会让很多监管机构感到“棘手”。
(二)Move 语言
以太坊当年的“软肋”就是来自于智能合约的编写,虽然 Libra 在此方面吸收了不少经验教训,但是 Move 语言仍然有可能成为 Libra 平台中比较容易出现漏洞的点。
(三)授权经销商挤兑
这点颇像传统金融机构。Libra 平台采用向授权经销商发售 Libra 的方式发币,也通过授权经销商赎回的方式销毁币。由于 Libra 的储备结构还是有些复杂的,因此,其存续过程中 Libra 与储备的实际价值之间还是会出现无法维持在 1:1 水平的波动,而其后,如果 Libra 生态中出现了一些金融玩法,导致实际产生了信用创造,那么,其有些复杂的兑换机制,可能会在特殊因素下,诱发授权经销商挤兑的现象,从而导致流动性“瞬间枯竭”。
无论各家褒贬如何,Libra 终究是坚决地走在了一条回归经典的路上,树立起了区块链历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它在世界范围内践行普惠金融的诺言,依然值得区块链行业深思。
作者简介:付晓岩,原国有大行资深业务架构师,负责业务架构设计、项目管理,热衷新技术探索与实践,具有丰富的银行业务经验和企业级项目业务架构设计经验,曾主导客户关系、金融市场、同业、资管、养老金等多个领域核心系统的业务架构设计。公众号:晓谈岩说。从 2017 年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并发表《关于使用区块链技术建设行业级同业交易平台的探讨》、《数字货币可能诱发的现金社会经济活动的模拟与思考》、《联盟链战国:五大联盟链横向比对》等多篇文章。
相关文章:
如何用“区块链 + 稳定币”技术来提升资产证券化市场运作效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