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惨 IPO:估值蒸发 95%
WeWork大概想不到短短数周时间,自己的估值就从 470 亿美元开启断崖式下跌进程:470 亿、150 亿、75 亿再到最新的 28 亿,估值蒸发超过 95%。你能想到资本市场会有泡沫,但应该想不到这泡沫能大到这种程度。
这一切,始于 WeWork 那个堪称史上最惨的 IPO 计划。8 月 14 日晚,共享办公企业 WeWork 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书,彼时 WeWork 风光无限,顾盼生风,作为一级市场估值最高的美国独角兽,坐拥 470 亿美元估值的它有骄傲的资本。《华尔街日报》报道该公司的上市计划后,有评论提到:
WeWork CEO 亚当·诺依曼(Adam Neumann)已经很富有。不过很快,这家共享办公巨头的所有早期员工和投资人也都会变得富有。
但真的如此吗?中国古语有云,“福兮祸之所倚”,中国古语还有云,“盛极而衰”。WeWork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媒体能吹起一家公司,也能摔死一家公司。从那个顶峰开始,伴随 WeWork 的就是持续缠身的负面报道:财务问题、创始人吸食大麻、公司高管均为亲属等等。然后,WeWork 的首席传播官离职、CEO 辞职、公司或裁员三分之一、500 名技术岗位待裁……
WeWork 最大的投资方软银下了重注,截止 IPO 前光投资就砸了超过 100 亿美元,现在软银计划再投资 40 亿到 50 亿美元,以收购 WeWork 的新股和现有股份获得控制权。软银还在努力止损,甚至想绝地翻盘,但 WeWork 已经救不回资方的信任甚至是兴趣了。
同一时间,印度共享办公初创公司 GoWork 完成5300 万美元债务融资 。
年度最大 IPO:上市 5 个月,裁员上千人
2019 年 5 月 10 日,Uber在美国上市。募资 81 亿美元,估值 824 亿美元,Uber 成了年度最大 IPO。十年时间,Uber 从亏损 40 亿到营收百亿美元,业务从美国到遍布五大洲,月活从 0 到 9100 万人次,终于迎来了正式 IPO。
然后,即便调低了每股发行价到 45 美元,上市首日 Uber 还是跌破了发行价,以 42 美元收盘。再然后……
2019 年 7 月 30 日,Uber 开始首轮大规模裁员,分布在全球 75 个办事处的营销团队 400 余人被裁,占全部营销团队的 1/3;
2019 年 9 月 11 日,Uber 开始第二轮大规模裁员,解雇了产品和工程团队中的 435 名员工,约占总数的 8%。产品 170 人,工程团队 265 人,为什么受伤的、伤势更重的总是程序员;
2019 年 10 月 15 日,Uber 又又又裁员,跟 350 名外卖服务、自动驾驶、绩效营销、先进技术小组和安全部门,甚至招聘部门的员工说拜拜。
Uber 的发言人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变化来重置和优化日常工作方式,确定优先级,始终专注于高性能和敏捷性。虽然目前的情况是痛苦的,特别是对那些直接受影响的员工,但我们相信,这将带来更强大的技术组织,而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招聘全球最优秀的人才。”
但其实,裁员更多就是提振股价的一种方式而已。第三次裁员消息刚传出来,Uber 股价应声上扬涨了 4%。跟回购股票一样,裁员只不过是手段不那么温和的另一种提振股价方式,毕竟 Uber 自上市以来,股价已经跌了 30%。
操作失误,独角兽炼成暴雷兽
2018 年,中国独角兽公司井喷而出。统计显示,截至 2018 年底,中国拥有一百六十多家独角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独角兽产出最多的国家。当时可谓盛况空前,独角兽们不是已上市,就是在去上市的路上。
2018 年下半年再到今年,独角兽们哭了。
小米、美团、爱奇艺、哔哩哔哩们的上市,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名词:破发——股票发行首日跌破发行价。不仅如此,新上市公司们的股价在下跌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不跌个 30%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独角兽出身。
时间再往后拉,形势每况愈下。独角兽们别说艰难前行了,以互金行业为代表的独角兽们直接暴雷了,在泡沫破灭的瑰丽魅影中,坑了一群散户。
一千个暴雷兽有一千种暴雷的方式,但相同之处都差不离:站在风口飞起来,风口过去摔下来。内外交困,死无全尸。
宏观经济环境下行,互联网红利消退,行政监管渐趋完善,游走在灰色边缘的互联网金融啊区块链啊什么的就等死吧。
独角兽们日子越来越难过,谁能救救他们呢?反正不是我,毕竟我没钱。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