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4 日,在上海举行的蚂蚁金服 ATEC 城市峰会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作网络——蚂蚁双链通正式发布上线。据蚂蚁区块链相关负责人介绍,蚂蚁双链通以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为依托,以产业链上各参与方间的真实贸易为背景,让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在区块链上逐级流转,从而使更多在供应链上游的中小微企业获得平等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据悉,蚂蚁双链通已经在 2018 年 10 月展开试点,并取得了行业积极反响。
绝大多数供应链融资需求未被满足
“这个年关好过多了,是‘区块链贷款’帮了大忙。”说话的是昆山周市德志星精密机械厂(以下简称德志星)的老板严西良,这个开厂十多年的 80 后老板,今年破天荒地用“甲方的甲方的甲方”付款凭证从银行拿到了 2 万元的融资。
据了解,德志星的雇员不到 10 名,其实称其为企业都略有夸张,因为它注册的是个体工商户,但这个不到 10 人的小厂是某知名整车制造汽车品牌企业上游最末端的一家供应商。
一辆整车往往由上万个零配件组装而成,围绕着该知名主机厂以及其体系内部的若干核心企业,在其产业链上游,也相应有上万家制造商为其提供各种配件及各类加工制造服务。但在生产过程中,像德志星这样的小企业是处于供应链最末端的供应商,它和下游厂商签订采购合同产生购销关系后,一般会有 1 到 6 个月不等的账期,拿到货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遇到困难,需要资金周转,或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资金采购原材料怎么办?对于大一些的供应商而言,他们的融资渠道相对较多,很多银行的服务能够覆盖到他们。对于上游的中小微型供应商而言,他们除了“应收账款”外,没有其他可以用来抵质押的资产,银行的服务也通常覆盖不到他们。而如果用这个“应收账款”质押进行融资的话,成本通常都非常高,令小企业难以负荷。
因为无法评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贸易背景和订单数据的真实性,金融机构基于风控的要求通常很难跟这些企业建立信任关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在 2016 年底为 12.6 万亿元,2017 年内这一数据小幅波动,但规模不减。而相比于巨大的应收账款,2015 年我国年商业保理量仅在 2000 亿元左右,绝大多数供应链融资需求未被满足
区块链成为了破局的钥匙,区块链技术一方面提升了供应链上下游交易的透明度,交易状态也变得更实时和可靠,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可以基于区块链应收凭证对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最终建立起一个可靠和稳定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将整个商业体系中的信用变得可传导和可追溯,为大量原本无法融资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也提高了应收凭证的流转效率和灵活性,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资金成本。
据统计,过去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大约仅能为 15%的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们(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采用区块链技术以后,85%的供应商们都能享受融资便利。
这就是严西良口中的“区块链贷款”,德志星的会计贺经理则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记者的注视下,她熟练地操作着蚂蚁金服的双链通系统。
3 个月变 1 秒,账期“消失”了
2018 年 10 月份,某汽车品牌企业与蚂蚁金服合作,邀请该汽车品牌体系内模具制造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及其供应链上各层级的 5 家企业,来开展基于蚂蚁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式信用流转网络的试点工作。
而昆山德志星则是这次试点工作的四级,也是最末端的供应商。
贺经理介绍说,从 17 年 5 月到 18 年 1 月,他们陆续和昆山市正鸿新签订近百万元的供货合同,整个工厂的运作非常良好。
在试点中,通过蚂蚁的双链通,昆山德志星见到了素未谋面的“甲方的甲方的甲方”—上海赛某某,供应链条透明了,核心企业上海赛某某能够直接生成应付凭证将其支付给自己的供应商南京赛某某,南京赛某某也可以将其直接支付给自己的供应商昆山正鸿新。德志星就是这样通过一层一层的流转拿到了他“甲方的甲方的甲方”的付款承诺并获得了及时的融资。
贺经理在登录蚂蚁双链通后,只需要点击收到,再点击融资,银行就可以把这笔应收账款在 1 秒钟内贴现给德志星。贺经理说,实际上德志星和上游的正鸿新是有至少 3 个月的账期,而通过蚂蚁金服的双链通,“这个账期没有了,钱马上就可以转到公司的账户。”
3 个月变成了 1 秒,银行基于可信的应付凭证借款,对于资金链紧张小微企业来说,账期这座无形的“大山”终于消失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蚂蚁金服科技(ID:Ant-Techfin)。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04EbrSBS4fnd3maKUqFXw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