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念的句子》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回忆是每个人与往事的连接通道,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使我们了解着过去所发生的事。每个人的往事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去守护住属于自己的回忆,不要让它悄然淡忘。
回忆起今年所发生的事,让我觉得最应该去守护的,要属「2017QCon-北京站」上的那次主题演讲,虽然那次演讲更偏向职业发展视角,但最终「不但没有招来吐槽与白眼」,还 “狗屎运” 般的获得 “明星讲师” 誉称号。时过境迁,至今任然能让我的内心满怀憧憬;
可能许多小伙伴会觉得:
不就演讲得了个奖吗?只要演讲的内容干货够分量,得奖不就是分分钟钟的事吗!?没干货的演讲,只不过是花拳绣腿的功夫,有时间不如去干正事呢。
面对这样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但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一场技术演讲与一场钢琴演奏大同小异,都应富有情感,就像在「浅谈钢琴演奏的感情」写的那样:
“音乐的主题思想的感情内涵,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去表达的,但只有音乐形式是远远不够的,音乐需要有血有肉,需要演奏者敏锐地捕捉到作曲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思考及他自身丰富的精神世界”
钢琴演奏就是演讲,只不过不是你在说,是你用钢琴来说。技术演讲也是如此,所以要让听众在你的演讲过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带入感,努力把每个字都 “咬” 清楚,清晰有效的向他们传递每一个收获点,并用富有张力的声音,让听众能够在短短地几十分钟内热血沸腾,鸡血满满,总有种走出门就会焕然一新的感觉。
听着神乎其神,不过我觉得不管是否可以达到那种高度,有一些惯用套路我们还是需要掌握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为了避免技术演讲枯燥乏味,通常会采取哪些套路呢?
01 用风趣、充满自信的姿态开启主题
一直以来,演讲的引入环节,不仅起到能让听众快速的进入角色,甚至是演讲最终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开启良好的演讲,应该用简单、风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一个充满自信的主题。
开场风趣幽默,表情微笑,扫视听众,切记不能一张 “扑克脸”
尽量放缓语速,不要急于表达
凭借黑自己或别人,引入主题效果佳
下面我就以「2017.上海.QCon.讲师经验交流分享会」上的演讲为示范,向大家讲述下这个环节我是如何做的:
我:在演讲开始之前,先来纠正下 Kitty 对我名字的误解,我叫王 yeliang,不叫王 huajing,一个这么高大上的名字被你念成这样,实在让我无语……除此之外,再来吐槽下 Kitty 的本次邀约,一周前他给我打电话说 “王老师,QCon 上海站有个讲师交流分享会,麻烦你来跟大家聊聊吧”。
我:我说 “好啊”,她接着说 “主题内容你不能讲 A,也不能讲 B,而且也不能讲 C、D,因为这些其他老师都讲了,麻烦你跟我说说你要讲什么主题?”。
全场:(……哄堂大笑……)
我:……我顿时 1W 点伤害,心想 ‘你啥意思啊……想玩死我早说啊’ 。
我:好吧,你既然叫我老师,总不能被你难住吧,我说 “既然硬货都被其他老师选走了,那我就来谈谈情怀吧”
我:所以,我今天的主题是 “如何让你的演讲更具技术情怀”。
(……以下省略……)
在这个开启中,我运用 “黑主办方”的方式获得听众的注意,让听众在笑声中提起精神,然后通过一种 “自我膨胀” 的手段引入到要讲述的主题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既幽默,又不显尴尬。
02 利用故事片段,传递技术经验
一场技术演讲 “是不是有干货”,应该是衡量其含金量的重要标准。在这个信息爆发的时代里,如果演讲内容「太干」,有时不但起不到好效果,反而会引来不良评价。
技术干货,应当以故事情节为背景,才能更丰满的传递技术经验。
讲片段,引用大事件为索引
够直白,一听就能联想到重点
简单粗暴,迅速领悟到教训
下面我就以「2017.上海站.ArchData 技术峰会」上,关于「在 ‘持续污染’ 与服务治理之间寻找平衡」的演讲为示范,向大家讲述下这个环节我是如何做的:
以伦敦雾霾治理为背景,先来讲述下什么是 ‘持续污染’ ?
您听说过 “伦敦雾霾事件”吗?
基于“伦敦雾霾事件”,讲述 “服务治理平台” 的发展历程
在故事里,听众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感知到要点,并通过故事情节联想到技术重点与发展历程,既不枯燥,又不显啰嗦。
03 用名诗浪语来结尾,让人牢记在心
演讲的总结归纳,不仅能直接反映出演讲者水平能力的高低,也能间接反映出演讲者口才的高低,而且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更能画龙点睛,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在过往演讲的结尾上,多半都会采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虽然这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却不足以让人牢记在心。
引用与主题、过程相匹配的名诗、歌词进行点缀,给大家一种深有同感的领悟。
一部典故影片的台词
一段相声中的对白
一首名人所作的诗歌
下面我就以「2017.北京.QCon.从纯技术到技术管理,那些跌宕起伏的转型经历」的演讲为示范,向大家讲述下我是如何做的:
用这样的方式结尾,能增加演讲的可信度,显得更加优美、含蓄,睿智大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本文转载自头哥侃码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CtsSdwFbEdOAtBi7qYa_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