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一直利用各类新兴技术改善产品、服务与流程,这也使其成为对技术趋势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根据 Facebook 发布的《千禧一代+金钱:新的旅程》报告所言,92%的千禧一代不信任传统银行。此外,千禧一代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结婚最晚的群体,平均婚龄达到 26.5 岁。
之所以缺乏信任,主要源自 2008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及其对全球人口造成的深远影响。此外,在此次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世界经济遭受重大打击,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开始急剧下降。
全球风投支持型金融科技企业的笲市场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2019 年 1 月 25 日)
后危机时代下最令人震惊的发展态势之一,在于新兴企业与科技公司的全面崛起。其中相当一部分专门提供金融科技方案,旨在为全球客户提供不同于以往的服务项目,特别是新的支付方式选项。换句话说,在新的商业时代之下,银行已经不再是金融领域的唯一参与者。
而这种从老牌银行转向新兴金融服务业企业的趋势,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鉴于当前的金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我们当然应该直面以下问题:
银行业该如何适应下一代金融科技的最新趋势?金融科技的兴起是否对传统银行业构成威胁?或者说,银行完全能够借此机会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实现更强大的功能?
回顾
为了理解银行在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挑战,我们首先需要回顾银行业在整个二十世纪中的发展历程。顺带一提,想当初,客户只能通过填写银行支行提供的实体表单才能建立自己的信息记录。
另外,由于客户的银行账户信息以纸质形式保存,因此人们无法在不开设新账户的前提下完成账户的支行间转移。好在 1953 年,麻省理工学院为美国银行开发出会计电子记录机(ERMA),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随处使用自己的唯一银行账户,而不再需要每次提交完整的个人姓名信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的兴起,ATM 机开始遍地开花,自助银行业务也由此开始发展壮大。
直到二十世纪末,回顾整个银行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为:经过近五十年的停滞期后,银行业已经成功利用新兴技术帮助自身完成全面的转型升级。
但如今的态势与三十年前早已截然不同。当下,每过两到三年,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出现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强大技术,这意味着全球银行业在适应金融科技快速变化方面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正如 Neo-Bank Moven 公司联合创始人 Brett King 所言,现在用户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区随时办理银行业务。随着移动钱包、数字支付平台以及社交媒体等新型银行业渠道的出现,我们不必前往支行网点即可享受各类金融服务。当下,我们可以 24/7 全天候使用预付信用卡与移动支付系统完成付款,且不必再受传统银行账户局限性的折磨。
而最新的这一波技术浪潮,则再次改变着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的基本定义。
新技术的颠覆性力量
过去十年当中,创新技术快速涌现,人们开始意识到技术的“福祉”足以重塑自己的日常生活。
但是,银行业仍存在一些未经开发的处女地——例如对个人客户的时间需求与期望进行大规模跟踪,同时据此快速调整相应的金融工具选项。
因此,我们应该牢记一点:要想真正理解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的转变,前提就是及时理解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并利用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技术力量加以实现。这,将是整个银行业不得不接受的新现实、新规则。
结合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当今银行世界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将新兴技术功能转化为实用的金融服务。
实用性一词包含三大核心要素,即储存价值的能力、转移资金的能力以及获取信贷的能力。换句话说,银行生态系统中各类渠道与设施在账户访问、交易执行以及服务问题解决速度方面的表现越好,相关企业在客户群体中的口碑就越好,运营收益自然会更高。
因此,老牌银行必须提供更加轻松便捷的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这将成为其继续开展业务、甚至求得生存的根本前提。根据 Starling Bank 创始人兼 CEO Anne Boden 所言:
“银行一直致力于摆脱不良贷款并减少员工人数,这种偏执导致其反而对客户关心不足。客户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但银行却没有注意到。”
金融科技能够帮助银行业根据客户需求建立个性化的使用体验。换言之,金融科技的概念本身就可以被定义为金融服务设计与交付中的一种创新性质技术应用。
因此,金融科技完全有能力通过股权创新众筹平台、移动支付系统、点对点借款、大数据、机器人顾问、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创新成果进一步发掘银行业的潜力。
那么,为什么银行业有必要采用这么多“复杂”的技术成果?
答案很简单,这是为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金融生态当中继续生存。要想生存,银行必须积极倾听客户的意见,从而切实弥合现有服务与客户需求/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最终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运营思路。
之前提到的各项对于金融科技至关重要的创新成果,实际上也正在移动、在线以及零售等多个领域重塑银行业的面貌,且影响范围仍在不断增加。
数字化时代下的银行业前景
不同于过去亲自前往银行支行的操作方式,如今的人们早已习惯了通过移动银行系统完成存款、账户转账以及监控自己的收入与支出。
根据 Business Insider Intelligence 发布的移动银行竞争优势研究,89%的调查受访者表示,他们更乐于使用移动银行服务。
随着移动银行服务用户数量的快速攀升,全球范围内相关移动应用的下载数量也在同步增长。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946104/digital-banking-users-by-generation-usa/
移动银行服务快速发展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客户群体对于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便捷、快速、安全金融解决方案的旺盛需求。更重要的是,在移动银行系统的支持下,客户还获得了另一种强大的能力——网上购物。同样不需要实体信用卡,也不必亲自前往门店,我们看中的商品会“自己”跑到家里来。
随着人们越来越担心领先金融机构发生的种种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与传统银行相比,客户开始寄希望于科技企业——这些拥有强大资源与技术实力的巨头,也许能帮助他们保护好数据并实现交易安全。
根据 Aite Group 的研究,借助移动设备的某些独特性质,移动银行应用程序在应对身份信息盗窃等犯罪活动方面,往往拥有比传统银行更强大且更可靠的表现。
根据 Business Insider Intelligence 的专家们所言,移动银行的普及程度已经大大超过网上银行。根据他们的统计数据,移动银行服务的增长速度是网上银行的五倍,且网上银行用户中有半数同时也是移动银行用户。Xinja 公司联合创始人 Eric Wilson 在谈到这一点时指出:
“网上银行的下一阶段发展成果,才刚刚赶上移动银行在上世纪末早已实现的商业模式。”
然而,尽管移动银行已经高度普及,但仍有部分银行无法满足某些移动任务的操作需求——例如支付账单或者兑现奖励。这就迫使用户不得不偶尔用用网上银行。虽然很多人都把移动银行与网上银行看成是一回事,但这两个术语之间其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移动银行是指由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允许客户通过短信、移动应用程序或者网站完成交易操作。相比之下,网上银行则只允许客户在计算机设备上访问银行网站完成交易,明显局限性更强。
更重要的是,在移动银行当中,客户可以通过国家电子资金转账系统(NEFT)以及实时总结算(RTGS)进行资金转账。但在网上银行方面,在从一家银行或者分支机构向另一家银行或分支机构转账时客户能够使用的除了 NEFT 以及 RTGS 之外,还包括即时付款服务(IMPS)。
作为另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如今加密货币也越来越受到金融生态系统的关注。
例如,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就推出了 JPM 币,Facebook 也拿出自己的 Libra 币,旨在超越现有货币基础。作为一种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JPM 币于 2019 年 2 月推出,用于在机构客户之间通过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实现支付。至于 Facebook 的 Libra,旨在将数字钱包功能集成至 Facebook 的现有消息收发服务当中,从而为那些无法享受金融服务的人们提供帮助。
Facebook 公司下辖区块链子公司 Calibra 负责人 David Marcus 经常强调:
“那些说自己没钱开设银行账户的人们,想要表达的并不是自己没有获取现代金融服务的渠道,只是他们负担不起这套服务体系的使用成本。”
除了移动银行与网上银行,零售银行在过去几年中还接受了几波其他“颠覆性”技术的洗礼。
从传统上讲,零售银行主要负责为消费者提供部分财务服务,例如储蓄与支票账户、信用卡与借记卡、贷款等等。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兴起,零售银行的业务也得到显著改善。
根据 Business Inside Intelligence 的调查,39%的零售银行高管认为新技术的引入有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业务透明度,另有 29%的受访者认为新兴技术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改善客户体验方面。
区块链
零售银行业务领域的另一大规则改变级技术,则是区块链。麦肯锡公司管理顾问 Matt Hinginson 认为,考虑到零售银行市场巨大的成本压力,各家银行已经开始考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试水项目。
区块链基础设施使得去中心货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能够用于验证财务交易,而无需任何集中授权。这意味着整体系统不再存在单点故障,同时也能有效遏制日益猖獗的数据泄露难题。
由于这项技术天然具有透明性与去中心化优势,因此不少零售银行已经开始加以应用。桑坦德银行于 2018 年同来自加利福尼亚的 Ripple 开展合作,计划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一项新的国际汇款服务,名为 Santander One Pay FX。
在推出这项基于区块链的服务之后,桑坦德银行执行主席 Ana Botín 表示:
“One Pay FX 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快速、简单且安全的国际汇款方式,旨在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与透明性,此举有望帮助桑坦德银行进一步增强客户的信任与服务满意度。”
具体来讲,目前零售银行业更倾向于在三大特定领域实现区块链技术的整合与应用,具体包括汇款支付处理、欺诈预防以及风险评分系统。
众所周知,国际支付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周期,而且成本也要比本地支付高得多。但是,金融科技有望显著降低汇款服务的执行成本。根据世界银行 2019 年 6 月发布的全球汇款价格趋势报告,目前全球汇款的平均成本为汇出额的 6.84%。
虽然看起来不高,但在南非等中等收入国家,国际汇款的成本仍高于 20%。而根据麦肯锡方面的介绍,借助分布式区块链账本,每年单跨境支付成本一项就能够节约高达 40 亿美元。此外,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也能够解决一系列效率低下问题。由于不需要由中央监管机构控制,去中心化区块链往往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完成资金跨境,这相当于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有多家银行尝试在现有汇款系统当中引入区块链技术。例如,Visa 欧洲与 BTL 集团正在合作开发 Interbit 平台,希望利用加密货币 BTL 作为兑换载体,打造出更为高效的跨境结算解决方案。根据计划,这套方案最终将提供即时且几乎免费的任意规模全球汇款服务。
同样,我们也可以讨论基于区块链的平台、数字贸易链以及其他一些主要欧洲银行之间的最新合作关系。目前,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已经投身其中,联手 IBM 共同发布全球开放账户交易平台。
如前所述,桑坦德银行也是首批在英国利用基于区块链的 Ripple 项目提供国际支付转移移动应用的银行之一。此外,瑞士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以及阿布扎比国家银行也曾利用 Ripple 的付款协议与交易网络为客户提供实时且成本低廉的汇款服务。
https://www.fintechfutures.com/2018/06/how-blockchain-could-change-the-global-remittance-industry/
其次,零售银行还可以通过分布式区块链账本解决身份欺诈问题,包括以更高的透明度与更强的不可变保障开展业务。这是因为在去中心化区块链当中,只要无法在大多数节点中达成共识,攻击者就不可能变更或者篡改数据。事实上,目前身份欺诈已经成为银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每年带来约 20 亿美元的相关损失。
为了保护客户数据,零售银行目前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打击欺诈、防止洗钱并利用预测模型实现实时信息共享。但是,通过这些方式为客户提供身份保护,会给零售银行带来更长的服务开发周期与更高的运营成本。好消息是,这一切都可通过区块链得到有效解决。
在访问或者开户时,客户可以使用数字指纹作为唯一标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身份证明。由于这些指纹可以存储在分布式区块链账本当中,因此能够由任何银行随时访问及引用。
正如 CB Insights 在报告中列举的数据显示,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能够显著降低身份欺诈带来的经济损失,而由降低金融犯罪风险以及提高效率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收益,每年可高达 70 亿到 90 亿美元。
在这方面,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初创企业 Bluzelle 早在 2017 年就开始与新加坡汇丰银行、华侨银行以及三菱 UFJ 金融集团合作,尝试为 KYC(了解你的客户)平台提供概念验证支持。另外,IBM 也与加拿大国家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以及 TD 合作,联手加拿大金融科技企业 Secure Key 开发出一项数字身份与认证服务,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加轻松可行的在线数字银行服务。
第三点,信贷决策过去主要由银行本身进行,可资利用的贷款人数据非常有限,这意味着社会中总有一部分人无法享受大部分金融服务——甚至包括开设银行账户、申请贷款这类基本服务。另外,在评估潜在贷款人的信用方面,银行也始终缺乏高效且可靠的信用评分机制。
区块链技术能够带来一种新型解决方案,可从多种来源(例如社交媒体、智能手机等)收集贷款人数据,从而更公平地衡量其信贷资质。正如麦肯锡公司在报告中所言,整个过程包括:
“……在时间周期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可访问分布式账本中包含的数据(可通过预先编程的智能合约获得客户同意 )。理论上,银行可以借此查看网络中任何银行上传的数据,从而实现更快的决策速度、更高效的裁定流程以及更准确的信贷资源分配判断……”
银行业的最新趋势:合作银行模式
前文我们提到,除了老牌银行之外,众多新兴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也开始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崭露头角。
随着 PayPal、Zelle、Venmo、Stripe 以及 Coinbase 等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加入,这些专攻技术方向的独角兽也被广泛视为传统银行保持市场主导地位的巨大“威胁”。而且在欧盟开放银行规范的协助下,这些金融科技企业得以访问经过授权的客户数据与账户,并借此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如文章开头所述,我们亲眼见证了大型科技企业的兴起。除了小型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之外,从美国到中国的无数全球客户也从这些科技巨头手中得到了替代性的金融服务选项。
在这方面,美国的谷歌、亚马逊、Facebook 与苹果(GAFA 四巨头),以及中国的百度、阿里巴巴及腾讯(BAT)都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各家技术巨头通过庞大的客户群体与可观的资金储备纷纷推出自己的数字钱包服务,从而为普通用户、特别是那些享受不到传统银行服务的人们,带来了新的“金融普惠”方案。
例如,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通过支付宝数字支付平台为全球约 12 亿客户提供服务(2019 年 6 月数据)。自 2016 年以来,另一家科技巨头腾讯则在其移动社交平台微信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支付服务,获得了高达 30%的客户年均复合增长率。
2010 年至 2019 年,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各地区年度收入统计(单位为百万人民币)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26793/e-commerce-revenue-of-alibabacom/
而且作为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之间的交集,各大技术企业在收集并分析海量数据集,从而实时改善数字参与度并关注消费者需求方面,表现出了远超传统银行的灵活性与进取心。
在这套框架之下,人们普遍认为传统银行与新兴金融初创公司之间终有一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双方选择的其实是完全相反的道路——越来越积极地开展合作,尽可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并以“合作银行模式”共同扩大各自的市场影响力与业务规模。
例如,通过“银行即服务”,科技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品牌银行产品及支付解决方案等金融服务,而传统银行则借助这些新兴渠道继续交付自己引以为傲的产品与服务。换言之,作为开放银行的一大重要子集,银行即服务(BaaS)将允许第三方直接向客户交付银行服务。
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也将反过来为传统银行带来更可观的运营收益人。虽然金融科技新秀更灵活也更积极,但老牌银行仍然凭借着多年来的苦心经营积累起庞大的业务网络以及极高的品牌知名度。
因此,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能才是实现长期业务增长的最佳途径。
https://www.bondcap.com/pdf/Internet_Trends_2019.pdf
以 Cross River Bank 为例,在合作银行模式之下,其允许其他公司通过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为客户提供银行产品与服务。Cross River Bank 总裁兼 CEO Gilles Gade 表示:
“我们将自身定位为新型银行,希望在技术领域的推动下同时达成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目标发展形态。”
促进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间合作的一大技术趋势,正是由银行向第三方开放金融服务 API。
如前所述,“开放银行业务”流程允许其他企业在获得消费者授权的前提下,访问由银行提供的可用数据。
因此,银行 API 的出现,实际上代表着传统银行开始与第三方企业分享金融科技应用与服务开发所必需的金融数据资源。
通过这种方式,如今金融科技企业已经能够通过单一 API 调用消费者的财务数据——这在过去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https://www.citibank.com/commercialbank/insights/assets/docs/2019/Bank-X.pdf
非洲正是这场变革最重要的舞台之一。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创新型“监管沙箱”系统的建立,一系列举措共同推动南非储备银行与多家新兴金融科技企业间的合作。虽然金融领域的技术发展汹涌澎湃,但监管环境仍然相当严苛,因此开放 API 标准无疑成为最高效的发展道路。面对激动人心的整体银行业生态发展,各参与方都应加紧努力,通过建立合作银行模式等途径找到适合自己的前进方向。
首先,各合作伙伴之间需要保持持续对话以达成战略协议。也正如 Five Degrees 联合创始人 Martijn Hohmann 所言,要想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金融科技企业必须通过发展逐步接轨合规性、法规以及许可制度等现实要求。
最后,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模型与自动化决策流程的潜力,同时严密关注业务体系的弹性水平。
小结
回顾银行业的一系列最新突破,可以看到在过去十年当中,金融生态系统已经在性质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当前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有能力紧跟时代变化的脉搏并根据需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新的数字时代之下,客户需求与诉求已经成为众多金融从业机构的关注焦点。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轻易将潜在合作伙伴(例如老牌银行)看作“落后于时代的参与者”。事实上,只有双方能力合作、充分发挥优势,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金融体系形态。
资料来源:
https://keydifferences.com/difference-between-mobile-banking-and-internet-banking.html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future-of-banking-technology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obile-banking-market-trends
https://aitegroup.com/report/mobile-revolution-sparking-fraud%E2%80%99s-evolution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26793/e-commerce-revenue-of-alibabacom/
https://www.bis.org/events/conf190628/philippon.pdf
https://hernaes.com/2017/09/11/banking-is-necessary-banks-are-not/
https://www.citibank.com/commercialbank/insights/assets/docs/2019/Bank-X.pdf
https://www.ledgerinsights.com/facebook-david-marcus-libra-criticism/
https://www.bangkokbankinnohub.com/techfin/
https://www.bondcap.com/pdf/Internet_Trends_2019.pdf
https://www.jpmorgan.com/global/news/digital-coin-payments
https://www.cbinsights.com/research/briefing/bank-future/
https://tieronepeople.com/2018/06/11/eric-wilson-xinja/
https://knowledge.wharton.upenn.edu/article/banking-platform-propels-cross-river-bank/
https://remittanceprices.worldbank.org/sites/default/files/rpw_report_june_2019.pd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St8rt2mPw
https://www.mobilepaymentstoday.com/news/alipay-mobile-wallet-growth-up-20-in-first-half-of-2019/
https://www.fintechfutures.com/2018/06/how-blockchain-could-change-the-global-remittance-industry/
https://www.fintechfutures.com/2017/10/ocbc-bank-hsbc-and-mufg-in-kyc-blockchain-breakthrough/
https://buildfire.com/app-statistics/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946104/digital-banking-users-by-generation-usa/
原文链接: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Fintech 3.0 and its Impact on the Banking Secto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