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PCon 全球产品创新大会,预计将在 11 月 26 日与 27 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为此我们邀请不同公司的产品专家来分享,以期为你带来多样化的产品思考。本文为同城艺龙机票事业群产品总监张超的内部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
这个话题源自于某一次分享上,有同学以我为例,不断提及“感觉我不止看了很多书,还看了很多综艺和电视剧,和她说起啥热门话题,都知道……”,于是乎为了面子上过得去,我不得不自己了给自己找 3 个关联点和 1 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看电视是为了提高产品经理的修养。
我是一个喜欢看电视、玩桌游 & 八卦的人,而我喜欢的理由,和我作为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是无法分割的。因为我在努力习得那些我非常看重的产品经理的特质——同理心、逻辑性和创新性。
1、电视剧 vs 同理心
产品经理,尤其是用户端产品经理,必须要有同理心,那要如何培养同理心、进入别人的世界呢?在用户研究、人类学工作者的工作中,有一种工作方法是角色扮演、体验生活。
前段时间,相信大家都有关注到一段“女交警扮盲人带导盲犬坐公交被赶,狗狗委屈地哭了”的视频,而其中女交警的一段独白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以前以为闭上双眼就能感受到盲人的世界,今天才知道,先天全盲的人,眼睛里根本就不是黑色,他们无法感知任何颜色,包括黑色……”
是的,我们总是自以为是的觉得同理心很好理解,不就是“感同身受”吗?这个词说起来多么简单,无非就是换位思考啊……
在《我是唱作人》节目中,王源曾用一首原创歌曲《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唱到动情处更是崩溃大哭,导致了演出事故,每一个观众、听众,都表示理解王源。只是,你不是他,不是在他的年龄经历了他的所有,我想问,你真的可以做到感同身受吗?
世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面对其实只有一个人 一个人在夜里哭着,哭到头疼直到睡着 没有人能真的理解你啊,觉得虚伪你逢场作戏 我一直都会记得一句话,强大到无往不利
我们无法切切实实的感受每一个人的人生,也无法像人类学家那样常年的去体验他人的生活,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借助外力,去看他人的人生,看他人在不同场景下的选择,去揣摩理解。
演员,在我看来,是这个世界上最具备同理心的一群人。他们揣摩每一个剧本中的人物角色,为了演好每一个角色,去体验生活,习得技能,最终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每一个人物完美的呈现出来。角色塑造的成功,观众会切实的感觉到“就是那个人,就是他的人生”,所以有些电视剧播出后,很多演员会因为特定的人物角色出圈。我们常会以剧中角色称呼现实世界的演员,而演员也会有无法抽离的场景,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体验着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一部电视剧,就是一个小世界,是 N 个人的压缩人生。透过电视剧,我更想看到那些我无法参与的人生的背后,这些人是如何选择的。我会跟着剧情的发展,去猜测每个人接下来的行为,因为“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相应的动机支撑”,理解了他的动机,就能理解他的行为。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便是在用这样一种方式修炼同理心……
2、游戏 vs 逻辑性
去年底,在一档表演类的节目《演员请就位》中,身为导演嘉宾的郭敬明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说 #的话题被顶上热搜,更有“没有郭敬明吵不赢的架”的说法传遍全网,一夜之间再次出圈。如果大家现在回搜话题,都会关注到小四的经典金句——“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他的喜欢。”
是的,这是“存在即合理”的真理,单单是这一条,就已经在他与李成儒老师的 Battle 中获胜了。但若仔细回顾整个视频,你会发现郭敬明实则步步为赢。
面对李成儒老师的“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的指责式评判,主持人沙溢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打算让陈凯歌导演来化解危机时,郭敬明先是表明态度,不回避,正面刚——“我觉得不用凯哥导演先说,我来先说。”
回应的第一步,表示认可,缓解演员尴尬,替演员解围,主动承担责任——“刚才提到的很多问题我非常认同……会让老师觉得表演不够成熟,哪怕是这样,这里面百分之七十,甚至是百分之八十,其实不是他们,是我的责任。”
回应的第二步,针对漏洞,指出李成儒老师不了解作品,给作品拔高定位,而非情情爱爱——“我们对任何一件事物去发表意见之前,需要去了解它是什么……它是中国第一个认真讨论校园霸凌的小说和校园霸凌的电影……”
回应的第三步,升级,搬出真理,存在即合理——“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他的喜欢。”
最后,不留余地——“是不是我们能够允许,我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整段对话结束后,李成儒老师再次表现出了“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的尴尬,虽然所有人最后会觉得郭敬明是硬尬,答非所问,但不得不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快速反应出这样一段对话,着实不易。
类似的语言的艺术在《奇葩说》等节目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为啥会出现 # 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说 # 这样的热搜话题。这种成段式的说服类文字的表达,值得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在不断“耐撕”的路上学习精进。
如果说语言类的节目展现的更多是语言的艺术——“诡辩”逻辑,那《饭局的诱惑》、《密室大逃脱》、《明星大侦探》这类推理类节目则是嘉宾综合逻辑的展现,这其中我尤其爱《明星大侦探》系列。
虽然剧组并非万能,节目多了,总是有些套路可寻,但依然有很多的高能推理片段。在那些烧脑的推理环节中,智商在线的嘉宾们,总是能够带头梳理清晰现有的逻辑脉络,也总是能够抓住其他嘉宾的逻辑漏洞,你会感慨,他们作为正面角色时对局势的推动,作为反面角色时甩锅都甩得漂亮……
第 4 季的《头号玩家之塑料朋友》中所有人都没有剧本,在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背景的前提下,去推理别人的背景和故事。作为凶手,通过和大家一起搜集线索,需要判断出自己是凶手,从而进行伪装。
整个故事烧脑至极,需要凶手有极高的逻辑推理能力,白敬亭将这个角色完美的呈现,早早地在一搜过程中推断出自己的身份,并利用“还钱”的纹身,占领“小 3”的身份,隐藏自己是凶手“小 2”的事实。
当然,其他玩家也都不是盖的,刘昊然一直在怀疑“还钱的纹身就能 100% 确定小白的身份吗?”,何老师则发现了照片占位中的线索,成功锁定凶手。这样一群高手玩家在短短一局游戏中,你来我往,互相博弈,怎一个“爽”字能够表达。
第 5 季的《海上钢琴师》则宛若《盗梦空间》一般,不同年龄的人手握照片层层穿越,众多人物齐聚一个时间和空间。根据一首歌曲来分辨、推断人物关系,理顺故事细节,从而判断最后是 20 岁的何炅还是 25 岁的何炅是凶手的画面,如若不是脑洞大开,是万万想不到的,全程必须紧跟玩家的逻辑,环环相扣,才能不让自己 Lost。
当然,线下环境中,我也很喜欢狼人杀、阿瓦隆类的桌游。以前也经常和研发、产品一起玩,往往会看到那些在工作上表现的比较好的小伙伴,逻辑性也不错,在这些游戏中也能玩的比较好,而有些小伙伴则会在游戏中暴露“跟不上趟”、“绕不过来弯”等逻辑问题。如果是一群产品经理来一局阿瓦隆,可能就要 2-3 个小时,各个都超级能说,且很有逻辑。
简单的桌游却可以窥探到小伙伴适不适合做产品经理呢~~
3、综艺 vs 创新性
虽然我们一直在谴责综艺节目抄袭国外综艺,甚少原创,但在这个年代,你依然会发现综艺层出不穷:
同是表演竞技类综艺,《演员的诞生》最早,演员通过筛选进入不同大牌演员的站队,合作出演;隔壁台的《演员请就位》第 2 年出道,便把合作表演的大牌演员换成了导演,推出了导演选人拍戏的机制;《演员的品格》则结合了选秀节目的机制,将演员选手替换为新人演员,玩起了分轮次竞演,排名淘汰的规则……
音乐类综艺则更多:选秀类——2005 年湖南台的《快乐女声》、《超级男声》通过音乐选偶像,2012 年的《中国好声音》导师用转身的方式,选天籁的声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2018 年的《明日之子》层层 PK 九大厂牌……参与对象在明星和素人之间组合:2013 年的《我是歌手》是出道后的歌手 PK,《天籁之战》明星和素人 PK,《我想和你唱》素人和明星合唱,《跨界歌王》针对非歌手明星,《这就是对唱》中学员变成男女结对……关注形式和内容的:《我就是唱作人》关注原创,《天赐的声音》专注改编,《乐队的夏天》关注乐队,《蒙面歌王》在竞技中用歌手蒙面的形式……
案例举不胜数,即便只是细微的变化,你也会发现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味道,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你 会发现每一个综艺的策划背后都是一次组合创新,学员、导师、形式、赛制等元素不断打散、重新组合,便是一场新的综艺。 如果你能发现这其中的奥秘,那便是在锻炼创新思维啊……
话说,当时我居然可以临时给自己找到了爱看电视的 3 个理由,如此瞎扯的硬套上了,真为自己的“小机智”点赞呢~~ 现在回想起来,我开始越发的认可自己的这套“瞎掰”了,相信电视和产品经理的能力修养还是息息相关,于是乎有了 戏说戏里戏外这一系列文章,我将真的带你走入电视的世界,看看我从电视的世界中习得的那些“东西”。
嘉宾介绍:
张超:同程艺龙机票事业群产品中心负责人 & 产品总监,产品委员会 Core 成员,斯坦福商学院 Ignite Program 学员。10 余年工作经验,曾任职于联想、阿里、百度外卖等公司。在智能硬件领域,拥有多个创新产品从 0 到 1 的经验,68 项发明专利,9 项国际专利,曾任联想研究院专利委员会评审委员;也曾负责过电商、内容、O2O、广告平台等多个大型互联网产品,拥有着丰富的交易型产品设计和商业化经验。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