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1 日上午,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上海站开幕。在此次大会上,CODING 推出了全新的一站式云原生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应用中心(Orbit),依托腾讯内部多年应用云原生化转型经验,Orbit 将提供云原生应用构建、交付、运维、销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助力企业应用高效转型云原生。
云原生的复杂性催生了 Orbit 的出现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成熟,企业用云、上云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云为企业降本增效、带来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传统的运维模式不匹配微服务架构,提升了发布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云原生相关技术复杂、更新快,大大提升了研发人员的招聘难度和培训成本。如何在保障资源运维侧的权限安全,业务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可靠的工具,将应用运维左移到研发,在研发侧完成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闭环,成为 CODING 设计 Orbit 的根本思路。
云原生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直观的图形化体现
在 Orbit 的应用详情页的界面里,应用的配置、数据表以及相关服务一目了然。最新一次发布后的累积变更、应用被部署在何种环境中,也都能通过应用详情页清晰地展现。
完整的环境管理能力
通过 Orbit 能随时查看应用所运行的环境的总体负载情况,以及其所有服务在此环境中的健康状态。在这里,研发可以自助地对服务进行重启。
部署流程管理
研发可选用相应的部署流程,可靠地把一个应用发布到多个集群中。
多维度环境监控
Orbit 可为每一个环境的报警,监控,日志,调用链以应用为维度进行展现,并对接云厂商或开源的日志监控服务。
重塑开发运维职责边界,为开发屏蔽 K8s 的复杂性
在 Orbit 中,我们采用了视角分离的方式来解决云原生复杂性的问题。让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开发归开发,运维归运维。具体来说,Kubernetes 以及很多云原生社区的插件也是一样, manifest 也是面向资源的一种描述性文件,那么面向资源这种专业的事情就需要让专业的运维人员完成。
企业的运维人员负责通过熟悉 kubernetes 及其生态来编写 kubernetes manifest 的模版或者云原生生态的插件。而 Orbit 也会逐步提供系统内置的模版,运维人员只需要启用这些模版就可以了。对于研发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引用这些模版和插件,填上少量和业务相关的参数,就可以完成云原生应用的改造,适配上云原生社区的最新能力。
让研发过程有序、可控
Orbit 寓意天体轨道,我们希望 Orbit 能让应用像行星轨道一样有序运行。 Orbit 通过 Gitops 的方法自动监听 git 仓库、镜像仓库,来自动捡配应用所发生的变更。之后研发人员可以把这些镜像、配置、数据库表的变更以及相关需求、任务都放进一个版本里面,从而实现应用的原子化发布。另外,Orbit 也支持基于版本进行的回滚及问题追溯。
在使用 Orbit 后,研发人员也不用纠结于蓝绿金丝雀的流程配置, istio 的配置撰写,Orbit 基于腾讯云容器发布最佳实践,可为研发提供产品化的部署策略,只需要几个简单的配置研发就能实现金丝雀发布等高级发布策略。
开发完成应用运维,完成 DevOps 闭环
应用出了问题,谁最清楚?当然是开发此应用的研发人员本人。过去,研发人员只能找运维要日志,在各个环境配报警,工具和角色的割裂导致解决问题的效率极低。而 Orbit 的出现,补齐了 Devops 闭环中右侧的可观察性缺口,提供完整的监控、日志、报警能力,让研发可以真正做到自助运维,对自己研发的应用负责。结合 CODING DevOps 已经提供的完善的项目管理、代码管理、持续集成、制品管理、测试管理等功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 DevOps 工作流程。
Release into Orbit,让云原生软件发布走向正轨
与过去繁杂的、需要运维深度介入发布流程相比, Orbit 可通过自动化能力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研发人员可以自行做到应用的发布、运维、观测,系统性地降低了开发与运维间的沟通成本,让发布真正做到高效、有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