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比特币的货币可能出现在现金正在减少或金融网络需要更新换代的国家。
Mike Orcutt 写于 2017 年 9 月 25 日
瑞典人正在和现金货币说再见,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的数量已经降到了 30 年来的最低水平。Riksbank 是瑞典的中央银行,据 Riksbank 估计,瑞典去年现金交易仅占所有零售交易总额的 15%,低于 2010 年的 40%,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规模流行的移动支付服务。
这种情况让瑞典的中央银行家们感到困惑:国家是否应该引入一种政府支持下的纯数字形式的货币?如果这样做的话,它是否应该使用类似于比特币的技术呢?
Riksbank 并不是唯一一家认真研究区块链的中央银行,区块链是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所依托的技术。这些系统,也被称作分布式账簿,它们依赖于计算机网络,而不是依赖于像银行这样的中央机构,它们通过去中心化的网络在一个共享的、无法被恶意修改的数据库上进行各种交易的验证和记录。世界各地的政府银行家都认为,这项技术有可能会取代现金并且使其他支付系统更加高效。
鉴于比特币是一种用于规避银行监管的方式,中央银行对加密货币的支持颇有些讽刺意味。除此之外,这个想法提出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如何设计、建造和维护这些系统,以及它们会如何影响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金融稳定。正因为如此,Riksbank 正在对冲其赌注,不仅仅“行动极其迅速”地投资未经证实的分布式账簿技术,也在投资传统的、中心化的会计核算方法,用于“ e-krona ”(pdf) 项目。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pdf) 近年来,与中央银行支持的货币挂钩的加密货币可以让政府发行类似现金的数字货币。该理论称,使用类似“国家加密货币(FedCoin)”的用户可以享受比特币所提供的匿名级别,同时也可以抵御加密货币带来的波动。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在探究这一做法,但瑞典似乎是走在最前列的国家。
但是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经济学教授 Rod Garratt 说,对所有消费者都开放的加密货币“会引起一大堆问题”,并且这对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要的问题是,究竟应该由谁来验证交易并维护分布式账簿?即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新体系在某种意义上也过于简化,在金融危机或金融恐慌的时候更容易发生银行挤提(bank runs)的情况。在当前大多数的金融体系中,当中央银行拿出了人们要求的纸币时,自然会降低大规模的撤资行为。但是,如果货币是纯粹的数字货币,没有相应的处理方法,恐慌的市民几乎可以瞬间清空他们的账户,整个国家的银行系统将一分不剩。
国际清算银行新发表的一篇期刊文章 (pdf) 提出了一种比使用加密货币来取代现金更直接的方法,国际清算银行是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在这篇文章中,Garratt 和 Morten Bech(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员)称,类似于“国家加密货币(FedCoin)”的零售货币与只会被银行使用的批售货币(wholesale currency)是有显著区别的。
中央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促进商业银行之间的大额支付。商业银行可以在中央银行存款,当他们需要向另一家银行支付大笔款项时,比如说他们要出售公司或房子时,他们就可以依靠中央银行的支付系统。中央银行进行“清算”或者更新每一方的账户信息来反映新交易和“结算”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字面意义上所说的转账。
许多中央的批售(wholesale)支付系统正面临一个问题:它们的设计是基于过时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库的,而政府正在寻找使它们适应现代需要的方法。加拿大和新加坡的中央银行最近都展示了基于分布式的批售支付系统,它通过一种密码货币令牌来处理清算和结算。中国也在做类似的测试(详见“中国央行已开始谨慎测试数字货币”)。
因为这样的系统仅限于银行使用,它不会对面向消费者的货币政策造成同样的影响,Garratt 称:“这只是更换了当前的金融市场背后的基础架构。”然而,尽管有了对概念的证明,这项技术仍然是不成熟的,而当前对于金融市场的现代化改革最终不太可能使用分布式账簿。
即便是这个应用程序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它也不能解决瑞典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减少国家的现金使用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对移动支付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大,可能会将那些不使用或无法使用移动支付的人边缘化。这些系统由私营公司运营,这也就意味着金融体系为大众和经济服务的时效性将由商业力量所决定,而不再是政府的政策。
最终,瑞典政府和其他国家政府是否会采用数字加密货币可能取决于人民是否真的想要它。Garratt 称:“公众是否真的需要一种和现金类似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媒介?如果国家人民存在这样的需求,也许政府有义务要提供这样一种方式,而在没有这样需求的国家,就不需要有这样的交易媒介。”但是无论如何,今后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查看英文原文: Governments Are Testing Their Own Cryptocurrencies
感谢雨多田光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