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敏捷软件开发中,反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人都知道反馈如何支持需求变更处理,以及利用回顾调整团队的工作方式。但在敏捷中,反馈的作用还不仅如此。Kris Philippaerts 说:“在 Scrum 中,有效的反馈循环不仅仅是使用 Sprint 和做回顾会议而已”。
在 2014 比荷卢经济联盟(即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极限编程日大会(Days Benelux 2014 conference )上,Kris 提出了多层次反馈循环。InfoQ 采访了他,讨论了Scrum 中的反馈循环、进行完整PDCA 循环的重要性、处理业务需求的反馈部署以及团队从回顾中获取反馈的好处。
InfoQ:您可否解释一下你所理解的 Scrum 中的反馈循环是什么意思?
Kris: Scrum 中的反馈循环,或任何其他的实证过程,都是一种处理数量有限的工作或信息的短期循环。在每一个循环的最后,我们会停止工作、允许我们检查自己的工作并且在下一个循环中改进我们的流程。典型的反馈循环的一个例子就是戴明(Deming)质量环:计划 - 执行 - 检查 - 处理(PDCA)。
InfoQ:是什么让这些循环变得如此重要?
Kris:反馈循环是实证过程的核心。实证过程反对遵守已定义过程的做法,它的前提在于:在复杂的项目中,例如一个 IT 项目,需要根据我们每日所做的新的知识不断地适应。复杂的项目是非常难以预测的,因此需要一个流程来拥抱这种不可预测性。
反馈回路给你提供一种方式来实现实证过程。
InfoQ:您提到过,做完整的 PDCA 循环很重要,即从计划到处理(P 到 A)。您觉得人们很难做完整的循环的原因是什么,并且表现在哪里 ?
Kris:尽管很多人都理解反馈回路的概念,但是他们并不总是完善地考虑了执行的方式。例如,在 Scrum 中,我们看到的很显然的一个反馈循环是:Sprint 规划会议,Sprint,Sprint 评审会议和 Sprint 回顾会议,他们分别是计划 - 执行 - 检查 - 处理(PDCA)各自过程的化身。但在现实中,这个反馈循环未必完整地覆盖了所有内容。在功能和技术需求层面,你可能侥幸应用了这个循环。但是产品的愿景呢?长期的规划呢?团队的动力呢?在 Scrum 中,这些方面通常只覆盖了一半,并且并没有提供现成的、完美的反馈。
InfoQ:在 Scrum 中,您认为有哪些反馈回路?
Kris:反馈环路的数量是特定于每个上下文的。对于 Scrum 的项目,我定义了 5 个常见的反馈循环:
- 长期愿景
- 业务需求
- 技术实现
- 长期规划及预算
- 团队动力
你可能会添加更多的循环,但反思这五个循环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所有的这些循环都需要包括 PDCA 所有的 4 个步骤。问一问你自己这些问题: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地计划特定工作类型的工作?什么时候执行这些工作,什么时候进行反思以及什么时候花时间做改进?
InfoQ:您提到的一个反馈回路是“业务需求”,您可否详细阐述一下这个回路?
Kris:业务需求循环是在 Scrum 中定义最好的一个循环。在 Sprint 规划会议中,我们规划我们想要实现(计划)的需求,并且在 Sprint 中,我们实现他们(执行)。在 Sprint 最后,我们在 Sprint 评审时(检查)把我们的成果展示给业务人员,以及在回顾会议上,我们制定改进措施项,然后在 Sprint 规划会议上再次选择这些改进项(处理)。在 Scrum 中,这个回路是闭合而且非常稳固的。而其他的回路则不是。
InfoQ:在技术实现与团队动力环路方面,回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您可否解释一下他们是怎样使用的,并且团队从回顾中可以获得哪些好处?
Kris**:我们看到 Scrum 中的回顾用来改进团队动力、技术标准和一些功能性主题。这意味着回顾作为检查 ** 阶段,(至少)可以用于三个不同的反馈循环。一方面,回顾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和重要性:这里要说的太多了!另一方面,这也是致命弱点。很多回顾都失败了,是因为团队想要讨论的话题太多(技术问题、团队动力、功能性主题…),并且把他们全都混在一起。你需要一名强有力的引导者,保持团队关注在数量有限的问题上。
回顾的结果也应该引入正确的后续(计划)步骤:技术改进应该在下一个规划会议中进行,功能改进也许需要在某种细化(refinement)会议上进行,以及团队动能问题可能需要一个周期性的团队建设,这些并不是标准 Scrum 的一部分。
InfoQ: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有关反馈循环的内容,您可否给一些建议呢?
Kris:我能给出的最好的建议就是根据我的幻灯片中描述的内容做练习。走你自己的流程,并且制定重要的反馈回路应用于你的情况中。然后,试图为每一个反馈回路制定如何实现这些 PDCA 的每个步骤。
查看英文原文: Feedback Cycles in Scrum
感谢邵思华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或者腾讯微博( @InfoQ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