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杭州,见又拍云存储的朋友,一起吃饭聊天,之后又去他们公司转了转。大家可能也知道,花瓣网和又拍云存储是同宗出身,现在各自独立运营,相当于是客户和服务方的关系。我们聊到花瓣网的估值,还有又拍云存储的一些客户,再聊到互联网产品技术含量的问题,忽然心生感慨:
做技术的真的要耐得住寂寞。
之后在阿里技术嘉年华上做采访,也顺便四处听听,跟人聊天。跟阿里系的技术男们接触很有意思:如果大部分技术男是“闷骚”型,那么阿里系的技术男就是“骚而不闷”——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招妹子、求包养,这种无节操的事儿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阿里巴巴核心系统部的长仁是专注于做优化的,他的演讲 PPT 里写满了汇编。他的个人简介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给人感觉特有意思:
“老头子了,爱学习。”
当然,见了真人自然知道,其实他一点也不老头子,但人的确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他从 1994 年开始接触电脑,在大学的时候,开始有了收集 CPU 的癖好。每次做数学题解不出来、满头抓狂的时候,就拿出一颗 CPU 来摸,用手指感触这个世界最先进的科技结晶……然后心情就平复了。
跟他聊的时候,提到了一些跟业务接轨的问题——
我:你提到性能优化这块,以前要找业务线拉单子很难,后来就有客户主动来找你们了。这些客户都是怎么知道你们的?
长仁:多做分享啊!好的分享就是最好的广告。所以我刚才在分享的时候也说了,不做广告的分享不是好广告。
我:你们的工作效果是怎么评估的?看性能提升了多少吗?
长仁:性能提升十几倍都是家常便饭,但这个不是 KPI。真正的成绩是什么?在互联网企业做,结果是唯一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人用你做的东西。
像我现在,差不多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做优化的,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做推广、拉客户,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培养新人。那新人呢,差不多是一半一半:一半的时间是实际做优化的,剩下的一半都是去找 PE、拉客户,推广自己做的东西。
阿里系的拉单文化,或者叫做“野蛮生长”的文化,之前听和仲介绍过。不仅在技术系,甚至于置业、客服这样的后勤部门,都有极强的“领地意识”,不断地以扩张领地作为发展目标。
“如果你就把自己看做一个满足别人需求的单元,那你就是一个后勤部,有多少价值就固定在那儿。但是,如果你自己去发现需求、拉动需求、乃至于创造需求,那你就有无限的发展潜力,你的价值才能得到提升。”
深扎于技术的人,有时候会把技术元素看得太重要;其实放眼更大的业务层面,技术元素真的未必比其他元素——如运营、销售——要高超多少。
在 ADC 夜谈活动上,鬼脚七回顾到:
“我一开始做技术,后来做产品,现在到了技术发展部,算是做起了 HR。做技术的时候,我就觉得做技术特牛,产品有啥可做的啊;到了做产品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原来产品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做啊,做产品经理原来这么厉害的。做技术发展部之前,总觉得 HR 有什么可做的啊,能有什么技术含量啊;开始做技术发展部这块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人力资源也有这么多门道,这么多东西可以做。”
回到一开始那个话题。仔细想想各行各业的服务、产品,即使是那些以技术含量高超而闻名的企业,他们的价值——无论是实际价值还是市场估值,纯粹来自技术元素的比重,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运营、销售、运作模式、商业模式、方法论,其实都是整体价值的一部分。
所以,感觉技术人还是要放开眼界,多看看技术之外的世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