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框架比你的更有生产力”一文中,Ken DeLong 逐一审视了提高软件项目生产力的方法。他发现,尽管大家都在宣传框架、语言、项目管理工具等等的重要性,但它们并非瓶颈。Ken 相信,大幅度的生产力提升来自于增进沟通、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调试性。
从约束理论中我们了解到,可以持续增加生产力的唯一方式就是攻克瓶颈。从其他方面所带来的收获与瓶颈限制相比,无疑天壤之别。
Ken 提到,框架在兜售自己的时候,总是提到把项目配置好是多么简单的事情。这点确实很有用,但当我们环顾项目生命周期,配置时间绝非那么重要。
另一个可以优化的地方就是减少编码的时间,但这个看起来对生产力也没有多大影响。固然有些语言、框架或者编程技术可以大量减少人工编码的数量,但这并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我对那种“声明式”编程语言实在信不过。要做到“声明式”的办法很多——一般都意味着在一行代码中塞进狂多功能。那些曾经为了阅读“声明式” 的 Perl 或 C 程序而绞尽脑汁的人,想必会不介意发表一些评论,谈谈把整个程序都塞到一行代码里面是多么精彩绝伦的事情。我要说的是,代码的可读性要比你 用多么牛 x 的方式写代码重要的多。
最近在 Stack Overflow 上有篇帖子,里面谈到雇一些打字更快的人来提高生产力。回帖的人都认为用打字速度衡量开发人员的生产力实在很不靠谱,也对在面试中进行打字测试表示反对。 Martin Fowler 在“结对编程的迷思”中指出,结对编程可以提高生产力而不是降低生产力,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打字并不是编程中最困难的部分。
在指出哪些地方不是编程人员的瓶颈限制之后,Ken 谈到了某些更像是瓶颈的地方:与业务人员沟通、理解现有的代码、调试。
Ken 说到:“推敲需求、理解真正的业务目标、找出从技术上可行的折中方案,这些占了我绝大多数时间”。从他的案例中来看,拥抱敏捷开发中那些增进开发与 业务沟通的实践,才能够最大的提升生产力。例如,把产品负责人跟团队放到一起,或者做到现场客户,这样就可以有更频繁的沟通,人们就可以对业务目标和需求 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样,我们还可以把那些重型的需求规范用这些东西来替代:用户故事、谈话、验收测试(有时也被称作可以执行的测试),也会减少对需求的误 解和分歧。
在你的环境中,开发人员的瓶颈限制在哪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