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矩是 Joyent 大中华区的首席代表,在云计算领域有丰富的经验。InfoQ 编辑在 QCon 全球企业开发大会(北京站)期间,就云计算平台的优势、风险、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采访了张炬。
InfoQ:首先请您做一下自我介绍。
张矩:我叫张矩,现在是为美国 Joyent 公司工作,负责中国区的业务。今天很荣幸的能够接受 InfoQ 的采访,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云计算这个领域的一些心得,谢谢大家。
InfoQ:首先有个问题请教张炬,您认为现在目前云计算带给用户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有很多传统的主机提供商,云计算跟它们提供的服务本质上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优势呢?
张矩: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云计算从两个方面来讲,首先它是一个基础上和模式上的一个飞跃;另外,云计算更多是在商业模式上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比较崭新的、获取计算资源的一种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云计算和传统主机业务相比有很大的一个区别,从云计算的开端到现在美国国家标准组织定义的云计算的一些基本的特性,其中有两点对用户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资源的使用变成了订阅的模式,也就说你需要多少资源,就可以去从服务商这里购买多少资源。而对资源的付费呢,也变成了一种 pay as you go 的模式,用多少就付多少费。
在这一点为用户带来的好处是,前期的资金投入变的很小,因而对产品开发或者创业上来讲成本风险就变得非常小,这一点把计算资源从以前昂贵的方式变成了一种非常普及,唾手可得的方式,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另外一点,以前的计算资源的获取,往往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现在从主机的选购,托管公司和数据中心公司的选择,以及服务器的配置、安装、调试整个过程,通过新的方式变成了简简单单的一个订购的方式,很多的情况下,您来到这个公司的网站,把自己付费的信息放上去,然后点一两个链接就可以马上获取所需资源,这样就会让产品的上市周期缩短了很多,这对于中小公司,或者刚刚起步的公司来讲,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一件事。
InfoQ:这对创业型公司的确是非常适合。云计算给我们带来好处,但它也会给用户带来一些风险,这些可能的风险是什么?作为一个云计算的用户,他应该如何去应对这种风险?
张矩:今天 InfoQ 的活动主要面对开发者,就在开发这方面多谈两句,对开发者来讲,商业模式的变化和技术模式的变化,会导致一些在开发上,尤其在架构设计上的一些变化。首先第一点是对资源的考虑,慢慢的会变成从单一服务器的这种资源的考虑,向整个资源池的方向来考虑,也就说,在设计应用或者设计架构的时候,更多的是面向对整体资源的需求,以及对整体资源的运用,而不是说在设计架构时局限于某一个服务器,按照以服务器为单位来进行架构的设计,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当然谈不上是风险,这是说理念上的一个变化;另外一点是说,从自己拥有服务器的这样模式变成去租用别人的计算资源,这一点呢,会在数据分割上带来一定的改变,特别是对安全性的这种考虑,也就是说要根据用户的数据本身对安全风险的承受度,来重新考虑数据是如何分割的,那一部分的数据应该是怎么存储和如何调度,这是从模式上对开发者来讲会有一些变化的主要两点。
InfoQ**:现在实际上做云计算的厂商越来越多了,想请您将目前流行的云计算厂商提供的服务按即软件即服务(SaaS)、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等来分类介绍一下并比较一下这些服务之间的特点。**
张矩:云计算在最近的 18 个月时间变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到2008年底,在中国还没有一家公司公开声明说是做云计算方面的公司,到 2009 年底,10 年初的时候,大致统计了一下,全中国大概有 700 家公司,或多或少都会声明自己从事的业务是和云计算有关的,甚至还有些新的名词特别是在中国产生,除了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另外一个 SaaS,就是 Security As a Service,就是安全作为一种服务,这都说明这个整个业界首先是业界对这个趋势的一个重视,并非常迅速的向这个方向发展。对这些公司的不同服务模式分成 IaaS、PaaS 和 SaaS,这实际上最先提出这个分法是美国国家标准局,但实际上这三个模式,尤其是 IaaS 和 PaaS,会越来越向一个融合的方向发展,像传统的数据中心这种运营商,基本上都会慢慢的转型,向 IaaS,基础架构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因为跟他们以前的商业模式更接近、更相似。
而 PaaS 往往是一些非常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根据自身的技术的一个发展,慢慢对外提供的一种服务,比较典型就是 Google 和微软,这是两个走的比较前的,尤其是 Google 从几年前推出的 AppEngine 以来,一直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很领先的研究;SaaS 软件即服务其实是整个云的发展中,最早发展的一批公司,比如国外的 Salesforce,在国内,也有像用友、金蝶大力都向这个方向发展,SaaS 给用户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对于软件和应用的 TCO 都会降低到几乎是非常低的一个程度,这样无论是大型、中性、小型的这些企业都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这些应用。
InfoQ**:接下来想问一下,作为一个平台,云服务如何在实现Availability,Scalability, Security等方面以及个性化需求上找到平衡 **?
张矩:实际上作为基础架构的提供商,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在更长远来看,更像是水利公司、电力公司对于用户的这种服务。有三点是用户对于计算资源最需求的,一个是Availability,就是说可获得性,打个比喻来讲,我对于电力公司一个需求,就说我什么时候打开开关电视一定会有电;另外一个是Scalability,可扩展性,我今天插上一个小型冰箱会工作,我明天插上一个大型的冰箱,依然会工作,而不是每次我换一个冰箱,我还会去跟电力公司交涉,说这个负载变了,需要重新改变很多东西;第三点,实际上是 manageability,可管理性,无论是保险、安全性还是管理这方面,这更像是说,我可以通过我的电表,或者是通过自己的节能措施,或者通过我自己安装一个变压器,能够满足我各种不同的需求,对于云计算提供商来讲,这三个都必不可缺少的要素,才能够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而用户一般都会有定制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我刚才谈到的,IaaS 和 PaaS 最终是免不了会融合在一起的主要的原因。无论提供怎样的方式,云计算服务的方式,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最终用户来讲可编程。这一点可能是跟传统意义上电网无法类比,用户对于计算资源的使用要求的多样性,要远远比任何一种以前的传统服务要多很多,所以这种可编程性,一个非常完善、非常稳定的一个 API 接口提供给用户,对于云计算厂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InfoQ**:就您刚才说的云的可管理性,预警系统和监测系统是不是属于这方面的,是否可以给InfoQ的用户更详细的介绍?**
张矩:对,预警和监控,是任何一个 IT 环境下不可缺少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云计算环境下,为什么呢?以前传统 IT 模式,IT 这个部门对于基础架构有完全的控制,或者说非常好的控制,也就说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这里有什么设备,是怎么搭建在一起。而搬到云平台上,整个基础架构,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一个黑箱的方式。对于用户来讲,并不知道底层究竟是什么样一个结构,甚至不知道数据存在那里,或者计算发生的具体位置是哪里。
所以对用户来讲,在服务层面上或者在应用层面上的监控跟预警变得非常非常重要了,这一点实际上很多现在的云计算提供商,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给大家。更多的是靠第三方的服务,在美国有一些公司提供这种服务,而在国内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主要是针对资源和应用服务这个层面上的一个监控,能够保证即使底层的架构是黑箱,我依然能够很好的控制用户的应用和服务以及运行的状态。
InfoQ:那既然目前更多是通过第三方来提供这类的服务,那它们是怎么跟云服务提供商去契合的呢?
张矩:对,这实际上是平台开放性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讲,作为基础架构的提供商,为了免除用户对和平台绑死的这种顾虑,一般都会提供一个相对灵活的开发平台。这个平台往往会对第三方的一些应用提供一个接口,双方甚至有一个很紧密的合作。因为在某些技术上和产品上一个很好的互补,这些方面都是促使第三方来提供这种服务的一个契机。
InfoQ**:接下来我想问一下,云平台目前对CDN和Cache方面的支持是什么情况?**
张矩:非常好的一个问题,实际上现在公有云提供商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我们称作为叫做动态加速的一个服务。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考虑的话,传统意义上的 CDN,或者是叫做 Cache, 在边缘做缓存的一种服务,我们往往叫做静态内容的加速,像 Joyent 在美国,在北美大概有三万家客户,基本上我们所有的客户都会使用 CDN 的服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CDN 的服务提供的价值在于说,您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对带宽的成本,就说把内容推到最终用户手里,这部分的工作是交给 CDN 厂商来去做的,而生成内容这部分的工作是由我们云计算平台或者叫计算资源的提供商来做的,这是两个非常不一样的两件事。静态内容的推送呢,绝大多数取决于两点,就是带宽和时延,这是两个客户比较关心的东西,也就说 CDN 的服务商可以把内容推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这样既减少您的时延,又减少您对带宽的需求。而动态内容的生成主要是计算和计算资源的需求,包括 CPU 和 I/O 这块的需求,这两部分正是云计算着手解决的资源整合和资源分配,以及高效率的利用资源的问题。
当然在美国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它同时提供两个服务,因为它有很庞大的技术架构,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数据中心,所以它自己来做 CDN 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但在逻辑上并不表明这两个东西是一回事。亚马逊把它的云存储和前端的 CDN 的服务,很有效的结合一起,一起打包提供给用户,但是从逻辑上来讲,这是两个非常互补的服务。
InfoQ:还有一个关于架构方面的问题,在搭建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的时候,会不会遇到一些特别的问题,它的维护是不是比传统的主机服务商的数据中心维护更复杂一点?
张矩:其实云计算的发展,伴随着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在数据中心建设上不断扩大的趋势,比如超大数据规模数据中心的,都是伴随着云计算兴起来的。以前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就是在一个数据中心内超过一万台服务器,超过一千个机架的数据中心。以前这种数据中心造价非常高,像微软建的数据中心超过 20 亿美金的造价。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前数据中心的选址,如果一个厂商要建一个数据中心,他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我要把这个数据中心包出去,有一点您得离这客户比较近,也就是说,您得给客户提供一个比较方便的,能够接触到硬件的这个手段,这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因为硬件基本上是属于客户的。而通过云计算这种方式呢,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云计算这种方式,有效的消除了这个需求,这样就可以把很多的这种以前必须分散建立的数据中心,整合在一起,建立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最大的好处就是规模经济。据统计来讲,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的成本和运行效率,是中小规模数据中心的五到十二倍,无论是从电力的成本,带宽的成本,甚至包括硬件维护的成本,都会低很多。这种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兴起,也就是云计算带来的变化,改变了这个传统数据中心的这种操作,带来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式数据中心,包括基于集装箱的,全封闭的数据中心。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像 Google 建立的数据中心很多的硬件操作,包括复位、重启,或者说部件的变化,都开始慢慢向机械手转变。因为它以前是由最终用户提供硬件,现在变成是由云计算服务厂商拥有所有的硬件,它有非常大的规模和统一性,所以可以从以前这种绝大多数的手工操作向高性能、自动化的操作。
另外一点,硬件的一个转变,超大数据中心的硬件,服务器的硬件往往是定制的,而不同于以往的那种,大家基本上都是从 DELL、HP 买的硬件放进去。这也是因为云计算的这种方式,使这个资源和硬件脱离了,对用户来看,我需要的资源,对于底层的硬件,实际上是一个完全脱离这个过程,所以这个也是给云计算厂商提供了一个机会,大规模的提高效率,减少能耗的一个方式。
InfoQ:接下来最后想让张炬给大家谈一谈,云平台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张矩:当 2006 年亚马逊在全世界第一次推出 EC2 这个服务,大家都公认为是云计算真正商业化的一个开端,在当时就有很多领先的公司和比较前沿的人物会认为这种模式实际上一个过渡的模式,最终云计算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提供的好处,无论是从数据,还是从运算来看,变得是无所不在,而且可以随处可得,一个很好的例子就说以后个人信息的获取,随着终端设备的越来越丰富,包括智能手机、上网本、电子书等。这各种各样终端的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个人数据会很分散。
云计算会带来一个好处,数据及计算和您的设备实际上是完全脱离的,也就说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终端只是您获取信息和开始计算一个手段,像手机,像现在发展很大的智能手机,包括这种多样的终端,都会慢慢变成了您访问数据的一个手段,而不是说数据处理发生的地方。这个最终的目标就是计算资源真正的像水电这样随处可得,无处不在转变,这样就会彻底改变人们对计算工具和计算资源的一个看法。
InfoQ:感谢张矩接受我们的采访。
张矩:谢谢大家,非常感谢给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
给 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加入到 InfoQ 中文站用户讨论组中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