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已经到来,制定移动策略框架对于企业接下来一年及以后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在制定年度策略时需要考虑的关键点,以及这些关键点如何能够引领你走向成功。本文涉及的主题包括:
- 可视化开发环境的兴起
- 双模 IT
- 基于云的移动开发
- HTML5 vs. 原生开发
充分利用可视化开发环境
绝大多数企业很难快速雇佣到移动开发人员,这会导致这些企业在移动应用方面所积压的工作越来越多。这一瓶颈是不可忍受的;公司如果想要长时间保持成功,就必须要采取行动。幸运的是,“low-code”开发平台的兴起让更多的开发者(包括业务方用户)都能够创建移动应用,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据 Gartner Research 预测,到 2018 年,将有超过 50% 的移动应用无需编码就可以由业务分析师创建完成,这样就可以将 IT 部门的人力解放出来以实现更有战略意义的外部应用。
拥抱双模 IT(Bimodal IT)
业务分析师越来越多地承担开发人员角色的趋势与双模 IT 策略的原则相符。正如 Gartner 所描述的那样,双模 IT 是一种具有两种模式的 IT 策略,其中包含“模式 1”——IT 程序开发人员用传统的企业级开发方法经过数月的时间完成大型应用的开发,和“模式 2”——更加快速的基于高产平台的,无需编码的开发和实验方法。双模 IT 的核心在于两种模式的同时应用。这样既可以让非程序开发人员能够用无编码平台快速地进行创新,同时又能够让 IT 开发人员可以使用传统的平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到两个有战略意义的应用之上。
避免 BYOT(Bring Your Own Technology)
尽管双模 IT 趋势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正在寻求加速移动开发步伐的企业来说也是利好消息,不过仍有一些必须要加以避免的潜在误区。风险之一就是来自于不同业务部门的用户会在没有 IT 介入的情况下,自行下载工具并开发应用。这可能会导致公司治理风险(如数据安全威胁),因此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此外,这种各自为政的方法会导致整个组织缺乏一致性,有碍于合理地跨业务线利用资产和技能。为了避免上述误区,企业应该部署一个有一致工具和 IT 监管的集中式平台,支持企业中的全部开发工作。
在创建新一年的移动策略框架时,可以考虑将双模 IT 策略包含在内,以提高生产力,减少移动应用所积压的工作。通过纳入两种模式的开发,可以战略性地最大化利用同类型程序开发人员和非程序开发人员的技能和时间。当企业具有可视化的开发环境时,尤为如此,IT 团队会被解放出来完成更加有战略意义的应用,从而帮助公司更加快速有效地解决之前积压的应用开发工作。
采用基于云的开发方法
在制定年度策略计划时,还可以考虑纳入基于云的移动开发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桌面的工具,基于云的开发方法有几点优势,并且可以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协作。
很明显,云正在打破大多数软件原有的部署和使用方式。云模型的诸多好处,如灵活性、敏捷性和节省运营成本,让人很难坚守传统的软件模型阵地。
软件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方面从云及其不可思议的优点中受益:显然,不但许多消费类应用,如电子邮件,是基于云的,而且许多商业应用,如 CRM,现在也都是基于云的。
尽管这一增长趋势已经遍及整个软件行业,开发人员却是相对较晚的一批云模型采用者。大多数工具仍然需要下载 SDK 并在桌面电脑上运行,而非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
这一状况在 2015 年将会有所改变,移动开发首当其冲。现代浏览器速度已经足够快,完全可以与原生的操作系统软件的性能相媲美。此外,随着 HTML5 越来越成熟,基于浏览器的 IDE 可以在拥有云软件模型所有优势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接近原生的并且一致的跨浏览器体验。根据 Gartner 的报告,尽管在 2015 年 HTML5 或混合应用将占据超过 90% 的企业移动应用份额,基于云的工具将会综合考虑 HTML5/ 混合应用和原生应用开发的开发进程加速。
有了基于云的开发工具和平台,开发人员无需安装和维护基础设施,就可以在任意地点完成开发工作。而且,由于其基于云的特点,安装环境是标准化的,这会大大缩短开发人员的学习曲线并且能够让新用户更快上手。
此外,云模型支持像 Google Docs 那样的实时协作,无论身处何地,业务用户、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都可以同时共享和访问同一项目。为了提升安全性,平台可以部署到私有云上,或者也可以像 Salesforce 那样直接通过公有云访问。
平台建议
为了支持移动开发的双模 IT 策略,需要部署一个具有如下特点的基于云的移动平台:
- 提供快速、可视化的开发环境以提升开发的速度,同时还要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代码编写 IDE 以保证最大的灵活性。这一方案可以让业务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开发统一体,这是实现双模 IT 策略所必须的。业务用户可以用可视化交互界面创建完整的应用,同时 IT 开发人员可以用代码编写界面进一步定制化开发上述应用或者创建更加复杂的应用。
- 提供基于浏览器的开发环境,以便业务用户无需下载和维护不熟悉的工具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开发工作。有了基于网页的平台,IT 人员可以确保基础设施总是与业务用户保持同步的。
- 提供集成的移动后端服务(MBAAS),以便 IT 人员可以为业务用户提供在创建应用时所需要的后端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用户管理、推送通知、服务端业务逻辑、数据管理以及可以与现有企业数据源无缝连接的移动集成中间件。
- 提供与现有开发流程集成的能力,如持续集成和工作流系统。
选择正确的队伍:HTML5 最终将统治企业
选择哪一种开发技术是相当有挑战性的一件事,特别是在 HTML5 和原生开发平台之间做抉择时更加如此。HTML5 与原生平台之间的辩论总是那么富有争议,不过在两个阵营的支持者正在就原生开发和基于 HTML5 开发的技术优势一决雌雄时,HTML5 已经利用其经济方面的优势悄无声息地占据了企业市场。
尽管原生应用在性能方面通常会比 HTML5 应用更胜一筹,而且外观看起来也更加平滑,然而这些性能和美学方面的领先优势正在迅速萎缩。随着移动设备和浏览器的速度无时无刻地提升,基于 HTML5 的应用性能也随之提升的同时,像 jQuery Mobile,Angular 和 Ionic 这类 JavaScript 框架也让 HTML5 应用的外观看起来很棒。
有人可能会建议通过限制所需要支持的移动设备的类型,可以让原生应用开发更经济一些。然而,实际上,由于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了 BYOD 的政策,限制企业中移动设备的数量也就变得相当困难。员工会自己选择设备。无论如何,原生应用的开发成本都会比 HTML5 的开发成本高出许多,即便只针对单一的手机平台也是如此。
不要陷入消费化的陷阱中
在创建移动策略框架时,需要牢记如果消费类应用(像 Facebook,Angry Birds)比较成功,会有上百万的用户,因此每个应用都会有更多的预算并且需要更长的时间——在做出原生或 HTML5 的选择时,这可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不过,在企业中,需要牢记一直存在的积压工作。还需要牢记与消费类应用相比,许多需要构建的应用通常都只有很少的用户使用(几百或上千个,而非几百万个),因此预算也会更少。
企业很容易就会卷入到“消费化”的趋势中:许多 IT 组织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难道不是用户体验为王么?即使在企业中,员工的工资单应用不应该尽量做到像 Angry Birds 那么平滑么?
不。
太多的 IT 组织陷入这一陷阱,直接导致业务不能快速创新。当问起企业用户在移动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目前为止所得到的最常见的反馈是:“来自业务部门的移动应用需求远远超出了 IT 组织的交付能力。“
对于企业应用来说,HTML5 所带来的成本、投放市场时间和跨平台可移植性方面的利益与原生开发那些逐渐消失的优势相比要更有价值的多。
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你所面对的内部应用最终必须要支持的各种各样的设备。随着 BYOD 政策的普及,员工最终会选择需要支持哪些设备,这就需要构建用于 iOS、Android 和 Windows Phone 的应用。与 HTML5/ 混合应用方案相比,在多平台部署应用的需求会大幅推高原生开发的开发成本。
Gartner 已经公开表示,在 2015 年,全部企业应用的 90% 都将是 HTML5 或混合应用,只有 10% 的应用是纯原生应用。此外,VisionMobile 在其 2014 年 “开发王国现状”的开发者调查中发现,HTML5 已经成为移动开发人员最广泛使用的技术。有着如此坚强的后备支持,这让 HTML5 在与原生开发的比拼中很难败下阵来,这也让所有仍在犹豫不定的企业最终选择 HTML5 策略。
当然,仍然会有许多企业应用继续采用原生的构建方式。对于具备构建原生应用所需预算、技能和时间的公司来说,仍会维持现状。
开拓成功的 2015 年
2015 年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所做的工作。通过纳入双模 IT 策略,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移动策略框架:通过可视化开发环境的使用,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潜能,解放 IT 组织,让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更大的更有战略意义的应用上。考虑切换到基于云的开发环境中,这会让开发过程拥有更多的合作和更大的自由。最后,进行内部企业应用开发时,加入到 HTML5 的阵营中,这可以让你的团队能够在预算之内更快地完成更多应用的开发。利用这些技巧和工具,在 2015 年及以后的工作中,你的组织必将会在正确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关于作者
Fima Katz是 Appery.io 网站所属公司 Exadel 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Fima 在信息技术行业拥有超过 20 年的经验。他的技术专长包括设计复杂、关键的分布式系统,以及将复杂的企业遗留系统集成到业务服务中。Katz 先生在开源、Java、XML 和 DOA 技术方面是公认的权威和演说家,此外,他还曾经合著过《Essential Guide to Object Monitors》(Wiley,1999)一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