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3 月 30 日晚,雷军在发布会上说,我要“为小米汽车而战”。
12 月 28 日,是小米宣布进军电动汽车行业的 1003 天,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正式召开。
发布会前夕,小米便公布了集团层面的全新战略“人车家全生态”,小米汽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本文综合了小米汽车的关键信息,供大家系统了解小米汽车的“肌肉”所在。
雷军表示,小米汽车从一开始就坚持正向开发,从底层核心技术开始十倍投入。研发团队 3400 多人,其中有上千名技术专家,已在很多技术领域取得了不少创新和突破。
小米汽车的目标是,通过 15-20 年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
小米的第一辆车——SU7
SU,Speed Ultra 缩写,念“苏七”,定位“C 级高性能 生态科技轿车”。小米 SU7 没有准确的对标车辆,在驾驶性等机械素质上,小米希望能媲美保时捷 Taycan Turbo;在智能化上,希望能媲美 Tesla Model S。
小米 SU7 车长 4997mm、轴距 3000mm、车宽 1963mm,车高 1440mm。在介绍小米 SU7 的性能时表示,雷军小米 SU7 是目前全球量产车型里最低风阻系数的车,仅为 0.195。此外,小米 SU7 百公里加速为 2.78s。
目前小米 SU7 正在试产爬坡阶段,正式上市还需要几个月时间;定价还未最终确定,不过雷军坦言,“小米 SU7 确实有点贵”。
技术秀
超级电机 V8s
据雷军介绍,小米超级电机 V8s 完全由小米自研,转速为业内最高,每分钟 27200 转,采用强度为 960MPa 的超高强度硅钢,并通过双向全油冷技术实现散热,效率提升了 50%。预计将在 2025 年开始应用于汽车。
在电机技术研发方面,小米申请了 155 项专利,其中 60 项已获授权。此外,实验室还采用碳纤维激光缠绕工艺,预研已实现每分钟 35000 转。
CTB 一体化电池,自建电池包工厂
雷军表示,做好电池,是做好一辆电动汽车的基石。小米和宁德时代共同投入上千名工程师,历时 2 年自研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最高电压达 871V。
在电动车的设计上,由于底部需要安置体积庞大的电池包,尤其是轿车,空间利用率成为了一个挑战。因此,小米自研了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使得电池包与车身结合,用以替代传统车身底板,不仅极大节省了空间,还能增加内部空间的灵活性。小米 CTB 技术最终实现电池包+ 底板的厚度仅为 120 毫米,体积效率高达 77.8%。
同时,小米还自建了电池包工厂,从源头保证电池的性能和品质。
电池安全方面,小米实施了业内最严苛的热失效电池安全标准,即便在 55 度高温满电状态下,如果水冷系统失效,也能保证无明火和热传播的安全性。这与电池包背后的 17 层高压绝缘防护、7.8m²同级最大冷却面积、并使用 165 片气凝胶隔热等多方面举措有关。
进一步地,为了把电池包做得更安全,小米还带来了电芯倒置技术。电芯倒置之后,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快速向下释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安全。
雷军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车厂,小米立志做电动车冬季续航之王。为此,小米汽车的“热管理”采用三热源逐级加热技术,最大电池加热功率可达 18kW,号称零下 20 度依然能从冷空气中吸取热量。
超级大压铸
在大压铸技术方面,小米汽车迈出了重要一步,建立了自己的超级大压铸工厂。该工厂的最大锁模力高达 9100 吨,这不仅超过了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的 6000 吨,也超越了特斯拉在美国工厂的 9000 吨。雷军形容小米的大压铸设备如同“工业巨兽”。
此外,小米全链路自主设计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自研材料“小米泰坦合金”,是国内唯一拥有量产压铸材料的汽车厂商。自研结构设计,72 合 1 一体化压铸后地板,三段式后地板防撞设计。
智能驾驶
雷军透露,小米全力自研智能驾驶技术,初期投资达 33 亿元,并已增至 47 亿元。专门的研发团队人数超过 1000 人,投入的测试车辆超过 200 台,累计测试里程已超过 1000 万公里。小米汽车的目标是,2024 年小米智能驾驶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发布会上,小米汽车推出了包括变焦 BEV、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和道路大模型在内的一系列自动驾驶技术。计划在明年年底之前在 100 个城市启用领航 NOA(导航辅助驾驶)。
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底层算法中采用新一代技术平台 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全面融入大模型。道路大模型方面,支持实时生成道路拓扑,且可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绕行。同时,小米还自研了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支持智能交互、智能安全、智能行车、智能泊车等功能。
雷军介绍称,小米汽车的感知系统有 1 颗激光雷达、11 个高清摄像头、三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其还感慨:“行业现在卷得不得了,不过小米从小卷到大,不怕。”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方面,雷军提到小米汽车实现了原生车机系统五屏联动,包括:16.1 英寸、3K 分辨率中控屏、56 英寸的抬头显示、翻转式仪表屏、小米 pad 后排拓展屏(2 个)。小米汽车搭载搭载骁龙 8295 座舱芯片,小米澎湃 OS 亦正式上车,交互体验与手机平板一致。此外,小米智能座舱支持 CarPlay 、AirPlay 以及苹果设备。
摩德纳技术架构
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小米汽车的设计架构“摩德纳技术架构”,其目标是从 100 项“第一 唯一 最”出发,以“十倍投入”认真做一辆好车。该架构包含有电子电气、电驱系统、电池系统、底盘、下车身系统、热管理系统等模块。
写在最后
此次小米汽车技术发布后一如雷军在会前所强调,“只发技术,不发产品”。其表示,“关于汽车核心技术,我们态度非常坚决,无论多大代价,无论多长时间,一定要‘卷’到行业最好!”
而对于大众最关心的价格,雷军回应“小米 SU7”不可能是网友所喊的“9 万 9”或“14 万 9”,希望大家还是“尊重一下科技”。
对于此次小米汽车的“技术首秀”,大家有任何看法或观点都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评论 8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