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IBM、Google、Oracle 三巨头的公有云之殇(上)

  • 2016-06-30
  • 本文字数:14297 字

    阅读完需:约 47 分钟

编者按

InfoQ 中文站新推出《洞见云计算》专栏,精选包括刘黎明个人公众号上的文章,让更多的读者朋友受益,本栏目的内容都经过原作者授权。本文是《云计算演义》系列文章第三篇。

企业 IT 之王 IBM,百年老店,吃的盐比别人吃的饭多。互联网之王 Google,躺着赚钱,技术和创新能力人所共知。数据库之王 Oracle 在企业核心业务中,如泰山般不可撼动。他们在各自的壕沟里,都是无人可以挑战的王者。现在,他们的共同点是:狂奔在与关闭公有云赛跑的路上。

原本是要一个一个公司说的,三个一起说多少还是有些别扭,但是为什么还是要一起说呢。他们虽然出身各不相同,现在和将来在云计算上的策略也各不相同,但在他们的云计算当前的境况和将来的走势,可能在轨迹上,有相似之处。而且,他们现在同处第二集团。

我并不准备探讨这些公司的所有业务,包括其他重要业务,我们的关注点肯定在云计算业务。但我们也必须在讨论云计算业务之前,对这些公司的历史有一个概要了解,我们将更容易理解这些公司的云计算路径。参军也好,参加工作也好,都还要做背景调查呢,何况我们谈一个公司的云计算业务。

IBM 极简史

当然没有人不知道 IBM,IBM 的历史确并不是很多人知晓,但 IBM 的历史并不是无足轻重。如果你十分熟悉 IBM 历史,跳过。

1874 年 2 月 17 日,IBM 创始人 Thomas J. Watson 出生,但这位现在被称为老 Watson 的人并不是 IBM 严格意义上的创始人。

1896 年, Herman Hollerith 在华盛顿特区成立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电子制表与财务审计机器公司。

1901 年,George W. Fairchild 成立国际时间记录公司(Inter-national Time Recording Company),该公司是邦迪制造公司、威拉德与弗里克制造公司和标准时间印章公司三家公司的销售公司,同时还生产卡片记录器。

1907 年,国际时间记录公司收购戴伊时间记录器公司 (即 1883 年成立的戴伊专利权公司),该公司生产刻度盘、卡片和工时记录器。

1911 年,Charles R. Flint 筹划了国际时间记录公司、计算尺公司和制表机器公司三家公司的合并,成立了计算 - 制表 - 记录公司(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mpany,即 C-T-R 公司)。George Fairchild 成为公司的董事会董事长。

1914 年 5 月 1 日,年轻销售员 Thomas Watson 被 CTR 录用,后来他成为蓝色巨人 IBM 的缔造者。

1915 年,Thomas Watson 当选 CTR 公司总裁兼总经理。

1917 年,CTR 公司以国际商用机器有限责任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 Limited,IBM)的名字进入加拿大市场。

1924 年,计算 - 制表 - 记录公司(即 C-T-R 公司)改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 公司)。四分之一世纪俱乐部(Quarter Century Club)成立,该俱乐部只承认那些为公司工作 25 年以上的员工。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IBM 进入计算领域,1944 年,IBM 公司向哈佛大学赠送其首台大型计算机–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也被称为 Mark I。

1951 年,IBM 开始决定开发商用电脑,聘请冯·诺依曼担任公司的科学顾问,1952 年 12 月研制出 IBM 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脑,IBM 701。这是 IT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52 年,小沃森出任 CEO,IBM 新一代领导集体诞生。

1964 年 4 月 7 日,IBM 主席 Tom Watson 亲自发布 System 360。IBM 公司在 1967 年控制了大型机市场的 76%。

1971 年,IBM 公司的计算机引导"阿波罗 14 号"和"阿波罗 15 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

1975 年,IBM 推出首款型号为 5100 的“便携式”计算机。它重 50 磅 (约合 23 千克)。根据存储空间大小(16KB、64KB)和选购存储配件(如 8 英寸的软盘)的不同,售价从 9000 到 20000 美元不等。

1981 年 8 月 12 日,IBM 发布第一台 PC,Intel 和微软的开始萌芽。在此之前 1976 年,苹果已经发布了 Apple I。晚了四年,但是已经推出抢去 Apple 四分之三的市场。

1984 年 3 月 1 日 Commodore 公司宣布将生产 IBM PC 兼容机,当时 IBM 和苹果各得 28%和 25%的市场份额。

1986 年 4 月 3 日,IBM 推出第一台公文包大小的膝上型(laptop)电脑。

1987 年 1 月 20 日,DEC 推出超级计算机挑战 IBM。

1987 年 12 月 4 日,IBM 发布多任务操作系统 OS/2 第一版,但是后来败于微软之下。

1990 年 8 月 1 日,IBM 出售打字机和键盘业务。

1991 年 2 月 28 日,IBM 宣布裁员 10000 人。

1991 年 4 月 12 日,IBM 和苹果召开秘密会议,商讨推 PowerPC,对抗 Wintel。

1991 年 7 月 3 日,IBM 和苹果宣布结盟,共同开发应用于 RISC 芯片的操作系统。

1991 年 10 月 2 日,IBM 和苹果宣布建立合资公司,开发和销售 PowerMac。

1992 年 8 月 22 日,IBM 宣布推出个人数字助理 PDA。

1992 年 12 月 16 日,IBM 宣布 50 来的第一次大裁员。

1993 年 1 月 20 日,IBM 宣布历史上的第一次亏损。

1993 年 3 月 26 日,Lou Gerstner 被任命为 IBM 公司新 CEO,拯救危难中的蓝色巨人。在接下来的十年间,IBM 剥离了利润较低的业务,如 DRAM、网络、个人打印机和硬盘等,并大力投资软件和服务,收购 Lotus 软件和普华永道。

1994 年 5 月 25 日,Compaq 超过 IBM 和苹果,成为全球 PC 之王。

1994 年 8 月 17 日,IBM 宣布推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电子定购系统。

1995 年 1 月 12 日,IBM 在专利竞赛中获得桂冠,专利数量名列美国公司第一。

1995 年 2 月 3 日,IBM 宣布员工上班时间可以穿便服,一改传统。

1995 年 6 月 11 日,IBM 宣布巨资购并 Lotus 软件公司。Lotus 此时已经败于微软之下。

1996 年 12 月 16 日,IBM 宣布了 PowerPC 的死刑。

1997 年 5 月 11 日,IBM 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击败世界象棋大师 Gary Kasparov。

1997 年 6 月 10 日,IBM 宣布将关闭在线购物网站 WorldAvenue。

2002 年,IBM 的研发人员共累积荣获专利 22358 项,这一记录史无前例,远远超过 IT 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国企业所取得的专利总和,这 11 家 IT 强手包括:惠普、英特尔、Sun、微软、戴尔等。IBM 在 2012 年获得了 6478 项美国专利,刷新该公司的历史新记录。

2005 年,IBM 将 PC 业务出售给联想。

2006 年,全年经营业绩——收入总额 914 亿美元。

2009 年,IBM 总营收 1036 亿美元,全球雇员约 398455 人。

2011 年,IBM 以创办人老沃森为名,推出史上第一台听懂人类自然语言的超级计算机(沃森)。

2011 年 2 月 17 日,IBM 的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在美国老牌知识问答电视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击败了两位人类冠军,被誉为 21 世纪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伟大突破。沃森涵盖了大约 2 亿页的内容(约一百万册书籍的价值)。

2011 年 9 月 30 日,截至周四收盘,IBM 的市值达到 2140 亿美元,从而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科技企业。这是 15 年来 IBM 市值首超微软。

2012 年,IBM 成为美国雇员最多的公司,全球拥有 345000 名员工。

2014 年 8 月,IBM 以 23 亿美元的价格,将低端服务器业务出售给联想。

这么啰嗦,还叫极简史?没错,这就是 IBM。IBM 历史悠久,最重要的是,IT 史短短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上,IBM 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商业上,都引领 IT 行业的创新和潮流。每隔一段时间,IBM 就能推出最重要的技术、产品,并给 IT 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IBM 在材料、化学、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也有很深造诣。硬盘、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布线技术、原子蚀刻技术都是 IBM 研究院发明。

IBM 的一篇论文就能诞生一个大业务,比如关系数据库,一个产品两个合作就能诞生几个巨头,比如微软和 Intel。某种程度上说,Google 如今只是在某些领域做到了前者,后者却远远不及。

IBM 今天仍然是对企业最重要的 IT 公司,没有之一。IBM 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大软件公司、第二大数据库公司、第二大服务器公司、第三大安全软件公司、第六大咨询公司,连续 14 年是最大的应用基础设施和中间件公司,占有约百分之三十的市场份额。

大部分现在风头正劲的公司,50 年后是否存在还是个问号。但 IBM 见证了 DEC、Unisys、Compaq 的起起落落,见证了数次 IT 变革和公司自身的转型。从历史惯性来说,它不会失败。

IBM 当然从未在消费者市场成功过,但在半个多世纪的企业市场和政府市场里一直是 IT 老大,所以他给人的一直是信任和可靠。连从不投资科技和 IT 公司的股神巴菲特,也对 IBM 股票情有独钟。

IBM 开创并一直统治大型机时代,开创了 PC 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仍然是重要的背后玩家,但云时代,我们今天看到了它的努力,但也有很多可以批评。

Oracle 极简史

Oracle 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它可以称为 IT 软件领域躺着挣钱的公司。Oracle 的历史也有三十多年,而且其起步和发展均与 IBM 密切相关。

1970 年的 6 月,IBM 公司的研究员埃德加·考特(Edgar Frank Codd)在 Communications of ACM 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A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的论文。这是数据库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当时,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数据库产品在市场上占主要位置。从这篇论文开始,才拉开了关系型数据库 (RDBMS) 软件革命的序幕。

IBM 虽然 1973 年就启动了 SystemR 的项目来研究关系型数据库的实际可行性,但没有及时推出这样的产品,因为当时 IBM 的的 IMS(著名的层次型数据库)市场销路不错。首先,如果推出关系型数据库,牵涉到 IBM 很多人的自身利益。其次,没有人有强大的动力搞一个新型的数据库。要发财,卖好已有的广受欢迎的产品就好了。

1977 年 6 月,LarryEllison 与 Bob Miner 和 Ed Oates 在硅谷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的计算机公司 (ORACLE 公司的前身)。

1978 年,公司迁往硅谷,更名为“关系式软件公司”(RSI)。

1982 年, RSI 更名为 Oracle 系统公司 (Oracle System Corporation),Oracle 公司。用产品名称为公司命名,帮助公司赢得了业界的认同。

1983 年 3 月,RSI 发布了 ORACLE 第三版。从这个版本开始,ORACLE 产品有了一个关键的特性:可移植性。

1983 年 Oracle 决定开发便携式 RDBMS。Oracle 开发出 V3,这是第一款在 PC 机、小型机及大型机上运行的便携式数据库。

如果你要了解详细的 Oracle 发展历史,参考 Fenng 的《书写历史的甲骨文–ORACLE 公司传奇》。

如果你把 Oracle 当成一个数据库公司,Oracle 的历史从这里就没有什么新东西了。它只是不断开拓新市场,打败挑战者如 IBM 和 Sybase,发布新的数据库版本。从主机时代,到客户端 / 服务器架构时代,到 Internet 时代,Oracle 的数据库产品都紧跟潮流。

到 1995 年,Oracle 营收 29.67 亿美元。拉里·艾利森发布网络计算机的概念:网络计算机是一种带有本地内存的互联网应用设备,一种不含硬盘驱动器的快速微处理器。

2004 年 12 月 13 日,Oracle 公司宣布签订了以每股 26.50 美元、总计约 103 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仁科 (PeopleSoft)。仁科当时是 ERP 领域的老二,老大是 SAP。从此,Oracle 在企业应用软件市场上一跃成为第二名。

从 2005 年开始,Oracle 的发展历史差不多就是其收购史,陆续收购了 DEC 的 Rdb、Innobase、Siebel、BEA、Hyperion、SUN。对,Innobase 就是开发 MySQL 存储引擎 InnoDB 的公司。SUN,没错,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 SUN。

在收购战略之前,Oracle 是第一大数据库软件公司。在收购 SUN 之前,Oracle 已经凭借收购成为重量级的应用基础设施和中间件公司,在中间件、ERP、CRM、商业智能市场都能拍到第二或前几名。此时已经是第二大应用基础设施和中间件公司。

在收购 SUN 之后,Oracle 已经成为最重要企业 IT 全栈公司之一,另一家是 IBM。也就是说几乎什么都做,而且很多还做得不错。

Google 极简史

Google 等于搜索,这样说没有错。搜索等于 Google,这么说也错不到那里去。

1995 年,合伙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士候选人的春季聚会上见面,Brin 带 Page 转校园,两人相见恨晚。

1996 年,两人合伙做了一个搜索引擎叫 BackRub。由于它太消耗带宽,斯坦福大学最终把它从学校的服务器上撤了下来。

1997 年,搜索引擎的名字变为 Google,来自单词“googol”(意思是 10 的 100 次方)。象征着他们想整合容量无限扩大的网络世界的野心。

1998 年,当 Sun 公司创办人 Andy Bechtolsheim 准备给谷歌 10 万美金的投资时,Page 和 Brin 意识到他们应该自己创业,于是当年 9 月 4 日于加利福尼亚注册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公司。在 9 月 7 日组建公司,位于加州一个车库,有 4 名员工。布林和佩奇从家人、朋友和投资者募集了 100 万美元。当时布林和佩奇分别为 24 岁和 25 岁。成立数天后,公司注册了 Google.com 域名。

1999 年 2 月,他们的 8 名员工在帕洛阿尔托有了新办公室。在谷歌第一版的发布后,使它们获得了 Sequoia Capital 和 Kleiner Perkins 两千五百万美元的投资。

2000 年,谷歌与 350 个客户发布关键字广告销售系统 Adwords。Google 每天进行 1800 万次查询,成为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雅虎选择 Google 作为默认的搜索结果供应商。年底时,提供 15 种语言的搜索服务。Google 第一笔融资花到一半的时候,上市了。

2001 年,曾任过 Sun 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和软件公司 Novell 首席执行官的 EricSchmidt 出任谷歌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图片搜索在 7 月上线。

2003 年,美国方言协会选取“Google”为 2002 年最有用的单词。1 月,Google 收购了 Pyra 实验室,这是网络出版工具 Blogger 的创建者。5 月,Google 推出 AdSense,这一广告计划能按照网站内容做广告。

2004 年,以 85 美元每股的发行价,集资 1960 万美元。上市让公司搬到了新总部——可以容下超过 800 人校园般的“Googleplex”。2 月,雅虎开始推出自己的搜索技术,淡出 Google 搜索技术。3 月 31 日:Google 宣布了免费电子邮件服务 Gmail。8 月收购了数字绘图公司 Keyhole,这成为了来年 2 月谷歌地球发布的契机。8 月 19 日,Google 在纳斯达克故事以 100.01 美元开盘。

2006 年 10 月,Google 公司以 16.5 亿美元,收购影音内容分享网站 YouTube,是 Google 有史以来最大笔的并购。

2007 年,股价首次超过 700 美元。“Google”以动词进入牛津英语词典。Gmail 开放使用(因为先前必须有邀请码才可以)。

2007 年 11 月 05 日,Google 宣布基于 Linux 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为 Android。

2008 年,结合街景视图的新版本谷歌地球发布。谷歌浏览器 Chrome 提早发布。2008 年 9 月 7 日,Google Map 卫星升空,将为 Google Earth 提供 50 厘米分辨率高清照片。

2009 年,谷歌翻译支持 51 种语言,包括斯瓦西里语、威尔士语、意第绪语,相当于 2550 种语言对。道路导航系统发布,它可以使卡车司机仅仅使用手机就可以跑遍世界。

2012 年 5 月 21 日,Google 收购 Motorola 获中国政府批准,完成了 125 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2012 年 6 月 28 日,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发布谷歌首款自主品牌平板电脑 Nexus7、外形前卫的社交流媒体播放器 NexusQ 以及酷炫的概念智能眼镜“谷歌眼镜”。

2012 年 10 月 2 日,谷歌已经超越微软,成为按市值计算的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原因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计算已经降低了台式机软件的市场需求。

其实从 2000 年,Gogole 发布 Adwords 以来,从商业上说,Google 再也没有大的变化了。它现在固然有很多的创新,包括 IT 技术的创新,但它的业务收入和利润基本上全部来自于搜索广告。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包括 2016 年初的围棋程序 Deepmind)、自动驾驶、热气球无线网络 ProjectLoon、手势操作技术 ProjectSoli、仿人机器人 Atlas、量子计算机等,Google 新的技术和商业项目走在世界前列。

如今 Google 不仅是互联网之王和搜索霸主,Google 在开源、技术创新、商业创新上的影响力,在 IT 界无人能及。

IBM 依旧是大象,尚能舞否

善于跳舞的大象遇到了危难

IBM 前 CEO 郭士纳在 2003 年出版了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书中说““如果大象能够跳舞,那么蚂蚁就必须离开舞台”。从 1993 年到 2002 年,郭士纳帮助 IBM 的股价翻了约 9 倍。虽然营收增长了近 50%,考虑到 IBM 的体量,这仍然不容易,且让 IBM 回到了增长和盈利的轨道上来。

在 2004 年,联想收购 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后,沃顿商学院管理教授、曾经在 IBM 作为工程师工作过 9 年的兹巴拉基(MarkJ.Zbaracki)的评论:“总的说来,这起交易是 IBM 非常具有弹性的又一个例子。IBM 的长处一直就是善于彻底改造自己。”

那时的 IBM,初步完成了从硬件向软件和服务的转型,是众多 IT 公司争相学习的榜样。不管是不是 IBM 的客户,都将 IBM 视为导师,而有合作机会时,选择与 IBM 合作是他们的首选。比如,华为的研发和管理体系就是以 IBM 为榜样,在 IBM 的亲手操刀下发展起来的。

如果从盈利的角度来看,亚马逊至今仍然是蚂蚁,近二十年来大部分的季度都在盈亏线上挣扎。在 AWS 上线三年后,亚马逊仍然可以认为是蚂蚁,认为那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 AWS 能进入企业级 IT 市场。但是,《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出版十年后的 2013 年,IBM 的舞步似乎突然沉重起来,亚马逊 AWS 击败 IBM,夺走中情局 6 亿美元云计算订单。如果一个单你觉得不重要,那么包括三星、辉瑞、PBS(公共电视网)和国家航空航天局、GE、Netflix 这些行业巨头都拥抱 AWS,还有什么对 IBM 是重要的呢?

从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看,低端且不稳定的 X86 架构服务器也是是蚂蚁。但在 2012 年 X86 服务器占据 98% 的服务器总出货量。根据 IDC 的数据,在 X86 架构服务器的冲击下,IBM 基于 Power 架构服务器的收入在 2013 年第 2 季度同比下滑 25%。

IBM 一直在吃 90 年代以前的老本。IBM 凭借在大型机的统治地位,在政府和大型企业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客户关系。也正是基于此,在小型机夺得领先地位,并在 PC 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尽管在 PC 时代 IBM 并不是领袖型厂商。

在互联网时代,IBM 更是藏于幕后,为运营商兴建数据中心出谋划策,为企业构建电子商务体系提供软件和服务。

可以说,在大型机时代之后,IBM 离最终用户越来越远,而 IT 离普通用户却越来越近。IBM 利用老本固守在政府和企业的 IT 圈里,这个圈也不断被 CA、HP、DELL、微软虎视眈眈并蚕食。

因此 90 年代初之后,尽管 IBM 的利润和营收、股价都有不俗的表现,但它在企业 IT 和整个信息行业的地位,越来越低了。

截至 2015 年第四季度,IBM 已经连续 15 个季度营收同比下滑。事实上,最近 8 年,IBM 一半以上的季度,营收是同比下滑的。

IBM 2008 年营收 1028.2 亿美元,2015 年 IBM 的营收 817.4 亿美元,总营收下滑了 20%,而同期全球 IT 服务市场增长了 20%。

1998 年 IBM 的营收已经达到 816.6 亿美元,1999 年 875.4 亿美元,其历史最高营收在 2011 年达 1069.3 亿美元。

也就是说 16 年过去了,IBM 的营收回到了起点。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其营收增长不到百分之十五。考虑到货币贬值,16 年间其实际营收下滑了 50% 以上。

而同期的其他发展强劲的 IT 公司,这 16 年间,营收增长 10 倍以上,特别是 PC 时代和互联网前期的骄子微软、因特尔、Oracle、思科等。

这 16 年间,不要说消费者 IT 市场,即使企业 IT 市场也增长了 5 倍有余,而 IBM 的营收增长为零。

尽管企业在 IT 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 IBM 这样的公司的帮助。但进入二十世纪后,IT 设备和技术更新快、普及快,IBM 都难以跟上。加上设备的模块化、通用化,软件的开源化,一直到最后云计算的兴起,企业对 IBM 这样的公司的依赖性越来越低了。

现在,已经有了 All-In-Cloud 的中小企业甚至大型公司,那么,IBM 的日子几乎一眼就能看到头了。

20 年来,IBM 的口号从电子商务到随需应变,再到智慧地球。IBM 提出的每一个概念都成功预言了 IT 产业未来 10 年的变革方向。但是,每次都在坚持了数年的产业趋势即将爆发的时刻,IBM 却将机会留给了蚂蚁。当 IBM 在 2004 年用随需应变替代电子商务的品牌形象时,电子商务即将迎来爆发;当 IBM 在 2008 年转向智慧地球时,真正做到随需应变的云计算也即将大行其道。在 IT 产业,IBM 一直有着其他公司望尘莫及的战略视野和战略能力,但是,这头大象的舞步却越来越沉重。

情况很危急,罗睿兰面临的转型压力,绝对大于郭士纳。IBM 在云计算兴起之时,并没有 PC 兴起或互联网兴起时那么厚的底子,也没有那么大的行业影响力了。甚至人才资源、技术积累、管理能力都已经没有底子了。20 年前的 IBM,企业还离不开它,而今后,企业可能不在需要 IBM。

但是,但是,IBM 是会跳舞的大象。虽然,这一回,这舞步太沉重了。二十五年前的经验,十五年前的经验,放到今天,未必适用了。

从硬件到软件和服务,到云计算、商业分析、媒体和广告:IBM 的公司战略

2016 年 1 月,IBM CEO 第一次在全球消费电子展(CES)上做了演讲时,说 IBM 不再是一家硬件或软件公司,而是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公司。

看起来很玄乎是吧?但是就算不明白“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是什么,我们也知道,IBM 的视野已经小到一种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了,虽然后面带个云平台,那也只是为了把人知解决方案打肿脸充胖子。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IBM 是一家大型机、小型机、PC 全系列的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的综合 IT 服务商,几乎能满足企业和个人的所有 IT 需求。

21 世纪之后,在高利润率的幌子下,卖掉 PC、X86 服务器后,在硬件领域的话语权基本只剩下开山老本行大型机。

IBM 说自己是“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公司,当然不是说 IBM 只做认知解决方案,而是强调它在认知解决方案市场的地位。因为它仍是企业 IT 堆栈上,产品线最丰富的公司,能勉强与其相比的,只有 Oracle。

但,IBM 的视野仍然小了下去。尽管“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是制高点,是高科技,甚至是未来的趋势,尽管这个说法是为了体现 IBM 云平台的与众不同之处:商业分析。没错,商业分析师 IBM 干云之前攒下的老底,这回云计算混战终于可以用上了。

自 2005 年以来,IBM 花 140 亿美元陆续收购了 120 多家提供各种“商业分析”服务的公司。无论是商业分析还是云计算,IBM 都大搞收购。这些收购集中在:

云计算

2013 年 6 月,收购 Softlayer,略低于 20 亿美元。

2015 年 6 月 3 日, IBM 宣布收购云解决方案供应商 Blue Box,Blue Box 为企业提供基于 OpenStack 的托管式私有云解决方案。

2015 年 7 月 23 日收购数据库管理工具 Compose。

2015 年 9 月 10 日收购 Nodejs 全栈框架 StrongLoop。

2015 年 10 月 5 日收购海量数据存储 Cleversafe 。

2015 年 11 月 3 日收购混合云管理服务软件 Gravitant。

商业分析

2015 年 3 月,IBM 收购 AlchemyAPI,平台上有近 4 万名开发者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做自然语言处理和图片识别。同月,IBM 收购搜索引擎 Blekko,Blekko 的 slashtag 功能能够过滤垃圾网页,并能人为优化搜索结果,用户用得越多,越能看到自己想要搜索的结果。

2015 年 4 月,IBM 成立 Watson Health 部门。8 月, IBM 10 亿美元收购医学成像设备提供商 Merge Healthcare。这能让沃森就看懂医学图像,包括核磁共振扫描图、X 光照片等。

2015 年 9 月,IBM 收购检测冒用信用卡行为的公司 IRIS Analytics。

2015 年 10 月,IBM 则花 20 亿美元收购了 The Weather Company 的数据。这些天气信息能够影响作物生长、物流、工业生产等。

2016 年 1 月,IBM 收购 IBM 收购 BI 软件厂商 Varicent。

媒体和广告

2015 年 12 月,收购 Clearleap。Clearleap 的技术确保用户在任何时间和设备上都能访问想看的视频。HBO、Verizon 以及美国橄榄球大联盟(NFL)都是它的用户。

2016 年 1 月,IBM 1.3 亿美元收下视频直播服务 Ustream,并成立一个新部门,专门处理媒体技术。

2016 年 2 月之前,IBM 收购了了 3 家数字营销公司,都放进了 IBM 互动体验(Interactive Experience )部门。

如果抽象地说,IBM 自 90 年代初以来,在战略上一直有 2 个原则:专注高价值业务、去硬件化。

在郭士纳的后继者彭明盛担任 IBM CEO 的近 10 年间,虽然在营收上未有太大增长,却让 IBM 连续保持了双位数的利润增长。2003 年,IBM 总营收为 891 亿美元,利润 75.8 亿美元,全球雇员 23 万人,到彭明盛卸任 CEO 的 2011 年,IBM 的营收只增长了将近 20%(达 1069 亿美元),利润却增长 115%(达 163 亿美元),员工数几乎翻番 (近 42.7 万)。利润增长是华尔街喜欢的,所以股价也从 2003 年不到 90 美元增长到 2011 年的 160 美元。

彭明盛是如何的呢?盯住运营优化和 EPS(每股盈余)!没有营收增长,就变卖低利润业务,降低业务成本。运营优化是这样的:采用全球共享服务削减通用的重复作业和额外管理费用,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在全球最佳地点运营,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和能力;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减少内耗提高利润率。处于战略最顶层的是 EPS(每股盈余),然后通过 EPS 目标生成战略规划,再分解成业务运营计划和预算,最后通过层层分解形成各个区域、业务单元和行业的绩效指标。

这是管理效率和财务报表的优化,不是产品优化,不是产品创新。整个公司围绕着这个转。

在郭士纳时代,被众多企业争相学习的将 10% 的营收投入研发,在彭明盛时代早已变成了 6%。罗睿兰时代,这个 6% 怕是都要削减了。

最近 15 年来,IBM 维持增长的只有利润,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运营优化。而这基本靠工作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人均成本的降低来建立的,基本上 IBM 的收入在知名 IT 公司里是偏低的。

这个战略,甚至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此前出售一些列业务,甚至 2009 年以来 IBM 至少出售了 10 宗业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解释十多年来 IBM 的营收没有增幅。

但这些战略和出售,并不能解释 IBM 在已经保有的核心业务上的营收下滑和市场份额的减少。所以,无论 IBM 自己还是媒体,用 IBM 的战略选择来解释营收下滑是不合理的。

我认为 IBM 近 10 年的核心战略是商业智能。

回到 2007 年 11 月 13 日,IBM 宣布将以 50 亿美元现金收购 Cognos,这是 IBM 有史以来单笔金额最大的收购活动,就是为了强化 IBM 在商业智能软件领域的竞争力。那一年,SAP 以 70 亿美元拿下了 Business Objects SA,甲骨文以 33 亿美元将 Hyperion Solutions Corp 收至麾下。可以说,商业智能是那些年的绝对热点,被寄予厚望。

那时,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AWS EC2 和 S3 已经上线一年有余,即将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期,这些服务并没有进入 IBM、Oracle、Google、微软的视野,因为 IBM、微软、Oracle 眼里那时只有企业用户,Google 眼里虽有开发者,但绝没有经营基础设施生意的想法。而 AWS 那时真的只是个玩具,极少数开发者的玩具。

事实上,IBM 在最近 10 年至少收购了 40 家数据分析公司。2006 年 8 月,收购业务流程和内容管理软件公司 FileNet;2006 年 8 月,收购业务流程和内容管理软件公司 FileNet,SPSS 成为国际公认且标准的统计分析软件;2010 年 8 月,收购互联网商业分析软件商 Coremetrics;2011 年 9 月,收购智能与调查管理软件开发商 i2;2011 年 10 月,收购风险分析软件公司 Algorithmics;2012 年 2 月,IBM 收购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分析软件的公司 Emptoris;2012 年 4 月,收购分析软件公司 Varicent;2013 年 2 月,收购非结构化企业数据分析及管理公司 StoredIQ;2013 年 2 月,收购非结构化企业数据分析及管理公司 StoredIQ。

从 2001 年至今,IBM 收购了 120 多家公司,其中 2010 年以前并购的 80 多家公司大多数都充实到以 Websphere、IM(BI)、Tivoli、Rational 和 Lotus 为主的品牌软件中。而 2010 年后 IBM 花费超过过 120 亿美元并购 40 多家公司的收购,分布在 6 个领域:云计算、企业管理、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服务器和网络存储优化、企业治理合规与安全、人工智能。

除了研究和开发的投资,IBM 总计在大数据和数据分析这个领域投资已经超过 170 亿美元并完成 30 个以上的收购。

而在云计算领域的收购,基本都还是可以归纳到企业数据中心管理和企业管理软件中。自 2007 年开始,IBM 已先后收购了超过 15 家拥有云计算专业知识的技术企业。2010 年 5 月收购提供在线托管的软件程序服务 Cast Iron Systems;2012 年 2 月收购以色列移动应用开发和基础软件提供商 WorkLight;2013 年 11 月收购基于云的消息工具提供商 Xtify;2013 年 11 月 14 日,IBM 宣布收购以 MaaS360 的品牌提供基于云的企业移动管理解决方案公司 Fiberlink;2014 年 2 月 25 日宣布收购 CouchDB 项目的积极贡献者 Cloudant。

能为公有云提供帮助的公司,大概只有 Softlayer 一家。

如果收购什么,代表 IBM 看好什么,那么云计算远在 IBM 的战略雷达之外。我们不要看它怎么说,看它怎么做。IBM 看好的依然是:企业数据中心软硬件、企业管理软件,人工智能和商业分析。可以说,IBM 认为前两者是过去和现在,后者是将来。

IBM 的云计算,新瓶装商业分析的旧酒

外界和 IBM 自己都将 IBM 的业务大致划分为硬件、软件、服务。实际情况是,IBM 的软件增长乏力,硬件和服务持续下滑。IBM 靠在这三个方面一直靠收购解决营收和利润问题,而云计算持续,难以入其法眼。在 2013 年初,在 IBM 主办的一个 IDC 行业会议上,我说 IBM 的硬件、软件、服务正全面遭受云计算的侵蚀,可能有灭顶之灾。彼时,虽然云计算大势已经很明显,IBM 的对危机和将来仍然认识不足。

2013 年初那时,IBM 在公有云上还是零蛋。在 2013 年的档口,亚马逊 AWS 在 2011 年的营收即超过 10 亿美元,2012 年超过 17 亿美元,2013 年将达到 30 亿美元。Google 和微软已经有了各自的公有云产品,IBM 那时的公有云还是零蛋。IBM 的定力之强不得不佩服。

并购显然是 IBM 一贯的战略,虽然效果并不怎么样。嘘,IBM 已经失去了自我造血、创造新业务的基因和能力。云计算也是如此。

2013 年 6 月,IBM 终于收购了一家号称做云计算的公司 Softlayer,代价 20 亿美元。再这之前的 2013 年 3 月 12 日,IBM 的股价和市值达到历史最高,股价达 215 美元,市值超过 2000 亿美元。为什么是 3 月 12 日呢?因为在这时,已经基本确定 IBM 收购 Softlayer,美国股市也有内幕消息啊。

2013 年 6 月,云计算的大势已经很明显,而谷歌和微软在云计算上的动作也比较明朗了。但 IBM 只愿意动用 20 亿美元为其云计算打基础,还不到 6 年前 2007 年 50 亿美元现金收购 Cognos 的一半金额。除了 Softlayer 之外,IBM 基本没有像样的针对云计算的收购,而在数据分析上的收购则有数十宗。IBM 在 2013 年对云计算的态度可以用“敷衍”来形容。

而且市场上并不缺乏收购标的,特别是 RackSpaceCloud。RackSpaceCloud 当时已经在同 AWS 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所以在 2013 年 1 月,传言 IBM 和 EMC 联手竞购 Rackspace 后,Rackspace 股价在 2013 年 1 月 24 日超过 76 美元,市值达 106 亿美元。如今 Rackspace 的市值只剩下 28 亿美元。

EMC 显然看不上 Softlayer,没有掺乎这档子事。EMC 下属的 VMware 随后推出了自家公有云 vCloud Air。

IBM 在 2016 年之前的 10 年在商业分析上花费至少一百亿美元,而在威胁其数据中心软硬件和服务之根本的云计算上,只花了 20 亿美元。

而且这 20 亿美元,还是花在了一个根本不是云计算、就是一家 IDC 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司上——SoftLayer。

在 IBM 收购之前,SoftLayer 更像一家 IDC 公司而不是一家云计算公司,至少在我的印象中是这样。或许 IBM 看重的只是 Softlayer 的机房说不定。SoftLayer 跟国内顺带买卖 VPS 和云主机的 IDC 没什么区别。Softlayer 2012 年的营收约为 4 亿美元,云计算营收至多数千万美元。而 Rackspace 2012 年营收约 13 亿美元,云计算营收近 3 亿美元。Rackspace 的云计算营收只有亚马逊 AWS 的六分之一,但考虑到 Rackspace 在 IDC 和技术支持领域的实力,以及其在云计算方向能够投入的资源(2015 年 Rackspace 手上的现金约一亿美元,现金等价物约 2 亿美元),这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彼时 2012 年,微软 Azure 的营收可能远低于 Rackspace,Rackspace 作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老二的位置。

2012 年,Softlayer 的营收只有 Rackspace 的三分之一,而 SoftLayer 的云计算营收只有 Rackspace 的十分之一,SoftLayer 的云计算能力和潜力只有 Rackspace 的百分之一,如果 Rackspace 价值 70 亿~100 亿美元(当时业界收购传闻价),SoftLayer 怎么值得到 20 亿美元。SoftLayer 就应该按照 IDC 行业估值,价值 11 亿~12 亿美元。

2012 年,在云计算方面,SoftLayer 不要说比 Rackspace 差一个量级,就是比 Gogrid、Joyent 都要弱许多,就是数据中心多一点而已。IBM 在云计算上最重要的一笔收购完全是狗屎。IBM 或者被忽悠了或者图便宜,这笔交易能带来 IDC 业务上的营收,却带不来云计算业务能力的提升。

在最近的两年,IBM 除了 Softlayer,也着重打造了 CloudFoundry 的 IBM 版 -BlueMix,以及 OpenStack 的 IBM 版 -Blue Box。更重要的是,打造了商业分析的系列服务和交易市场。并正在推出主打容器的产品 Linux One,首次在大型机上基于 Ubuntu 发布产品,支持最高 10TB 内存。

2014 年 9 月 18 日,IBM 发布 Watson Analytics。提供自助式分析功能,包括数据访问、数据清洗、数据仓库,帮助企业用户获取和准备数据,并基于此进行分析,实现结果可视化。

2015 年,IBM 继续猛炒 Watson 和人知技术。2011 年,Watson 参加综艺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来测试它的能力,这是该节目有史以来第一次人与机器对决。当年 2 月 14 日至 16 日广播的 3 集节目中,Watson 在前两轮中与对手打平,而在最后一集里,Watson 打败了最高奖金得主布拉德·鲁特尔和连胜纪录保持者肯·詹宁斯。Watson 赢得了第一笔奖金 100 万美元,而肯·詹宁斯和布拉德·鲁特尔分别只有 30 万和 20 万。Watson 4TB 磁盘内,包含 200 万页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包括维基百科的全文。在比赛中 Watson 没有链接到互联网。

2016 年 2 月 5 日,IBM 一口气发布了 4 款数据分析产品:IBM Compose Enterprise、IBM Graph、IBM Predictive Analytics 和 IBM Analytics Exchange。

这一切都要归结到商业分析。

商业分析,是 IBM 10 多年打造的业务,既是 IBM 的强项,被 IBM 寄予厚望。云计算?从心里根本就不想搞,但不搞还不行。但或许是想搞,但翻来覆去没搞出个名堂,或者不知道怎么搞。

IBM 依旧是大象,只是已经不是一只能够轻盈起舞的大象。而是一只身陷泥潭,正在挣扎着往岸边挪,却还要假装舞姿轻盈而潇洒。只是从哪边上岸,可能没看清楚,能否爬上岸,也更是个未知数。

把云计算和商业分析结合起来,或许是一条路子。IBM 15 年打造的商业分析业务,显然甩亚马逊和微软几条街。IaaS 和基础型 PaaS 既然很难撬动,那就摆摆花架子,跳过这个层面的血腥竞争。用商业分析(包括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来搞定开发者、企业,打开应用型 PaaS 的局面,最后形成全栈云计算平台。

IBM 的云计算战略,效果如何?目前不知道。IBM 的云计算营收比微软还让人晕。号称上百亿,自己说自己都不信。IBM 的公有云,2015 年最多在 7 亿美元上下。

IBM 的云计算战略,前景如何?下半部和 Oracle、Google 的一起来说。

作者简介

刘黎明 云计算布道师,微信公众号: 鸣北林(techculture)。2008 年 3 月起从事云计算与 IaaS 产业研究、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现任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管研发和云计算事业部,曾担任网银互联副总经理兼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世纪互联云快线产品总监和研发主管、思科系统(中国)研发有限公司软件开发工程师。先后分别主持了国内第一个基于 Xen 和 KVM 的基础设施公有云的研发和产品化工作,并完成重点产业化科研项目——北京市科委“虚拟化管理平台”。


感谢陈兴璐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2016-06-30 18:108029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web前端培训Vue3 TypeScript 如何实现useRequest

@零度

Vue 前端开发

近一个月B站封禁直播间1874个:直播行业仍然是违规重灾区

石头IT视角

智能手表的机遇与挑战

Geek_99967b

物联网

如何在 JavaScript 中让代码更加精简

devpoint

ES6 6月月更

小程序转App仅需7步

Speedoooo

ide APP开发 小程序转app 前端IDE

纪念左晖:敢为天下先(修订版)

IT民工大叔

产业互联网 数字化转型 企业家精神 左晖

在线文本左边批量添加字符串工具

入门小站

工具

小程序生态构建能力,离不开UI定制自由

Speedoooo

ide 小程序ide

服务端技术进阶(三)从架构到监控报警,支付系统设计如何步步为营

No Silver Bullet

架构 支付系统 架构设计 5月月更 监控报警

校企融合,打造金融科技应用人才高地

非凸科技

校企合作 非凸

给微信小程序配一个App如何?

FinClip

finclip 小程序转app

3000帧动画图解MySQL为什么需要binlog、redo log和undo log

CoderW

后端 面试题 Binlog Redo Log MySQL 数据库

拯救工程师,远程开发C++的四大秘笈|视频教程

OneFlow

c++ 教程分享

SREWorks持续交付云原生化: 镜像构建

阿里云大数据AI技术

大数据 运维 云原生

CopyOnWriteArrayList 源码分析-其它方法

zarmnosaj

5月月更

IOC思想开窍之路

留乘船

Java spring ioc

王者荣耀商城异地多活架构设计

小虾米

架构师实战营

没有JDK和Maven,用Docker也能构建Maven工程

程序员欣宸

Java Docker maven 5月月更

探密"一学就会,一用就废"的OKR

Bruce Talk

OKR 敏捷 Agile

浅析数字化转型与产业互联网

IT民工大叔

产业互联网 数字化转型

架构的尽头是架构师

IT民工大叔

架构师

在线HTML转ASP工具

入门小站

工具

性能优化手记上篇之【原则】&【方法】

鲸品堂

SAP UI5 框架的 manifest.json

汪子熙

前端开发 SAP Fiori SAP UI5 5月月更

高校学生请注意:想成为技术大牛,参加这个计划就够了!

科技热闻

企业电子文档管理需要注意的点及解决措施

小炮

文档管理

“技术商人”溯源考

IT民工大叔

华为 工程师 任正非讲话 商业意识 复合型人才

在FinClip Hackathon中夺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FinClip

小程序 黑客马拉松 finclip

中小互联网公司研发效能团队规模、职能划分和优劣势分析

laofo

DevOps cicd 研发效能 持续交付 互联网公司

eBPF 简介

申屠鹏会

ebpf

CC2530 ADC配置步骤

DS小龙哥

5月月更

IBM、Google、Oracle三巨头的公有云之殇(上)_Oracle_刘黎明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