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2016 年 6 月 23 日消息,白山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白山”)对外宣布,国内云计算领域知名专家,原新浪研发中心总经理童剑正式加盟,担任白山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全面负责公司技术产品战略的实施、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研发管理工作,助力白山云链布局。
在加盟白山之前,作为新浪研发中心总经理,童剑全面负责新浪和微博基础技术体系及新浪云的日常管理工作。年近不惑的童剑已经在新浪工作了十六年,我于是开始好奇,白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吸引这位云计算老兵加盟白山的原因是什么?在赴美出差前夕,童剑接受了我的采访。
在云端,你需要一位管家
短短十年,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就已经重铸了互联网的形态,“云、管、端”成为每个从业者耳熟能详的架构。仔细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数据中心作为“云”的载体已经和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改造,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更是创造了一个全球统一的移动互联网帝国;而作为基础设施的“管”似乎仍然慢了半拍,倘若我们从高空俯视奔腾的互联网,“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全球有九千多家各类云服务商,正因为如此,对于客户来说,多云、多链路、多网之间的复杂管理真的需要一个好管家。
白山怎样做云存储
互联网业务最重要的部分是存储与分发,而存储作为最基础最刚需的服务首当其冲。在分布式体系中的数据一致性这个话题上,左耳朵耗子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讨论更新缓存时的并发逻辑问题。当我问白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童剑告诉我说,存储服务大多数情况是为了优化性能,会用Write-back 模式做到快速响应;但在现有的业务场景下,可靠性是优先的,所以白山在可靠性敏感的环节采用的是Write-through 的方式。
简单地说,用户的一次写操作,一个文件上传到白山服务端之后,在没有给用户应答之前,系统内部会做数据多副本的复制。有的厂商实现方式是三个副本都复制完成之后才反馈给客户端写成功了、有的是写一个就返回成功了。白山的模式是写两个成功就反馈给用户了,第三个副本同步在做,只不过不等第三个确认成功还是失败。策略上会做最终一致性,第三个副本可能确实会写失败,系统容错机制会在很快的时间内(分钟级)去修复。这样写入失败的case 不会让用户浪费时间去等,异常处理机制会把失败的副本补全。
具体到实现细节,白山在云存储产品中用到了不少 Paxos 算法之类的技术。由于 Paxos 是一个比较老的算法,Raft 相对来说更简单、更容易实现。在一些开源框架(比如 LogCabin 、 go-raft 、 hashicorp-raft ,等)中,其主逻辑与外围模块通过 error 返回值来交互,由于在处理边界 error 的时候通常会在主逻辑中插入很多代码往往会导致协议臃肿不堪。有人提出用 DSL(Domain Specific Language) 来解决这类问题,白山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思路和动态加载的策略。
在云分发业务上白山非常强调“乐高式松耦合”的技术理念,这也是最初设计云分发架构时定下的思路——从核心技术上强调功能是模块化、插件化的。现在白山已经实现了这个目的,当新客户的一些定制化需求白山现有的功能无法满足的时候,会增加一个新的功能模块,然后通过这个新的功能模块去响应客户的新需求;如果这个客户后来需求变更导致该模块不再适用,可以选择不再加载该模块。
白山在整个服务架构设计上,已经做到模块化地实现功能扩展,这也是做服务端开发或者做服务架构开发老鸟的基本思路。现在有很多不错的开源软件具备了良好的框架基础,能够在其基础上实现插件化扩展。不但在云存储架构上,白山的云分发、云聚合基本都是这种思路。
存储领域其实是个很大的市场,它的市场规模比现在的云分发领域要大不止一个数量级,甚至将近 20 倍的规模。在存储领域有业务的这些大公司非常多,像 EMC、NetAPP、Fusion-IO 等,从这个领域的公司体量能看出这个细分行业的规模——这还不包括 IBM、Dell、HP、华为这些公司,他们的存储业务线都可能占百分之几十的营收。所以这么大的市场值得更多企业进来不断的去尝试、去创新。云分发的客户本身也有一些存储的需求,白山作为一家云公司天生就有云的基因,所以具备很强的能力去把握新的机会,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白山的存储服务定位在热数据方面。
在美国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做这方面的事情,即把新生成的以及在一段时间内被频繁访问的数据放到离用户地理位置更近的地方、提供就近的存储服务。所以国内一定也有这样的数据,白山复用在云分发上的技术成果,使得白山的云存储具有“边缘存储”的特性,以此来加速用户的访问。童剑认为,未来存储随着市场的发展,一定会是让更多的节点部署在离用户最近的地方。
此外,白山针对热数据在高可用方面作了很多优化。一般云厂商给用户提供的服务是要选择区域的,比如开通上海的或者北京的、广州的等等,但是白山的云服务没有这种麻烦。在地理位置上,如浙江、北京、广州等,白山组建了大区域服务集群,多个存储中心通过光纤互联互通,用户的数据写入之后会自动分布在地理位置上不同的多个机房。在地理位置上能够多节点同时提供服务,因此有着更好的容错的机制。
立足 CDN 后的新玩法
CDN 显然是一个能赚钱的行业,最近两年各家云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 CDN 服务,无一例外都会强调在产品上节点广、带宽大、SSD 等卖点。白山并没有满足于只挣 CDN 的钱,很快就推出了全新的存储服务。我好奇地问童剑,在过去的二十年里,I/O 固然有提升、软硬件固然也分离开来,但存储技术并没有质的改变,存储介质无非是从磁头的机械硬盘到闪存的固态硬盘。白山做云存储是有什么新东西吗?
在童剑看来,大家又重新再关注存储领域的原因如下:
- 现在存储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存储厂商没有跟上云时代的变化,云存储颠覆了原来的存储市场格局。新生的存储创业公司已经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美国大量传统企业都已经开始去用对象云存储服务。
- 硬件技术的进步影响巨大,比如说超融合架构,还有闪存的技术。闪存的技术意味着之前机械磁盘都会被取代,闪存自己其实也在发生快速的变化,比如说有插卡式的闪存,更像传统机械盘一样这种硬盘式的闪存,还有最新 3D 闪存,性能、容量比现在提升数百倍,所以闪存带来的变化是不可想象的。
-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就是软件定义存储。因为云的出现,出现了一种软件定义的时代,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以至于软件定义一切。它使得硬件变得越来越简单,硬件只是实现最基本的核心功能,而整个管理、调度、控制等相关工作都由软件去实现。用户十分愿意去尝试这些新的技术或者新的理念。这是在大的市场上我们看到的变化。
云计算大家一直谈的问题是东西向流量,这的确是一个大的挑战。随着直播等新兴业务的诞生,加之中国大陆网络互联互通差、上下行带宽对比悬殊,南北向流量的问题也会慢慢凸显。童剑认为,现在用户数据较大的是自己拍的照片、视频,未来用户如果自己都能生成跟 VR 相关内容的时候,个人存储数据量会越来越大,这些数据都需要在上传时候有更好的途径。
笔者在去年的 AWS re:Invent 大会上看到,亚马逊为客户的数据传输也是绞尽了脑汁,推出的 Amazon Snowball 甚至采用联邦快递来运送数据。白山也在做同样吃力的事情,童剑表示,这是“一件必须得去做的事情。”白山做云分发已经在全国布了很多节点,因此不会增加特别巨大的投入。这些资源都可以复用,这也是白山的优势所在。
云链和 API 经济
在白山的产品线中,我对云聚合最感兴趣。存储和分发作为最基础的业务需求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而业务上云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个人认为云聚合的价值不可估量,因为它看起来更像汽车后市场——汽车保有量会饱和但后市场空间会因此更巨大。这两年国内不断有报道指出数据中心“产能过剩”的问题,乐观的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业务上云需求的旺盛,有望消化这个问题。但不容否认的一点是,云服务后市场的金矿远远没有发掘出来。
之前也有媒体在报道白山云聚合时用了“后市场”这个词,当我把这个问题再度抛出来时,童剑沉吟了一下说,“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是一个千亿级规模的市场。”广义地来说,“云服务”是一个大概念,它下面又分成云存储、云计算、云分发或者其他更为垂直的细分领域,但是它们都有共性的横向交集,就是云后服务。这个需求是刚需,“就像不管开卡车还是开轿车,都有维修保养的需求。”童剑如是说,云要取代之前传统的 IT 模式,等这个更迭完成之后,云后服务市场就会长到非常大的规模,所以白山要更早地开始去探索这个领域。
云后服务市场可以细分成诸多领域,白山现在的业务是围绕跟数据相关领域,所以产品形态上选择 API 网关或者 API 管理相关领域。“为什么选这个呢?”童剑啜了一口茶补充道,“主要是这符合白山现在自身的定义。我们叫‘云链’,我们服务于数据的全生命周期,API 处理的对象最终都是数据——封装 API 的目的就是把后端的数据通过业务逻辑的处理传出去,所以我们希望是在 API 层面能够先去做一些事情。而且这是目前可见的一种共性需求,未来越来越多的应用会以 API 和端的形式存在。”
去年笔者曾采访过 GitHub 联合创始人兼 CIO Scott Chacon ,他在分享中表示“API 经济是未来”。现在一个 API 对应着越来越多的终端,比如移动端、PC、智能硬件以及逐渐普及的物联网,所有这些设备(采集端、接收端)都在不断地调用云端的 API,未来互联网的构成大部分都是 API。白山选择从这个切入点着手,做 API 的安全、API 的加速、API 的适配、API 的监控、访问的管理,我个人觉得这比 APM 更胜一筹,因为在 API 下面就是底层的计算、数据库等服务。并且从 API 的层面入手更容易满足千变万化的云后服务市场需求,当然做 API 底层资源的统一和跨云的管理又是一件苦差事。
API 经济并不是个新概念,更早的时候称之为服务治理,对于被我目为“脏活累活”的这件事童剑坦言,总要有人去做,白山必须做,“因为这是客户的需求。”白山现在有一些客户,随着公司发展的历程有不同时期的历史数据或者不同时期的应用服务,通常以中间件的形式或者 SOA 的形式存在,这些接口之间是不标准的——有的是基于 XML 定义的 API、有的是裸数据 API 等等。各种各样的 API 完全无法统一管理,业务之间又互相调用,往往这种调用关系是网状的并且十分复杂。“这就是白山正在面对的业务场景”,童剑眉头一颦继续说道,“我们的产品希望能够在一部分客户的环境里,帮客户把服务做一个梳理,我们下面对接用户原始的那些 API,我们有 API 适配,可以把客户不标准的或者没有统一规范的 API 转换成统一的 API。客户所有 API 之间的调用通过白山的 API 服务来管理,我们做统一的代理层。”
除此之外,白山还在做数据和服务的开放管理,以大家最常见的 Open API 为例,会有很多共性的需求,比如安全、比如跨云管理,等等。
白山的价值
白山有句 Slogan 是“云连接世界,我们连接云”。按照行业的发展规律,公有云市场将会变成少数寡头的格局。当我和童剑聊到跨云管理这个话题时,我的疑问又来了。AWS 推出的 EC2 Run Command 特性实现了跨云管理,未来用户需要跨云管理的场景和成本都会大幅减少。那么作为一个第三方,白山的价值会体现在哪里?
童剑不假思索地告诉我说,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亚马逊也好、其他云厂商也罢,他们的解决方案是能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大家知道现在有些硬件设备厂商标准就是这样的——有一些厂商希望制定统一标准,但是最终还是没法达成统一。在云服务上也是如此,厂商各有自己的打算、自己的商业利益,因此他们只能做到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云的统一。白山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有意愿和能力把厂商、巨头们不能做的事情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做好,让用户在不同云厂商之间实现统一的服务和管理,这就是白山作为第三方存在的价值。
首先用户需求是不同的;其次厂商的工具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甚至会对友商设置一些障碍;最后第三方厂商的工具重点也不一样,有的侧重统一管理、有的侧重性能监控、有的侧重成本优化。巨头们做的是更标准化的东西,符合百分之六七十用户的需求;比如跨云管理不是简单地做一个 Run Command 就能满足的,跨云管理还包括资源的管理等等;在 A 云上去访问 B 云查用户帐单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第三方能够在云厂商开放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工具给用户提供成本上更优化、性能上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这会存在诸多困难,怎么能够帮助客户把应用在多个云之间合理调度实现其对成本、管理上的优化,同时又不影响其业务是一件十分有挑战的事,这也是白山未来的方向。“从长远来说,我们是希望跟云巨头们在一定层面上是竞争,但在更多层面上是在合作的,一起把云生态建设得更好,因为生态一定是需要不同的公司去做的。”童剑最后补充道。
据笔者的观察,现在国内主流云厂商们开放 API 的很少,统一标准更是奢谈,这是行业现状,现在还看不到统一的趋势。对于我的悲观论调,童剑认为随着行业发展云服务的 API 会逐渐走向统一,但也不会完全统一,存在差异是必然的。“所以这是像我们云聚合这种产品的机会所在。”童剑表示,不一样的 API 也没有关系,白山这样的服务商统一去封装、去对接各家的云——不管是跟云厂商合作还是基于其开放的有限 API 实现一定程度的封装,第三方可以去做这样的事情。
老男人的十字路口
我问童剑,如果推倒重来,让你去创业,你会做什么?他笑了笑说,肯定是跟云计算相关。
集体创业
当我问童剑选择加盟白山的原因时,他说了四个因素。
在新浪工作后期,童剑感到了个人发展的瓶颈,技术人员一直都期待更大的挑战。准备离开新浪的时候,童剑想最多的是在云计算领域创业,带着这样的想法,他跟不同的人聊了很多。圈子里的人得知他打算出来,很多人先后找了过来,有做投资的、有其他公司的高管或者老板。聊着聊着童剑的想法就变了,因为他发现单独创业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也许去创业公司会更适合自己。
想法的改变是白山得以进入童剑选择范围的前提,更多的是机缘巧合。
白山的创始人和童剑早年相识,在双方沟通的过程中,童剑逐渐了解并认可了这支创业团队。在业务、财务、销售等方面,这支团队有非常优秀的领头人,并且此时此刻的童剑与这支团队有着较强的互补性。接触多了,白山的理念和利益充分共享的合伙人架构使之对白山有了更多的认同。
还有一个打动童剑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在过去一年里白山公司发展的非常快。这家公司成立 8 个月的时候已经实现单月收入过千万,9 个月内签约了 120 家大型客户,成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已经完成三轮融资,其中 B 轮融资过亿。童剑认为,白山公司业务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他以前的认知,这让他印象非常深刻。在完成 B 轮融资之前,童剑决定加盟白山。
之所以没单独去创业,正是因为白山公司的发展理念和要做的事情与自己想要做的很匹配,而且白山要做的云链及其云后市场充满想象空间,童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挺不错机会,于是放弃了其他的一些选择,来到了这里。
王牌团队
白山成立不久用了不到 3 个月就实现 CDN-X 系统,我觉得可以用“惊艳”来形容这件事。而后来的秒推(SHAQUE)技术更是一种独有的创新,使“内容清除”的时间缩短到秒级。我问童剑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团队?他沉吟了一会告诉我,“这是一支王牌团队。”
首先,创业团队的特征白山都具备。创始人是在云分发行业有 10 年以上从业经历的大咖,CEO 霍涛对业务和风向的准确把握,帮助白山组建王牌团队,将白山带入快车道;CFO 沙涌在蓝汛、六间房和神州租车都担任过 CFO,具有丰富的投融资和上市经验;海外市场的资深人士赵鹏之前在全球 200 强企业——美国康明斯集团总部负责领导全球超过两亿美元产品线的全方位市场工作。
白山组建团队的理念,不是打造巨轮而是编成舰队。白山的产品技术团队,除了高管有很深的行业积累,各个层级的成员也都是从行业里找最好的人。
云分发的 VP 苗辉最早在网宿工作过几年,后来去百度负责云分发产品技术的研发,他在云分发领域非常有经验;产品创始人王康之前是网宿产品及售前负责人之一,他不但行业经验丰富,在观察、学习、思考各方面的能力都非常突出,也是云分发行业的顶尖人才。白山创立之初不到 3 个月就推出 CDN-X 系统、在云分发领域能够快速发展起来,跟这两位牛人以及他们吸引来的人才有很大的关系。
童剑加盟之后又迅速组建了两个产品团队:一个是云存储、一个是云聚合。云存储团队负责人张炎泼(绰号 XP)最早在新浪工作了 9 年,后在美团做云存储研发,是业内早期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体系的技术大牛。他在新浪这样一个老牌互联网公司里,把存储最终统一到一个平台。白山的云存储团队有不少是新浪原来做存储的技术骨干。云聚合团队负责人丛磊之前是新浪 SAE 的负责人,也是云计算领域比较资深的技术专家,从 2009 年就参与 SAE 的开发,是其中主要的负责人之一。
白山这支 70 多人的团队已经拥有 21 项研发专利、12 项独家研发技术。这使得白山的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除了秒推,在云存储方面的创新有边缘存储;在流量调度方面采用去中心化的边缘节点调度,都是有别于行业常规做法的例子。
如果仅仅是明星阵容,这支团队也不过堪称豪华罢了,但是白山的技术团队却有着一股子较真的工匠精神。比如在观察性能数据的时候,发现服务有时候会有毛刺,一些数据指标在凌晨或者某些时段突然有个尖,团队里就会有人去分析找原因,从软件、操作系统一直深入到网卡的驱动,问题最后定位到是网卡驱动层面存在一些瑕疵,会导致一些服务出现毛刺。虽然客户可能感受不到这细微的差异,但白山依然下力气在网卡驱动方面做分析、优化,最终找到解决办法,使服务更平滑。这是现在团队的一种氛围、一种文化,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或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都是在重复这样的精神。
联合舰队指挥官
如果说以往做企业就好像是打造一艘巨轮,而现在,更好的方式是组成舰队,每个战舰各自独立又彼此呼应,才能发挥更好的叠加效应。在供职新浪 16 年后,童剑选择从一艘巨轮跳到联合舰队负责技术指导。
Stay Hungry
初次拜会童剑,他亲自煮茶招待,我不懂茶。矿泉水在铁壶里慢慢沸开,只见他将茶具一一码好,冲洗完毕,开始洗茶。洗完茶后他一边沏茶一边思索着回答我的问题。我问他业余爱好都是什么,他说除了喝茶就是运动。我端起茶盅闻了一会茶香,啜饮一口。
我以为喝茶的人会更喜欢静,童剑告诉我,像他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体已经开始有些僵化,如果不运动会经常觉得累、不舒服。甚至成天睡觉都缓不过来的累,但如果能经常运动起来,会让人变得更精神、更有状态。“运动就像古人说的练气功,有个运气的过程,只要功力运行起来以后,自然就舒服了。”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时间碎片化又很严重,为了让自己能保持精力、保持高效率,运动已经变成很多人的一种身体生理的需要。
除了喝茶、运动,童剑对网络安全和区块链技术也比较关注。我起初并不觉得安全是 CDN 公司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白山招聘安全工程师很好奇。童剑告诉我说所有互联网业务遇到的安全问题 CDN 厂商都会遇到,白山作为一家云服务商首先要保障平台客户的安全,其次要保证自身技术体系的安全;而区块链是一种比较趋势性的技术,未来会有比较大的应用,是值得去关注的。巨头们往往反对新生的事物,一旦那些新事物有潜在威胁,巨头们往往不是积极去推动而是尽可能的先压制。但是等有一天新的技术发展成熟起来,依靠新技术成长起来、拒绝巨头收购的新锐公司就会成为巨头们的死敌。
在新浪工作的十数年间有过很多新的技术出现,童剑都是很早就关注、甚至很早就使用的人。有一些技术当时概念很好、很不错但最后没发展起来;也有一些新技术,不但对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解决了一些之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存在一些新的机会——2009 年新浪做云服务的时候,国内很多人还不知道云是什么。
始终对新鲜事物保持一个敏感和好奇心是童剑的个人兴趣。新的事物往往代表趋势或者新的机会,要去观察、去了解它,也许能早一点把握新的机会。作为一个 CTO,如果不去关注和了解新的技术、新变化,那就意味着可能会失去对行业的洞察力,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不光是新技术,市场上的变化、同行们在做什么你都要去了解,童剑如是说。
内外双修
国外 CDN 厂商如 Akamai 、 CloudFlare 等早已进入了中国;Akamai 是和国内运营商合作,CloudFlare 与百度合作并在中国大陆有 17 个数据中心。除此之外,传统 CDN 巨头如网宿增长迅猛,各大云厂商也纷纷推出自己的 CDN 服务。雪球上有人分析国内 CDN 市场说,国内竞争激烈、毛利率低,企业要想谋发展必须开拓海外市场。但国内企业鲜有成功出海的案例。由于白山创始人创业前在海外被行业巨头瞧不起的经历,对于目前的海外布局,我疑惑是不是意气用事导致在时间点上选择失当?
童剑告诉我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白山现在有国内的客户,包括整个国内互联网公司或者传统的行业都是在想着怎样“走出去”。国内互联网公司很多都在积极发展海外业务,这些客户有出去的需求,希望白山能在海外提供服务。
其次,白山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有这样一个愿景,要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未来的客户不光是中国本土的公司,还会有很多全球客户;研发体系、技术团队也将是全球化的。更为幸运的是,白山及时找到了适合的海外业务负责人,能更快把事情落地。
最后,从发展的角度和从人才的角度来说,美国有大量非常优秀的技术人才——在硅谷奋斗的那些华裔 / 非华裔资深工程师,现在已经在大公司遇到了天花板。这些人才,有的要么回来了,有的要么加入创业团队了。白山此时在海外设立办公室,有机会吸收这些人才,使白山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团队实现全球化。
当然,海外团队会是一个全功能的公司,包括本地的销售、市场和技术人才。这也是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老骥伏枥
恰逢最近热议 CTO 的职责,我顺势请这位老舵手分享一点技术管理上的心得,童剑欣然应对。
首先,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因为工作里会面临很多问题甚至困难,或者客户很紧、很严格的需求要你去实现,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所以尽可能的设法去解决掉更多的问题。这个过程有时候一些问题会让你觉得沉重,甚至可能做这件事还不被人理解。有的人会经历过这样一些心态,变得比较委屈或者消极。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立马解决掉,但是你一定要积极,要保持正能量的心态,而且尽量用这种心态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让团队保持积极心态。不一定能够做到,但是多做一些是一些。
第二,尽量保持平等和开放的心态。跟员工有时候要成为朋友,或者成为他的老师,不要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高高在上命令别人去做什么,这不一定是可取的方式。大多数时候要跟员工能够对等的去交流,去了解他的困难、了解他的想法,更多倾听他的声音,这样你能够更好了解大家是什么想法、听到真实的反馈,这是比较重要的。
第三,在工作中尽量用数据说话,把很多东西量化的去描述。比如在制定工作任务的时候怎么样把它量化,要么是产出是可量化的,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要么时间进度是可量化的,在什么时间明确提交什么东西。尤其是在不同的层级去做沟通,或者跨部门去做沟通的时候,为了达到这样的精确,很多东西要落在纸面上,尽可能写清楚,让大家确认,达成对工作一致的描述。
一个技术体系,只有对它的运行状况有更全面、更深入感知的时候,你才好判断这个东西做得怎么样。就像我们人体一样,有些问题是靠你自己的神经去感知哪有毛病,有时候是通过医疗仪器的扫描来告诉我们哪里不正常。在技术体系上只有做到用数据描述你的工作,把运营的一些东西数据化,才能更好的去指导你的工作。
我问童剑,在大公司工作多年骤然加盟白山这样的创业团队会面临哪些挑战和压力?他微笑了一下说,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压力。
一方面童剑更多地是在考虑怎样让新来的员工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因为很多人之前在大公司相对比较规律,来到创业公司不得不跑得比别人快一些,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些员工需要帮助来适应这个过渡,使之在相对较强的工作中有一个好的状态。
另一方面,白山的技术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通过工作里的沟通,包括工作里出现的一些问题要跟内部的员工去沟通,或者跟其他的管理层去沟通,怎么样更好的解决问题,让白山的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慢慢变得更成熟。
最后,招聘确实有一定的压力。白山要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希望找到行业内最好的人,甚至要从全球范围内看都是最好的人,怎么去找到这些人,或者找棵苗子怎么把他培养成这样的人,这些事情是我需要花时间去思考、去做的事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