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 Andrew Ng 都呆在百度位于硅谷 Sunnyvale 的办公大楼中。现在,百度已经成为了亚洲搜索领域的“老大”。作为拥有每月 6 亿活跃移动用户的引擎,百度当之无愧为“中国版的谷歌”。
与谷歌一样,百度近些年一直努力在服务器和其他应用方向上使用人工智能。为了促进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快速发展,百度在两年前聘用了谷歌 Brain Team 的创始人 Andrew Ng 为其首席科学家。
Ng 在模仿人类脑部活动的神经网络领域的“深度学习”方面深有研究。这项技术在最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正在成为微软、谷歌、脸谱网以及百度在人工智能方向的核心技术。在 2 月份,百度在硅谷的 AI 实验室所研发的语言识别系统被 MIT Tech Review 成为一项突破性的技术。
在 Sunnyvale 的办公室,Ng 最近接受了访谈,表达了自己对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以及无人车的一些看法。
问题:很多与深度学习相关的东西都设计到搜索,是这样的吗?
回答:的确是这样,我们的搜索引擎就是依靠的深度学习技术。但是,深度学习还用到了百度的其他很多东西中。之前,百度就曾创建了一个内部的平台,专门用于帮助工程师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其他方面。由此就诞生了很多 AI 研究人员自己都想不到的应用场景。因此,我们现在的一些杀毒系统、恶意软件检测的程序以及数据中磁盘状况预警的系统都是采用额深度学习技术。
问题: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工作有哪些呢?
回答:目前,深度学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处理大量数据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它不能完成的工作就包括进行一场有意思的对话。当然,现在有很多 demo 演示了人工智能如何进行类人的对话。但如果你亲自进行尝试的话,你就会发现,机器还远不能像人一样交流。
问题:它们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呢?
回答:我们已经在音频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输入一个图片,机器就可以识别它是一幅图画还是一堆涂鸦。类似的功能还有很多。例如,对于无人车,它可以根据输入的图片判断其他车辆的位置。就我所接触到的而言,深度学习的应用场景至少有上百个。
问题:你认为深度学习在未来主要会用到哪些方面呢?
回答:目前,我所观察到的应用方向包括了无人车和语言识别。语音识别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它却可能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乔布斯并没有发明触摸屏。他只是将触摸屏很好的应用到了智能手机,并由此引领了社会的风潮。现在,语音识别技术还不尽如人意。但是,我希望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与设备通过语音进行很好的交互。
问题:关于无人车的未来,你怎么看?
回答:我们正在花大力气进行无人车的研究。目前,我们正在计划在美国布置无人车进行研发和测试。我认为,无人车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走入市场,而深度学习必然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问题:你认为人们已经做好接受无人车的准备了吗?
回答:类似的情况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一次。在 19 世纪初,火车的出现就曾促使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类从人扛马背式的运输方式转向火车运输。而人们在火车出现后不得不适应它所带来的变化。无人车所带来的影响也十分相似。我们应该意识到,无人车从本质上就与人类驾驶不同,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问题:能举个例子吗?
回答:在外边的建筑工地上有很多建筑工人。他们指挥吊塔或车辆等移动和停止的动作肯定是不同的。一个人很容易就理解了其肢体动作。但是,无人车就很难理解。这使得无人车看起来要愚蠢很多。然而,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做到让无人车无观察死角,使得无人车又比人类聪明很多。其实,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人类只要能够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无人车就可以在路上安全行驶。无人车本来就不同于普通车辆。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无人车不同于普通车辆的地方,我们也就可以和无人车和谐相处。
问题:是什么让你开始研究人工智能的呢?
回答:自从高中开始,我就对人工智能非常感兴趣。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在他还年轻的时候,他曾经编写过一些包含人工智能算法的软件来进行医疗诊断。因此,我从小就开始接触到这个领域,并开始了解神经网络的知识。
问题:它一直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呢?
回答:其实,我们在一生当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那些无聊的杂事——开车、写报告等等。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些工作交给机器,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时间用于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在高中的时候,我认为,如果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我们完成很多工作,我们就可以花时间陪陪自己的爱人和亲人、进行一些很有技术含量脑力活动等等。
问题:但是,我听说很多人都害怕将事情交给机器人去完成。对于这些人,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回答:我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研究在于它会是下一次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会给很多职位带来冲击。但是,它会使得整体社会更加美好。很多人并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带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如果他们能够提前想到这些,社会是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感谢郭蕾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