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谷歌加入物联网竞争,发布云端物联网核心内测版》最近谷歌在其博客中宣布了谷歌物联网核心(Google IoT Core)平台内测版本的发布。在这个物联网平台中,客户能够安全地将设备连接到谷歌云平台(GCP),并在上面集成其他数据分析服务。然后,客户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为其组织提供可操作的分析信息,以驱动产出更好的业务结果。
- 《软银宣布收购 Alphabet 旗下 2 家机器人创业公司》软银集团 6 月 9 日宣布从美国谷歌的控股公司 Alphabet 收购从事机器人开发的 2 家创业企业。软银正在拓展人型机器人“pepper”业务。软银社长孙正义将智能机器人定位为今后的重点领域。有分析认为,将通过上述 2 起并购,加速新型机器人的开发。
- 《工业物联网底层数据平台 Tulip 获 1300 万美元 A 轮融资,以简易可视化的操作系统为工厂提升效率》Tulip 近期完成了 13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领投方为 NEA,跟投方为 Pitango Venture Capital 以及上轮投资方。A 轮融资资金到账后,Tulip 将扩充其设计和研究团队,并建立客户支持的部门以服务购买其 SaaS 服务的企业客户。同时,也会将其解决方案衍生至更多的行业和领域。
- 《《近匠》专访 WRTnode 创始人罗未——开源硬件如何拥抱物联网》WRTnode 最早是做基于 OpenWrt 的开源硬件开发板的,后来物联网时代来临,逐渐拓展自己的业务,从 PCBA 定制云服务,到 Node.system 开发框架,早已不拘泥于原来的硬件开发板。本期《近匠》访谈,听 WRTnode 创始人罗未聊一聊开源硬件如何拥抱物联网。
技术
- 《基于 Arduino 和 IoT 云平台搭建物联网系统》 这篇文章中,将介绍如何搭建一款监测土壤水分的物联网系统,用于在土壤干燥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本项目使用了 IoT 云平台来管理警报系统,同时存储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众所周知,物联网是当今热门话题之一,它将改变我们的未来及生活方式。如今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搭建物联网系统,因为市场上已有一些原型板,这使得我们不用花费太多金钱及精力就可以着手物联网项目。
- 《借助于 HomeBridge,将 Apple HomeKit 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 在周一的 WWDC 大会上,苹果推出了 HomePod 智能音箱,它可以让用户使用语音输入,结合 HomeKit 便可以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本文则介绍了,如何借助树莓派与 HomeBridge,将 YeeLight 彩光灯接入 Apple HomeKit,便可以借助于 Siri 来控制具有物联网属性的家电。通过在 Raspberry Pi 运行 HomeBridge 来模拟 HomeKit API,使硬件无需通过 MFi 认证,便能被 iOS 设备识别,并直接使用上面的“家庭”应用进行控制。
- 《自制基于 Raspberry Pi 的 Amazon Echo 智能音箱》 本文介绍了如何用 Raspberry Pi 和几个其他现成的组件,以及激光切割件来构建自己的 Amazon Echo:EchoPi。文章先介绍了 Amazon Echo 是如何工作的,随后展示了如何在运行有 Raspbian with PIXEL 的 Raspberry Pi 运行 Alexa Voice Service 服务,以此来用为一个 Amazon Echo 设备。
开源软件
- HAP-NodeJS 是 Apple 的 HomeKit Accessory Server 的 Node.js 实现。通过这个项目,开发者可以在 Raspberry Pi,Intel Edison 或者任何可以运行 Node.js 的平台上创建自己的 HomeKit 配件。由于 MFi 应用不允许个别开发人员加入,实现上可能不会 100% 的遵循 HAP MFi 规范。
- Lua RTOS 是一个实时操作系统,旨在运行于嵌入式系统上,其对 FLASH 和 RAM 存储器的要求最低。 目前,Lua RTOS 可用于 ESP32,ESP8266 和 PIC32MZ 平台,可以轻松地移植到其他 32 位平台。
- microTT 是一种轻量级和高效的 MQTT 代理,旨在提高 pub/sub 的性能。 其宣称,性能显着优于 emqtt,Redis,HiveMQ,Mosquitto,RabbitMQ,Mosca 等等 MQTT 代码。因为基于 μWebSockets 开发的网络基础之上构建,每个连接的内存使用量而大大降低。
硬件
- miniMo 是一个开源的 8 bit 模块化的音频合成器,包含硬件、代码、3D 打印模地。其模块系统都内置 ATtiny 85 控制器,可以直接使用 Arduino IDE 。
感谢徐川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