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3 月 22 日,华为软件开发云在山东青岛正式落地。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实际上,这距离华为云发布《云生态长沙宣言》,明确其公有云战略才仅仅过去半个多月。因此,在这个时间让软件开发云进军青岛又是为何?软件开发云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和目的而出现的?华为的公有云计划又剑指哪些市场?
打造开放的公有云平台,是华为 2017 年重点
在今年 3 月初的发言中,华为副董事长、轮值 CEO 徐直军表示,“从 2017 年开始,华为将以公有云服务为基础,强力投资打造开放的公有云平台;并聚焦重点行业,携手合作伙伴构建云生态,共同做大蛋糕。”
在此战略下,华为成立了专门负责公有云的 Cloud BU,计划于 2017 年增加投入 2000 人。在 5 大区域中心,30+ 城市节点,提供 10 大类 54 款公有云服务,发展 10-20 家同舟共济型伙伴。并在今年,华为准备针对合作伙伴投入 22 亿进行激励,投资 4 亿用于能力建设,投入较 2016 年同比增长 50%。
对于 Cloud BU 的成立,华为企业云总裁杨瑞凯在 3 月 22 日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这标志着华为战略已开始大力投入公有云,在进一步整合公司内外能力的背景下,开始向公有云的新组织转型。”这也意味着,该组织的成立对华为的公有云能力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从侧面印证,华为在未来公有云战略上会开始逐渐加强提供集成服务的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Cloud BU 的成立已距 2015 年 7 月华为公有云战略的提出,过去了整整一年半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华为在公有云上又做了哪些酝酿和准备呢?
开放自身的实践经验,推出软件开发云
华为为什么要做软件开发云?软件开发云又怎么定位?在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陶景文看来,“华为公司做软件开发云,是希望开放华为自身软件的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帮助软件开发团队构建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 首先,从华为自身的软件工程发展史来说
最开始的时候,华为做的是电信类的嵌入式系统。但随着个人英雄主义的弱化和团队的鞭打,以团队为单位的研发方式越来越受到华为的重视,因此之后便引入了 CMM 软件工程的方法。后来又由于相应需求的增多、持续交付的发展和微服务时代的到来,华为把整个研发流程进一步向后延展,出现了 DevOps。
基于自身的软件工程发展史,华为也希望将演进过程中积累的软件工程的经验、先进工具及实践进行分享和开放,从而帮助企业的研发流程变得更公开透明,既能适应变化又能重新定向,继而提高每个项目的成功率和执行上的快捷性。
- 其次,是缺少整合各种 PaaS、IaaS 能力的平台
云行业多年的经验积累使得 PaaS 层面的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升。但不管是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还是企业中间件服务,都是为了让开发者能更快、更方便的开发出应用并部署在云端。但当前云的整体发展中存在一个关键问题:缺少一个整合各种 PaaS、IaaS 能力并将应用研发和上线链接起来的平台。在华为企业云 CTO 宋勇看来,华为软件开发云就是为弥补这一不足而生。软件是既带有艺术性又具备工程技术的事物,对于软件和应用的开发,不能简单的把各种云端的服务拼起来,而是需要把软件工程的经验和方法、软件开发的工具以及基础的云服务能力进行整合,才能形成完整的环境。
- 再次,是软件开发模式大环境的演进
IT 现在已然被公认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相关的各种需要完善和优化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在软件开发中最常见的两种模式是敏捷开发和瀑布开发(较为传统)。敏捷开发方法在结构上较为灵活,允许并鼓励软件变化和重定向。但关于各类研发模式先进或普适程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开发团队。
华为也在研发模式的不断演进中跟一些软件工程领域专家交流过该类问题。华为软件开发云产品总监徐峰认为,“软件工程本身并不存在先进性之说,只是顺应时代产生适应当下的变化。不同的软件形态适用于不同的研发模式。”
“DevOps 是云时代产生的研发模式,像航天系统适用于瀑布模式,需要反复进行设置和验证。但是随着现在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业务需要更快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要更加敏捷才能够更快适应时代的发展”,徐峰说。
敏捷实践打破了原有实践,而后来的持续交付模式使得产品的版本交付达到更短的时间。现在云时代随着软件形态的变化,服务变得粒度更小,基本上能够每天进行交付。对于这种小服务的开发、测试、部署和升级,就要变成 DevOps 模式。因而,软件开发云平台落地也同样受软件开发大环境变迁所带来的驱动。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华为软件开发云提供了敏捷研发、Devops、微服务、持续交付等能力,涉及项目管理、配置管理、代码检查、编译构建、测试、部署、发布、开发客户端环节。研发生态方面,聚合了 ISV、增值集成商、分销商、技术支持和资讯培训。
通过使用华为软件开发云,以前每个月所产生的 1 亿行代码的编译时间,可由原来的 25 分钟缩短至 7.5 分钟,版本级的编译速度可由 94 分钟缩短至 31 分钟。
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群体共同发力
华为的公有云战略总结为“一核两翼”。 “一核”指围绕数字化转型将扩展云服务产业,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公有云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两翼”是一方面向政府、央企国企、大企业、政务云市场,充发挥华为的 high-touch 能力和现有运营团队优势,基于这张覆盖全国的云服务网络,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基于中小企业的云平台,构建线上线下 O2O 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从云生态的角度,华为携手的是软件城市、软件企业、高校和开发者。而继软件开发云落地软件城市大连之后,第二站又为何选址青岛?
华为企业云总裁杨瑞凯在采访中表示:“软件企业是青岛市未来发展主要产业之一,也有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现在产值达到了 1600 亿、有 1000 度家软件企业、同时省内也有山东大学、海洋大学、石油大学等科研教学机构。”在对共同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同一意愿的驱使下,华为软件开发云和青岛市进行了合作,推动软件人才的培养,推动中小企业使用软件开发云,帮助高校提升软件教学质量,为未来产学研一条龙提供服务,进而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
以大连、青岛为实践案例,在未来几年,华为软件开发云目标要达到 3 个“1”工程:
一是,支撑开发者熟练使用华为软件开发云,服务 100 万软件开发者;二是,服务国内 10 万多家中小企业,使软件的中小企业和双创企业群体能够使用华为软件开发云;三是,支撑中国 1000 所高校、培训机构使用软件开发云作为教学工具,使学生在上学时就能使用在企业中使用的软件开发工具,便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推动匹配企业软件人才的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