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ap Peters 说,在未来几年,我们将会发现组织越来越少,但是组织活动却不会减少。组织活动是一种日常活动,可以保障事情妥善完成,可是要妥善完成事情不一定需要组织的存在。当个人存在于组织中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抵制采纳现代管理方法。
来自 DeLimes | New Organizing 的组织活动家 Jaap Peters 在 Agile Consortium Belgium 2017 大会上发表了有关组织发展的演说。InfoQ 以问答、总结和文章的形式报道了这次大会。
Peters 说,实施敏捷的前提是你先要放弃传统的组织模式。要改变组织就需要改变对组织的观点。
InfoQ 采访了 Jaap Peters,询问了有关组织和组织活动的区别,请他介绍了 Rhineland Model,并咨询了组织应该如何使用 Rhineland Model 来开发产品。InfoQ 还向 Peters 了解了组织为何抵制采纳现代管理方法,如何减少并消除这种现象,以及他对未来人员管理方式的展望。
InfoQ:组织和组织活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Jaap Peters:对新手来说,组织活动是一种日常活动,我们不一定要依靠组织才能完成组织活动。事实上,司空见惯的,我们只是提出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但是实际上组织活动为想要实现共同目标的人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不难想象,职业自行车手或职业自行车团队有相同的目标,但与此同时,将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与所讨论的资源,即自行车联系在一起看起来很荒谬。
其次,组织,尤其是有等级分层的组织通常缺少组织活动的能力。它们通常作为单独的单元运行,以自顶向下的方式沟通,紧紧围绕高层和中层经理的指导方针完成任务。似乎组织最底层缺乏可以发出指令的经理,但实际上这些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可以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第三,传统组织同样倾向于使用计划和控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存在“现实”这个概念。只要满足了计划,现实的概念就不再重要,就犹如在最近的大众柴油门丑闻事件中涉及到的“失效装置”软件。
InfoQ:你能介绍一下 Rhineland Model 吗?
Peters:我来比较一下 Rhineland Model 和“传统的”Anglo-Saxon 组织。
- Anglo-Saxon 组织
在这种类型的组织中,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和专家遵循一套良好的指挥链完成经理提出的要求。
2. Rhineland 组织在 Rhineland 组织中,专业人士负责全局,前线的专家获得后方的支持(以水平方式)。
InfoQ:组织应该如何采纳这种方法来开发产品?
Peters:仔细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组织是虚构的、抽象的、无形的建筑(不能摸到、尝到或是闻到)。IT 为有相同目标并且想一起实现目标的个人提供了横向沟通机会。通常来说,WhatsApp 这样简单的软件就可以实现。
比如说,荷兰各个方面都有很多所谓的 Part-Up(永久创业公司)。在 Agile Consortium,我提出了一些其他的方案。
现在在荷兰,我们能发现一种趋势,比如有越来越多来自不同组织的个人(包括城市协管员、警察、铁路公安、国际刑警 (Thalys)、停车管理员以及专业的侦查部门)一起工作,来保障鹿特丹火车站的安全,我们称之为“合作社”或“加入合作”。他们在可交换的团队中处理事件,仅仅在必要时才会用社区提供的便携电话相互联系,这种做法完全符合敏捷原则。
InfoQ:你在团队中有看到过哪些抵制采纳现代管理方法的事情?
Peters:很遗憾,但我不得不说这种现象来源于个人属于组织的概念(1911 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提出的 System First 的概念),但人们却忽视了专业人士应该解放自己的想法,在组织中展现个人才能。这些专业人士看低自己,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受经理指挥的“人力资源”。让人恐慌的是,即使是 Apple、Tesla 或是 Google 的员工也只会做被告知要完成的事情。
InfoQ:如何减少并消除这种现象?
Peters:在黑客帝国(1999)这部电影中,主角可以选择服下红色药丸了解真相,但这仅仅是电影情节。如果专业人士选择提交辞呈,一起创建类似于西班牙公司 Mondragon 2.0 版本的员工、工人合作社,那他们可能会做得更好。我们需要更多敢于服下红色药丸的 Neos。也许我们可以放弃拯救这些老的组织,重新开始。
InfoQ:你对未来人员管理的方式有什么展望?
Peters:管理工作和管理方法在我看来都是在浪费时间,说到管理就逃不开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白天坐在办公室里成天在别人身上找问题。我们发现自己现在处于“中间”或“过渡”阶段……
查看英文原文: Organizing over Organization
感谢薛命灯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