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参加CloudWeGo黑客松,奖金直推双丰收!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如何克服妨碍协作的认知偏差

  • 2016-11-14
  • 本文字数:2480 字

    阅读完需:约 8 分钟

虽然人们出于本能一见面就很快心中做出谁是否可信任的决定,但是在小群体中互相协作也是人类天性。 Linda Rising 认为,虽然认知偏差会妨碍相互协作,但当你了解了认知偏差起作用的方式,并且知道了该采取哪些敏捷实践来避免认知偏差之后,你就更有可能构建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创造出很多成功的产品。

Linda Rising 是一个国际知名的主持人和作家,她将在 GOTO Berlin 2016 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演讲。InfoQ 届时也会通过 Q&As、摘要和文章来全面报道这次会议。

像每日花点小时间站着就能召开的回顾小短会一样的敏捷实践鼓励大家去相互合作。只要拥有“敏捷心态”,就能帮助我们克服偏见和刻板印象。Rising 认为,敏捷的本质就是学会一起真正地相互协作。

InfoQ 采访了 Linda Rising,内容包括人们判定某人是否值得信任的本能行为方式、敏捷团队中认知偏差妨碍协作的方式和处理这些偏差的方法,还包括敏捷和协作在克服刻板和其它偏差等方面的作用。

InfoQ:您会在 GOTO Berlin 会议上谈到人们判定某人是否值得信任的本能行为方式。那么人们是怎样做出这些决定的?> Linda Rising: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依赖于快速决策,因为这常常意味着生死攸关。我能吃这个吗?那是一条蛇还是一根棍子?那个动物或人是友好的还是危险的?那些成功做出种种重要决策的人繁衍了我们,所以我们也继承了快速决策的天赋。这种天赋是一种本能,它常常能正确帮助我们行走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以此同时用不着花费太多精力就能做出这些决策。这种天赋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它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而且由于我们无法意识到决策形成方式,所以我们很难撤销错误的决策。事实上,我们还会本能地增强这种无意识的决策行为。我们倾向于仅看到有利于这种决策的证据而忽视不利证据。这种无意识的增强行为被称作认知偏差。

InfoQ:在敏捷团队中,认知偏差是怎样妨碍相互协作的?> Rising: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时,自己无意识就会迅速做出决定,这个人是不是可爱啊,是不是聪明啊,值不值得信赖啊。我们会在最初见面的几秒钟之内,就给他贴上去一整套标签了。就像我上面说过的,一旦我们形成自己的看法,要想再去改变它的话,这真的真的是非常难。在管理者或是那些有权雇佣、解雇或是提升他人的人身上,这一点尤其明显。研究表明,这些决策实际上的成效还远远有待观察。如果我们开始就认定某个新人就是一个笨蛋的话,那么后来就只会去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评价,也就再也看不到任何会动摇我们信念的其它证据。我们将仅只会看到不好的表现。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会妨碍相互协作。

InfoQ:要克服那些偏见,您建议该怎么做呢?> Rising:几年前,我就谈过“敏捷心态”。那次谈话是基于Carol Dweck 的研究,Carol Dweck 研究表明,那些认为天份、智商和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与生俱来,后天不可改变)的人往往会很更快对他人做出评价,并对自己的看法更固执己见。那些相信这些的人你们确实与生俱来拥有某些天赋和能力,但不管那些是什么天赋或能力,只要你后天有意识去锻炼,这些素质还是能不断得到提升的。你可以不断增长这些能力或天赋。这种“成长”或“敏捷心态”会在我们做决策时形成巨大差别。当我们持有“敏捷心态”时,就不会急于对别人做出评价,同时对已作出的评价也不会那么固执己见。据我所知,这是鼓励克服对他人刻板印象的最好方法,也是减少种种常见偏见的最好方法。

InfoQ:那么敏捷能怎样帮助我们克服刻板印象和其它偏见呢?> Rising:如果真想克服对他人的偏见和刻板印象,那么首先得拥有“敏捷心态”,但就像我在主题演讲中的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需要每个成员都参与的项目小团队中进行合作也是效果非凡。虽然仿佛我们天生会去固守刻板印象并快速做出决策,但也会本能地在小团体中相互协作。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是很有意义的。你肯定能理解,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小团体中生活和工作,我们的生活依赖于团体中的每个人的贡献,就算是小孩子和老人都在为团体做出贡献。每个人都有工作要做,也明白工作的重要性。这种相互依赖让我们互相尊重,相互信任。这是最后的安全环境,我们因能做出贡献而被接纳,同时也激励我们尽力地成长。这不仅可以抵消我们对他人的刻板看法和草率评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可能是我们进化成功的秘密。我们能在小团队中通力合作从而改变世界。

很多敏捷实践都鼓励成员一起工作。每日站立的短会可以让大家每日至少聚一次,在会议上我们可以分享工 作的完成情况,也能去争取别人的帮助。通过回顾工作,我们可以回头再看看并从中学习,这样我们就能在 成功和不断完善不理想之处的基础上不断前进。我最近在关注小实验之类的想法。我鼓励团队进行每日回顾 ,不仅只是为了问题,也可以是讨论关于下一次迭代中要做的小实验的想法。实验性的心态与敏捷心态类似 ,同样都可以让团队成员以开放的心态来学习和改进。开发人员和用户、测试工程师和业务人士一同工作的 话,就会有机会看到其他人所做出的有价值贡献。当我们把一个个名字和面孔与贡献联系在一起时,我们就 开始欣赏他人为产品成功的所作所为。敏捷团队更加多样化,研究表明多样化不仅能带来更多的创新,还能 带来更多的协作和信任。这样看来,敏捷的本质就在于学会一起工作。那才是真正的协作。

InfoQ:如果人们想学习更多关于认知偏差的处理方法,他们该去哪儿学习这些呢?> Rising:我推荐的名单上第一项是 Daniel Kahneman 的 Thinking Fast and Slow。次之则是 Dan Ariely 提供的内容。两人都写书和文章,也出了很有意思的 TED 演讲。我还推荐英国 Behavioural Insights Team 团队的 Richard Thaler 的工作。我还听一些非常好的播客。你可能不像 David McRaney(他写过两本很不错的书) 和 Scott Barry Kaufmann 的 Psychology Podcast 那样聪明。这些都是不错的起步之处,他们能帮助所有人开始自己的认知神经科学探索之旅。

查看英文原文: How to Deal with Cognitive Biases That Hinder Collaboration


感谢足下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2016-11-14 18:001560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深度学习与大模型的革新之路

百度开发者中心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大模型

华为、海信、TCL、CEC等龙头企业齐聚“2024深圳电子展会”

AIOTE智博会

电子展 深圳电子展 电子信息展 电博会

如何思考软件工程师与AI的共存发展

Onegun

AI 工程师 AI编程

每日一题:LeetCode-128. 最长连续序列

Geek_4z9ami

Go 面试 算法 数组 LeetCode

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与期望管理:理解’人工智障’的瞬间

人工智能

精彩回顾|【ACDU 中国行·西安站】数据库主题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墨天轮

数据库 postgresql opengauss oceanbase KaiwuDB

软件开发

Geek_8da502

Mac电脑系统活动监控器推荐:iStat Menus最新中文版

胖墩儿不胖y

Mac软件 活动检测工具

探索在线教育流量从小程序中挖掘

Onegun

小程序 在线教育 在线学习

Next Station of Flink CDC

Apache Flink

大数据 flink 实时计算

喜报!上海电力联合乘云数字获评 "中国信通院可观测性实践优秀案例"

乘云数字DataBuff

发布!乘云数字参编中国信通院《可观测性技术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乘云数字DataBuff

Salesforce携手阿里云再来,这次本土CRM有几分胜算?

ToB行业头条

OpenHarmony城市技术论坛武汉站:探索大模型时代的终端操作系统创新

科技热闻

敏捷:应对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开发模式变革

DevOps和数字孪生

软件定义汽车

软件开发

Geek_8da502

java浅拷贝BeanUtils.copyProperties引发的RPC异常 | 京东物流技术团队

京东科技开发者

万字带你熟悉静态分析工具的评估测试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后端 软件开发 华为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Windows 平台下如何安装与配置 MySQL 5.7.36

小魏写代码

开卷有益,思想有力:华为阅读发布2023年度榜单

最新动态

淘宝店铺所有商品数据接口(Taobao.item_search_shop)

tbapi

淘宝API接口 淘宝店铺所有商品数据接口 淘宝商品数据接口 淘宝整站商品数据接口 淘宝店铺商品接口

记一次kubernetes获取internal Ip错误流程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后端 开发 华为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深度探讨全链路测试:定义、特点及与其他测试方法的对比

Apifox

测试 单元测试 自动化测试 全链路测试 测试工具

Skia 编译及踩坑实践

京东科技开发者

强大模型与高效工具的完美结合

百度开发者中心

深度学习 nlp 大模型

如何克服妨碍协作的认知偏差_研发效能_Ben Linders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