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JFrog 公司宣布 Artifactory 4 正式投入使用。作为一种统一化的二进制库,Artifactory 4 被重新打造成为一个通用 artifact 库,可以同时支持 Maven, NPM, Docker, Vagrant 这些管理工具和多种打包格式。并且由于 Artifactory 4 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能,现在它可以支持开发到运维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JFrog 公司的 CEO,Shlomi Ben Haim 为我们解释了开发出通用 artifact 库的意义何在,“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已经有许多的工作平台可供选择,每年都会有类似 Docker 的应用容器引擎更新,企业现在需要的不是另外一种 Docker registry 和 Maven repository 的出现。他们需要得是一个统一的 artifact 库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让他们能按时完成每日高额的工作量,把他们从一个绑定的平台中解放出来。”这篇文章接下来便为大家总结了一下,今年最新发布的 Artifactory 4 都有哪些新的功能特点。
InfoQ 与 JFrog 公司的开发代言人 Baruch Sadogursky 谈论了关于 Artifactory 4 候选版到 4.1 正式版后,加强了哪些技术特点,具体包含以下功能:
- 新的 UI/UX:Artifactory 4 的 UI 系统反映了在一个完整的开发运维周期中,比起纯粹关注工作流的 Java/Mave 工具来说,通用库的作用域有明显的增长了。配置向导和代码片段把原本一个一体化的工具简化成为客户端和 CI/DevOps 工具。
- 元数据中心:Artifactory 支持基于元数据的工作流和 AQL 查询语言。另外,读取和搜索属性的功能也可以通过使用 RESTful 架构的应用程序接口实现。而且当使用单一封装类型的时候,Artifactory 可以对元数据自动计算。
- VCS 代理服务器:为了在防火墙内更容易使用,也更容易进行配置管理,可以通过使用 Artifactory 来访问那些如 git/github 之类的远程库 (包括:使用 git LFS 文件系统的大型文件)。
- Docker 集成:Artifactory 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支持 Docker 工作流。例如:第一,它可以被用作本地 Docker registry/repository 的 V1 和 V2 版本,而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镜像元数据搜索能力;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其他 Docker registries 的代理服务器,使它们能够统一接入 Artifactory;并且,它也可以作为一个可用的 Docker 镜像帮助进行简单的安装工作。
- 智能远程库:artifacts 的复制功能会在预先设定好的推、拉和多推送(必备的企业版证书)复制模式中执行,用来在多站点组合中自动分享 artifacts。当“同步特性”复制元数据到最初的服务器中后,“列出远程文件夹”功能可以浏览远程 Artifactory 库。
- 高可用性:当 artifact 库在开发运维价值流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时候,JFrog 公司通过提供高可用性机制来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失败和瓶颈。通过使用静态定义的主键,高可用性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多重实例机制来执行。为此,我们需要安装一个扩展中心 SQL 数据库,一个为 repository 库进行存储的网络文件系统(NFS)和一个负载均衡系统,并购买高可用性集群证书。
在之前 InfoQ 的访问中,“持续交付”这本书的合著者,Dave Farley,特别强调了部署路径下二进制库的重要性:“artifact 库是这所有一切的核心,因为持续交付的中心概念是当你每提交一次改变给产品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个候选发布版,然后经过一个发布周期,你需要对这个候选版进行评估,看做出的修改是否合适产品本身。”Dave 认为 atifact 元数据的修饰和改进能在资源管线中传输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能够捕获到测试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基于收集到的元数据,在自动化基本原则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他的 artifact 库,例如:红帽子社区工程中的 Pulp,Apache Archiva 和 Sonatype Nexus 也能够在一套有限的知识库类型中,进入其他的资源管线。Nexus 目前正在增加对 Docker 的支持,同时也在扩展自身的开发运维社区。
Artifactory 4 可以作为线上云服务,远程更改简装的开源版本(从专业版到企业\高性能版)。
查看英文原文: JFrog Artifactory 4 Becomes Universal
感谢张龙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欢迎加入 InfoQ 读者交流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