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 The Next Web Europe 2015 大会上,Teamleader 赢得了 Boost 竞赛的 HenQ 大奖。不久后,Teamleader 宣布了一轮 280 万美元的投资。Teamleader 的 CEO Jeroen De Wit 讨论了 CRM 系统的现状和未来。
首先祝贺 Teamleader 赢得了上周在阿姆斯特丹的 The Next Web 大会上的 henQ 大奖。您能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 Teamleader 的产品并概述下 Teamle ader 接下来的规划吗?
Teamleader 是一个在线平台,用于服务型中小企业的管理经营。一个包含 CRM、开票和项目规划功能的工具。
Teamleader 可以管理客户数据、追踪线索、创建和发送报价、创建和送出发票和进行管理项目。Teamleader 有一个固定流程:往 Teamleader 里添加一个联系人。在日程安排里规划好跟进联系人的电话和会议。通过浏览器集成的 IP 语音通话功能给他电话。创建并发送报价。报价接受了,只需单击一下即可将报价转换为发票,或者先从里程碑及关联任务入手开展项目,而后跟踪项目开出发票。
请您谈一下 CRM 的竞争格局以及您将如何应对它。
大多数的 SaaS 工具为一块小市场提供解决方案。他们要么为某一个具体领域提供解决方案,要么为经营管理的某一部分提供工具,例如开票或项目规划。
Teamleader 涵盖了中小企业(SMB)所有的核心需求。你只需要一个工具,这使得经营管理变得不那么复杂,也变得更便宜。Teamleader 还集成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像会计应用、Google 应用、iCloud、邮件工具及很多其他的。我们设法在每一个国家集成本地应用,适应每一个国家的文化并用本地语言提供免费的支持。
不可否认,Salesforce.com 是企业 CRM 领域的王者,您要怎么和它在 SMB 需求上竞争呢?
Salesforce 的确是企业 CRM 领域最有名的玩家。我们不打算和 Salesforce 展开竞争,因为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相反,我们以那些不适用 Salesforce CRM 的客户为目标,作为一个补充。对 SMB 来说,Teamleade 是一个更佳的工具,因为它更简单和更便宜。 Teamleade 有许多与 Salesforce 相同的特性,只是复杂性更小,不那么深入,但这恰好是 SMB 所想要的。我们愿意把自己看作是 SMB 领域的 Salesforce。
CRM 产业将往哪个方向发展?Teamleader 对自己在未来的定位是怎样的?
很难讲我们将往哪个方向前进,因为与技术一样,我们的计划和想法一直都在快速变化中。不过,有几件事情是清楚的。无可否认,移动终端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手机应用将会和 Web 应用一样优秀。用户将能够在手机应用上忙个不停地完成客户数据库的管理、发送发票和项目管理。我们正在考虑下一级移动整合,比如在客户签订了协议或者开具了发票时推送通知。
在二次开发上,我们不打算在我们的产品上扩展新模块,但是会做到集成了所有必要的第三方应用。这样,我们将始终与最新的技术连在一起,客户可以选择那些最匹配他的需求的整合。
您的方案侧重于欧洲市场。这么做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以欧洲市场为目标会成为一些初创公司显著的优势吗?
相对于美国,欧洲更分化。如果美国的 SaaS 公司采用和在美国一样的战略来欧洲市场,那他们很可能输得很惨。我们在每个欧洲国家都对我们的产品做了改写。在每一个不同的国家,我们提供不同的第三方应用本地整合。举个例子,整合进了当地的邮局,就可以让邮局来印制发票并通过邮局将其寄给你的客户。
欧洲市场的分化对许多初创公司而言当然是一个机会,但也使得市场变小了很多。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法律和不同的语言。会有许多的自然障碍要去克服,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的公司选择在美国经营的原因。但是,这也给那些准备致力于欧洲市场的人留下了机会。
您能向读者讲解一下你们的技术构成吗?
我们使用 Apache、MySQL 和 PHP (LAMP)。Teamleader 托管在 Amazon 云上,这让它获得优异的正常运行时间以及低延迟。我们对应用的速度感到很自豪,并将始终让其保持快速和简便。
科技和初创公司在布鲁塞尔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您如何看待欧洲与硅谷之间的竞争?
在过去 3 年里,初创公司出现了激增。经济变得有吸引力了,很明显可以看到初创公司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比利时,初创公司中最大的一部分是 B2B 技术公司,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保持着健康的成长。
查看英文原文: The CRM Landscape as Viewed by Teamleader
感谢张龙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欢迎加入 InfoQ 读者交流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