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最早由麦肯锡咨询的 Barbara Minto 提出,腾讯设计师秦银最近在大讲堂上从交互设计的角度,讨论了“如果设计师想要提高用户对设计信息理解的效度与效率,那么,我们需要了解用户是如何进行设计信息的解读的”这个话题,并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了分析。
作者秦银,是腾讯的交互设计师,负责过 QQ 秀主设工作,目前负责 QQ 个性装扮项目(表情 / 气泡 / 主题等)和星影联盟项目。他在文中首先分析了设计师和用户之间信息沟通的关系:
设计师们每天的工作都是通过设计将产品的信息传达给用户。用户根据我们提供的视觉化信息来理解一个产品想告诉自己什么。设计师与用户的关系是信息的传达者与接收者。设计师在进行信息的编排与构建时,已经花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理解了产品的全部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但是,用户接收信息是从一些具体的信息片段开始,然后到另一个信息片段,他们需要将这些具体的信息补全成设计师脑海中的信息地图。设计师的信息地图是立体的,而用户接收的方式是一维的。如何将一个立体金字塔结构的信息通过一维的方式有效精准地传递给用户,这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虽然,我们设计师在构建故事的时候一直告诫自己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揣测用户是如何理解每个设计的信息内容的。但是我们还是常常感到纠结与不确定,我们不知道我们所提供的设计表达方式用户是否可以完全理解?是否可以正确的向用户传递?用户是否会花费较多的成本完成理解的过程?
如果设计师想要提高用户对设计信息理解的效度与效率,那么,我们需要了解用户是如何进行设计信息的解读的。
金字塔原理的原理可以有多层理解,秦银总结了一些要点:
- 信息接收者会自动将信息归类到金字塔结构中组织思想,从而理解整体信息想表达的含义。金字塔结构是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思想之间具有逻辑关系,思想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被并列排在一起)。小的信息单元通过组合的方式变成更抽象的思想。
- 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包含 3 部分的内容: 一部分用于识别信息与理解信息的表面含义,一部分用于寻找信息之间的关系,一部分用于前后思考,理解整体想表达的思想。
- 人们解读信息的方式是由信息接收者对所接收到的信息不断进行疑问 / 回答式的对话方式来进行理解的。在理解的过程中用户会不断地产生疑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要向我传达这个?”“是想说告诉我这个么?”“所以是想表达这个么?”当疑问不断被解答,就完成了信息从识别到被解读的过程。
秦银指出,Barbara Mint 在研究金字塔结构中只是在写作领域去探讨,但是其实在设计中也同样适用。
写作与设计的差异只是在于:写作需要传达的信息是文字,而设计需要传达的信息是视觉语言。但是无论写作还是设计,都是作者将构思内容一步步传递给受众。当然在设计中运用时,我们还需要加上一些视知觉方面理论。
在介绍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之后,秦银以以 iPhone 上的 App Store 为具体案例讨论了作为一名用户解读设计信息的全过程:
1. 用户提出疑问“这是什么?”并获得解答。
- 用户需要“识别信息”。摆在用户面前的一个界面中包含多个信息单元,用户首先需要识别与理解每个信息的含义。
- 用户会“归类分组 & 搭建金字塔”。用户会对识别出的信息进行分析,识别的信息需被大脑短暂记忆,进而寻找信息之间的关系。归类分组是为建立信息的结构做准备的中间过程。人类大脑的短暂记忆最多只能容纳约 7 个左右的项目,但通常在一个界面中的信息单元会超过 7 项,这时大脑会自动对信息进行分组从而减少需要记忆的内容。被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信息,小组是组内信息单元的逻辑上一层,与信息单元形成金字塔结构。当组内的信息单元与上一层的信息小组具有合理的逻辑关系时,大脑会在看到上一层的信息时能够自动提示下一层的信息单元。如果第一次归类的组数大于 7 个,大脑会进行第二次归类,继续往上建立一层金字塔。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 3 个,最容易记忆的是 1 个项目。
2. 用户提出疑问“为什么?”并获得解答。
用户进入“主动推测 & 预期性准备”的环节。当设计师通过界面向用户传递了信息(信息单元或已归类的信息小组),用户都会根据眼前的内容向外延伸思考,主动推测向他传递这个信息的原因,他们会思考: 这是什么?为什么传递给我这个信息?是想告诉我什么呢?跟其他的内容有联系么?大脑习惯将信息看做是一组还未表达出的思想的一部分,并会假设某种可能的原因,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思路,准备接着理解后续的其他信息。这种预期性的准备能够减轻大脑分析信息的负担。用户为不同的推测预期几个不同的可能性结果。然后在接收随后的信息时寻找符合预期结果的特征,验证自己的推测。如果后续的其他信息不符合用户预测的内容,那么用户会感觉到茫然,会将新的信息与之前的信息重新进行逻辑关系的寻找。重新的寻找会增加用户的理解成本,也会产生挫败感。
3. 用户提出疑问“所以怎么样呢?”并获得解答。
用户需要“寻找逻辑关系,补全金字塔群”。用户在逐行逐页地理解设计的表达的思想时,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逻辑关系有二种: 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在用户理解信息结构的过程中,会由一个信息项目出发向上,向下或横向补充金字塔的逻辑结构,最后形成一张信息的金字塔结构图,从而完成信息解读的过程。如果我们可以预先今早让用户获知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让用户更准确的理解设计想传递的意思。因为如果我们不预先告诉用户这种逻辑关系时,用户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组建出并非设计师所希望的逻辑关系,甚至可能根本发现不了任何逻辑关系。不要让用户在为了试图找到各种思想之间的联系而绞尽脑汁,节省用户的理解成本。
具体的内容,读者可以查看秦银的文章。对交互设计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即将于 2014 年 4 月 25~27 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QCon 北京 2014 大会,讲座包括豌豆荚前端实践:从数据到用户体验、跨越不可能:让WebApp 如Native 般顺滑、 Cardkit & DOMO UI - 移动时代技术与设计的十字路口、产品设计中的逆向思维等,许多讲座都与用户设计相关。读者可点击大会主页查看详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