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因其堵车情况严重,又名“首堵”。北京拥堵是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状况的典型缩影。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交通拥堵很难说清到底是谁的问题, 百姓吃穿住行的“行”真的无法解决么?
如今是大数据时代,每一个人、每一辆车、每一条路、每一座桥都留下数字化的痕迹,智能交通早已不是一种奢望,而实时交通正是当今时代与每个人最息息相关的产物。
作为高德交通信息事业部总经理,从 98 年至今,已经在地理信息领域坚守了 15 载。作为 LBS 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董振宁经历了交通信息领域从无到有的发展,而“实时交通”的理念也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运而生。2010 年后,高德地图从车厂模式转型到手机移动互联网模式,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它已彻底改变了人们旧有的出行方式。
2014 年 3 月 13 日,董振宁接受了 InfoQ 记者的专访,在专访中董振宁介绍了实时交通领域的发展历程,他认为实时交通技术是刚需,它将为人们节省大量旅行时间。
历史:从车厂模式到众包模式
“2010 年是个分水岭,无论是实时交通领域,还是高德,都做了一个很大的战略转型,从贡献最大的收入来源的车厂,转向了手机等移动端领域,从而形成了众包模式”。董振宁作为地理信息业内的老人,正好赶上这场变革。
国内交通信息的起源从 07 年开始,用出租车来进行信息样本采集,汽车厂商最初提供了很多开发和牌照费用,支持了国内交通信息预演式的发展。在大型车厂客户的支持下,交通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信息服务提供方最初跟车厂客户的合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无论是规范、产品,必须是按照车厂要求,大量的创新和针对用户的改变根本无法实现。
到了无线互联网时代,交通信息服务在国内形成了一种新的“实时交通”应用模式——众包模式。在此模式中,用户既是这个信息的享受者、使用者,又是这个信息的贡献者,在无线互联网里形成一个双向的链条。越多的用户去使用产品服务,他就会贡献更多的信息;有了更多的信息,服务质量就会越好;越好,更多的用户会通过口碑营销再用……从而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的这种体系。
拥堵信息预测原理
假如,从中关村到国贸,一般驾车需要 40 分钟到 1 个小时,出发前的交通信息提供了一部分指导作用。行车半小时后到了安贞桥,由于交通信息每两分钟就变化一次,所以和之前的相比肯定会大不一样。所以,实时交通的工作重点,第一是准确的预计到达时间;第二个是通过基于实时交通的路径规划和导航来节省旅行时间。
过去,实时交通数据采集通常采用行业运营车辆(如出租车、物流车)作为浮动车,通过 GPS 车载装置和无线通信设备,将车辆行驶信息(如时间、速度、坐标、方向等参数)实时的传送到浮动车信息中心,经汇总、处理后生成反映实时道路路况的交通信息。
现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北京,除了五万辆出租车提供信息外,每天还有几十万的人在使用高德的手机客户端软件。他们既是实时交通服务的使用者,又是实时交通信息的分享者和贡献者。通过对多种来源的交通大数据进行融合和分析,预测水准就能大幅度提高。
实时交通的预测必须有大量的历史数据支持,再利用大数据平台对这种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历史交通公共出行记录,使用预测模型把算法做好,计算出结果后,再用大量的用户数据反向抽查,抽查完了之后,再拟合模型重……不断的通过数据来调的模型,让 ETA(估计到达时间)就调整的越来越准。无线互联网讲的就是极致化。
智能导航及更新频率
“很多导航产品还在为交通路况红黄绿的显示准确率而努力,高德已经突破了那个界线,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董振宁对拥堵信息数据的使用有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
常规在晚上 6 点,从机场到北京火车站附近,路程最近是走三环,但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走三环预计的时间为 1 小时 10 分钟。这时候,躲避拥堵的方案就显得异常重要。方案提示司机绕路走四环,直接节省了 20 分钟,这才是实时交通的本质。见下图:
最早,实时交通更新是 5 分钟到 10 分钟,现在已经提升到 2 分钟了。董振宁说,未来的极限可能会达到 1 分钟,再提升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实时交通的变化,不是瞬间的变化,它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如果刷新太快,对用户体验也并未带来多少提升,流量费用也会消耗过多。
UGC**** 解读及上传机制和方法
UGC(用户生成内容)的本质就是互动,无线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用户可与场景充分互动,也可以看到别人的分享。
第一, 通过高德平台先贡献给用户数据。
第二, 跟一些合作伙伴打通。比如,跟新浪微博打通,通过大数据的模式,把新浪微博所有涉及到交通事件的数据,全部搜索出来,然后在高德地图上显示。每天大概有上千件来自于新浪微博的显示,但用户却不一定使用的是高德地图。用户用新浪微博,完了相关发布,直接可在高德地图上显示,这是大数据应用的一种方式。
第三, 就是网友上传的事件信息,大量的网友通过手机上传自己的信息和交通对话。
现在 UGC 数据提供比例是,高德自己大概占 20% 多,新浪微博占 40%,网友占 40%。
事件信息必须是用户自己主动填写,因为它带有一定的突发性的。这种突发性信息,最好是带有一些这种文字或者图象标记才能证明这种事件的真实性和可视性,如何简化操作流程成为后续的工作重点。
用户如果能习惯使用实时交通产品,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实时交通的未来
现在交通拥堵已经成了全国性的社会问题。理想状态下,交通信息应该随时随地能发布出来,让百姓最大程度享受到实时交通的便利。
“实时交通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种,公众可靠便利出行工具,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我希望 2 到 3 年内,让中国大多数人能够享受到实时交通带来的便利”,董振宁谈到未来还是颇为自信。
采访结束后,笔者再次感受到,实时交通的确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移动时代数据源的一份子,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也许就会为北京交通的进步,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