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反思:别被敏捷忽悠

  • 2014-02-13
  • 本文字数:2394 字

    阅读完需:约 8 分钟

张鼎 (dylan) 目前担任腾讯无线研发部副总监,加入腾讯前在北电公司工作,曾参与制定通讯测试国际规范,十多年测试行业经验。他最近撰文以“别被敏捷忽悠——关于敏捷研发的跨界反思”为题谈到了对于敏捷研发的一些看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敏捷研发理论是否被神化了”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dylan 认为随着 IT 热潮从传统软件业转移到移动互联网领域,质量标准正在被弱化。

传统大型软件公司,开发节奏慢周期长,QA 和测试环节受重视程度高,测试结论有权威性,越在后期发现的 Bug 让开发人员如临大敌。转型来到移动互联网部门,咱开始学习敏捷研发理论了,接受起来蛮顺利,随着参与项目的增多,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不断受到挤压,各种混乱事件让测试人员及团队挺纠结。

质量标准很难成为严格遵守的权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开发自测不足——新功能都开发不过来,自测随便意思一下就好了。
  • 迭代发现的一堆 Bug 不改——产品还是过渡期,说不定集成测试前 BUG 就消失了。
  • Bug 不需要改——我刚和产品沟通过了,需求变更一下就好了。
  • Bug 无效——我代码就是这么实现的嘛,这么处理也没什么不好。
  • Bug 挂起太多——你看看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每个 Bug 都深入判断我们哪有时间。
  • 发布产品已知 Bug 不少—— 迭代发布产品有些遗留 Bug 很正常,慢慢优化嘛。

据 dylan 所说,其领导的团队采用了旁敲侧击的方法提升研发质量,比如帮忙开发便利的自测工具、合作分析代码覆盖率、冒充用户上论坛投诉、拿竞争对手的结果来刺激团队等等,但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回头再看看,所有掩盖在敏捷研发过程中的漏洞,日积月累,最终还是会由整个业务团队来承担苦果。所以时常在想,敏捷研发理论是否被神化了,是否常被错误理解而让不职业的现象层出不穷?敏捷不是新的研发理论,只是项目管理的一种形式。

他认为,瀑布研发和敏捷研发没有本质不同,理由如下:

  • 是迭代发布的周期不同?某些互联网产品的版本发布周期一点都不短。入口级的移动 APP 动辄上百人的团队,规模比多数 PC 软件团队还大。
  • 是有云和没云的不同?很多行业的后台(云架构)比一般互联网公司复杂多了。
  • 是收费和免费导致的不同?传统行业也有很多免费软件。互联网的有些免费软件比传统软件质量要求更高。
  • 是对产品迭代发布的质量要求不同?
  • 是对文档的要求不同?

结论就是,没有一个要素能真正把互联网和其他软件领域区别开来,所以 dylan 认为:

瀑布研发和敏捷研发没有本质不同,,更别说谁好谁坏了,只是因为行业竞争的不同,看起来交付节奏不一样而已。节奏和软件研发的传统精髓没有关系。

除此之外,dylan 还批判了常见的几个敏捷误区。刚毕业的学生进入公司要怎么培养?dylan 建议 2-3 年的职场新人不要学习任何敏捷流程的理论:

  • 测试岗位的就好好的把一个功能设计出 N 种场景,使用各种工具反复测试找敏锐感。
  • 开发岗位的不是要尽快实现一堆功能,而是先充分理解架构,然后对提交的每一行代码负责。
  • 产品岗位的多体验产品多接触用户,头几年最好脱离 QQ 的关系链,锻炼发布独立产品的能力。

总之,dylan 认为,入行新人要学四个字——职业操守,刻在心里,打好基本功,未来不管在什么项目都会受用。

另一个误区,dylan 认为是“沟通比文档更重要”:

这句话看起来有道理,如果你是几个人的小团队,如果人员稳定,功能模块比较聚焦,生命周期也不太长,也没客户找你要什么手册,确实不需要写什么文档。

但是如果你是以下情况的团队,dylan 认为文档可能真的比沟通更重要:

  • 团队人数数十人甚至上百。
  • 项目生命力长,每个版本都有新功能,模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 异地团队,合作研发。
  • 有外包,合作方团队协同工作。
  • 团队职业化水平高低不齐。
  • 团队不太稳定,或业务归属部门不太稳定。

dylan 特意列举了几种缺乏文档的糟糕情况:

  • 某产品经理忘了半年前的某个功能的具体逻辑,寻求测试同学的帮助。
  • 某开发参加高职级晋升,手上没有一个像样的软件架构图,拿着测试同事梳理的逻辑架构图去评审。
  • 一个严重 Bug 的坑在 N 个项目组被踩了 N 次,修复每个 Bug 后的注释只有几个字。
  • 跨地域的团队,或者前后台的团队之间,发生 Bug 时互相争执半天,讨论谁该负责修复 Bug,彼此不熟悉对方的内部逻辑。
  • 至于没有参考文档导致测试投入浪费的事就太常见了
  • 公司业务调整,跨部门和跨地域的业务交接不太愉快,交接效率低。

第三,dylan 认为不要“边重构,边生活”:

以前公司的开发,30-40% 的时间花在概念设计和架构设计,30% 在细节设计,10% 在编码, 20-30% 在代码自测。编码本身只占很少一点时间。技术总监这样教育新人:你不是 coder,你是 designer!coder 是比较低级的工作,软件设计才是高端活。

任何时候的思考,对于架构的投入怎么充分都不为过。微信发布那么多版本,这两年重构可能几乎没有。这需要有人尽早思考清楚未来做朋友圈,做开放接口,做插件化等等,开发知道了未来要演进的形态,在一开始就有所规划,预留接口。否则,今天决定要做 SNS,重构一次,明天要做插件化,再重构一次,后天作开放平台和公共帐号,再重构……对公司来说就是个噩梦了。

最后,dylan 强调,不要存在“迭代版本的 BUG 多一点是正常的”的误区:

每个交付到测试团队的产品,必须是可测的,自测过的。不可测的版本就不叫交付。对于可测内容追求在一段时间周期内,尽可能高质量的发布,是修炼职业操守的目标,更是精品团队的目标。每一个挂起的有效 Bug 都需要确认:为什么改不了?什么时候改?对发布影响如何?

如果因市场形势必须要尽快发布,至少遵守一个底线:严重 Bug 必须整改而且优先整改。所谓严重就是可能让用户抛弃你的问题:速度慢,卖点明显不如对手,卖点无法正常使用,不稳定,可能给用户带来额外损失(手机系统,安全,账号,费用等等)。这样的发布还不如不发。

随着敏捷开发在 IT 行业的深入推广,敏捷的优点不再被业界无限放大,而更多的社区声音开始讨论敏捷的正反两方面,dylan 的观点可以给读者朋友一些不同的启示和借鉴。

2014-02-13 01:495154
用户头像

发布了 501 篇内容, 共 260.2 次阅读, 收获喜欢 61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用three.js做一个3D汉诺塔游戏(上)

OpenTiny社区

JavaScript 前端 Web OpenTiny

Docker搭建持续集成平台Jenkins最简教程

霍格沃兹测试开发学社

node.js这些常用命令,你都会了吗?

霍格沃兹测试开发学社

事业-最佳实践-编码-提升团队代码质量

南山

团队管理 代码质量 编码质量

扔掉print,用icecream来调试你的代码

快乐非自愿限量之名

代码 print

Flink 中 Task(任务)的概念、定位及应用详解与易混淆点梳理

木南曌

flink 实时计算

面对API的安全风险,WAAP全站防护的作用

德迅云安全杨德俊

从0到1:校园生活圈小程序开发笔记(一)

CC同学

电源缓启动(软起动)原理

芯动大师

芯片 电源 热插拔

网站性能优化最佳实践--如何减少文件体积

观测云

性能优化

“产研六力”模型: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凌晞

研发管理 产品管理 #研发

Orangedx:引领新一轮 BTCFi 浪潮

股市老人

事业-最佳实践-编码-单一职责判断

南山

设计模式 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 类职责 方法职责

适应多样化需求:WASM 插件在全链路灰度发布中的应用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微服务 云原生

苹果头显产品年内中国上市;「美版贴吧」Reddit 苦熬 19 年终上市丨 RTE 开发者日报 Vol.170

声网

AI大模型学习:理论基石、优化之道与应用革新

EquatorCoco

人工智能 AI 模型管理

怎么制作iOS证书

雪奈椰子

数据分析:低代码平台助力大数据时代的飞跃发展

快乐非自愿限量之名

数据库 数据分析 低代码

使用Docker搭建MySQL数据库服务

霍格沃兹测试开发学社

Knative 助力 XTransfer 加速应用云原生 Serverless 化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云原生 Knative

Orangedx:引领新一轮 BTCFi 浪潮

股市老人

关于 ASP.NET Core 内置的依赖注入

雄鹿 @

ASP.NET Core

新质生产力与零信任数据安全:携手共创未来

从云科技

数据安全 零信任 新质生产力

论低代码开与AI时代的适配性

不在线第一只蜗牛

人工智能 AI 低代码

XPath定位如何在App自动化测试中大显神威

霍格沃兹测试开发学社

轻松搞定企业管理:这10个免费模板值得收藏!

彭宏豪95

企业管理 在线白板 企业管理软件 办公软件 效率软件

Solidity案例详解(七)供应链金融合约

BSN研习社

区块链 Solidity

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国外云主机服务?

一只扑棱蛾子

云主机 国外云主机

反思:别被敏捷忽悠_DevOps & 平台工程_崔康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