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Q: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着重介绍一下您在您所负责专栏领域的一些经验和工作背景。
侯伯薇:大家好,我是 InfoQ 中文站测试专栏的主编侯伯薇,加入到 InfoQ 中文站的编辑团队快有四年时间了,在此期间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习到了很多,所以首先要感谢 InfoQ 中文站这个优秀的平台,也正因为如此,我在平日里也尽量抽出时间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回馈 InfoQ 中文站,也为广大读者朋友们提供服务。 尽管目前我负责的是测试专栏,但自己却并非从事专门的测试工作,在我日常的工作中,形式比较敏捷,设计、开发、测试都是由很少甚至是一个人完成的。但在之前的工作中,曾经在团队中负责检查团队中其他成员编写的程序,以确保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所提出的需求,所以一直对于测试领域或者说如何保证程序能够达到最终用户的要求非常感兴趣。可以说,负责这个专栏,也是和诸位测试方面的专家学习的一个过程。 目前我在一家保险公司做程序员的工作,还一直冲在生产第一线,每天都会和代码打交道,正因为是在一家业务主导的企业中,所以对如何保证编写出来的程序的质量,也就是如何真正能够帮助到业务用户非常注意,而我理解,测试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和各种开发文档一致,更应该是如何最终帮助到使用系统的人。因此,测试和设计、开发都是密不可分的,而即便是专门的测试人员,我也认为需要了解业务,知晓设计和开发的基本原理,那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InfoQ:介绍一下您所负责的专栏。您如何定义这个领域?这个领域当前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话题和趋势?
侯伯薇:测试领域近些年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首先,测试的类型有了非常大的扩展,不仅仅有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用户验收测试,还有性能测试、负载测试,以及与架构相关的安全性测试、可用性测试、易用性测试等等。之前参加的一个培训过程中,大家列举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测试,种类甚至超过了 30 种,所以看来,测试的任务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另外,随着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测试也不再仅仅是传统软件工程中下游的一项活动,在敏捷团队中,测试已经深入到整个开发过程之中,因此出现了自动化的单元测试,测试驱动开发等做法。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角色之间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这样,不仅仅是专职的测试人员要了解测试的原理和做法,团队中的其他角色——比方说需求分析人员、开发人员、项目 Leader 等——都需要了解,那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团队的任务。 随着不同思想和做法的出现,测试人员也会产生一些困惑。很多专门的测试人员都会去考虑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是越来越重要呢,还是越来越可有可无。而真正优秀的测试人才,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InfoQ:在这个领域,您有什么相关的资源推荐?比如博客,微博,文档,相关的文章系列等,包括线上线下的活动等。
侯伯薇:在我读过的书中,有两本比较值得推荐,一本是《敏捷软件测试:测试人员与敏捷团队的实践指南》,另一本是《测试驱动开发》,但这两本书都是从敏捷的角度出发的。
国内比较专业的大会是 ChinaTest 中国软件测试大会,其中的内容不管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非常不错。
InfoQ:您的专栏今年经手过的内容,您最推荐哪些?最好列出三到五篇,并对这几篇文章进行简单的点评。
侯伯薇:我想推荐的文章是两个系列的文章: 首先是殷坤的《敏捷自动化测试》系列,他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对于专门的测试人员来说,想要让测试真正自动化,特别是 web 页面测试自动化,是件不容易完成的工作。因此,他在系列文章中详细叙述了他所带领的团队的做法,非常注重实践,对于想要实施自动化测试的团队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另一个系列是邰晓梅《黑天鹅》,这个系列文章更专注于理念而不是实际的做法,这对于测试人员来说同样重要,这就像是武功中的内功一样,练好了之后,即便是最简单的招式,施展开来也是威力无穷。
InfoQ:如果一位新的作者来投稿、沟通选题,而他可能在领域方面很熟悉,却在写作方面经验不多。您一般采取怎样的方式跟作者沟通,培养他?
侯伯薇:首先我会请作者列出文章的大纲,然后和他一起商量并确定,文章对于读者来说是否有实际意义、是否易于理解和操作、是否可以很容易地移植到他们的场景之中,这样就可以确定文章的具体方向,防止浪费作者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内容方面,针对 InfoQ 中文站的风格,我会建议作者不要过于口语化,博客式的文章可能需要斟酌一下才能够适用于 InfoQ 中文站,因为读者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干货,一些口语化的文字会干扰大家的注意力。另外,对于配图、文字等细节,我也会在作者定稿之后,详细商量,争取把内容以更好地形式呈献给读者朋友。
InfoQ:专栏目前希望招募哪些方面,哪些类型的稿件?
侯伯薇:凡是与测试相关的内容我都表示欢迎,最好要有一定深度,并且有实践意义,那样才能够让读者们有更大的收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