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大学的时候就知道舒适区的概念,也大体了解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只是自从上次重新被培训之后,对其才有了新的认知:扩大自己舒适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而且表现不同,有的人将温馨的家作为舒适区,有的人将忙而不乱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舒适区。但一个公认的观点就是,舒适区可以有,但不宜长久停留,多折腾,将自己的舒适区扩大,自身的潜能也就随之变大了。心理学研究表明,走出舒适区进入新的目标领域会增加人的焦虑程度,从而产生应激反应,但其结果是提升人对工作的专注程度。而新的目标领域,促使人们构建新的舒适区。这个区域通常被称作最佳表现区。在这个区域中,人的工作表现将会得到改善,并且他们的工作技巧也会被优化。(注:部分观点来源于“百度百科”)
在我的印象中,有几个朋友总是在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折腾”,而且有位朋友还经常说“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折腾”。这儿举两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案例,一个是熊节,现在在 ThoughtWorks 成都做负责人,两年前一个人跑到成都去,单枪匹马,将 TW 成都发展的有声有色,据说产值从开始的负值到现在的数百万美元了。我认识熊节比较早,差不多有七八年了,他先是翻译书籍,搞 Ruby 开发的同学估计很多人都知道,然后跑到 CSDN 做 Java 社区编辑,后来跑到杭州做开发,再后来 TW 进入中国,他作为早期员工加入,很快从普通程序员做到高级咨询师,然后就是 TW 成都负责人。从他身上我充分理解了“折腾”的意义,不断扩大自己舒适区的结果:)(注:InfoQ 进入中国,和熊节也有很大的关系,是他在五道口将我引荐到 InfoQ,并在厦门商务会馆做了第一个 InfoQ 的视频采访)
第二个就是大家熟悉的小道君,冯大辉同学,之所以对我来说印象深刻,是因为在 InfoQ 的发展之路上,他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而我的观察,他也是一路不停地突破自己一个又一个的舒适区,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域。在 Twitter 上他就很能说,到支付宝去之后,本色不减,后来听说锋芒太漏为人所不容,就去了丁香园;然后丁香园从一个 BBS 网站到了现在网站结构清晰,移动应用也很普及的热门网站;而他好像有多把刷子,不仅公司业务做得不错(技术人员据说在他进去后成长了六七倍),而且在微博、微信上也呼风唤雨。在一年前,他就提醒我,InfoQ 可以运营自己的微信,而我认为应该观望一下,结果错过了最佳发展期。如果注意看小道君的微信发布时间,也多是在晚上,作为这样一个“名人”,还如此勤奋和折腾,所为何来?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不断突破自己的好案例。
简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提醒自己,一旦发现舒适的太久了,就让自己多折腾折腾。折腾的久了,你的眼界、技能也就慢慢扩大了,所谓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间,你可能也就成长了,而且遥遥领先于其他人。共同努力!
题外话:
InfoQ 最近也在折腾两个比较大的事情,也在努力不断地突破自己,一个是 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上海站)2013,11 月 1~3 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从北京到杭州到成都到深圳,QCon 在中国 5 年,终于今年杀到上海,完成我们让 QCon 走进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主要代表城市的梦想,让更多的研发人员能够在家门口和国内外的技术专家交流。
另外一个是 InfoQ 主办的,百度、SegmentFault 联办,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支持的“百度开放云编程马拉松”,亚洲五地联动,从北京、武汉、成都到台北和新加坡,预计会有超过 100 个团队现场参与,希望能办成编程马拉松的一个经典活动。本周末是北京车库咖啡、武汉 Demo 咖啡、成都遇见咖啡,下周末是台北和新加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或者现场参与。
周四专栏作者简介
霍太稳,InfoQ 中文站 CEO,本文首发于他的精进学堂微信公众账号 zenpark 。他的新浪微博 ID:taiwe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