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皓 ( @左耳朵耗子) 在酷壳分享了一篇有关性能调优的博文,系统性分析了有关系统性能条件、性能瓶颈问题定义与定位,以及性能调优方法经验。此前作者也曾分享过关于性能优化话题的两篇博文:
最近的这篇有关性能调优的博文中,作者首先提出“要进行优化,先得找到性能瓶颈!”。为了对于性能瓶颈有一致的认识,作者对系统性能的条件做了简单描述:
- Throughput ,吞吐量。也就是每秒钟可以处理的请求数,任务数。
- Latency, 系统延迟。也就是系统在处理一个请求或一个任务时的延迟。
这两个条件相互约束,他们的关系如陈皓所分享的:
- Throughput 越大,Latency 会越差。因为请求量过大,系统太繁忙,所以响应速度自然会低。
- Latency 越好,能支持的 Throughput 就会越高。因为 Latency 短说明处理速度快,于是就可以处理更多的请求。
陈皓对系统性能问题进行系统性介绍,分析了性能瓶颈的定义与定位,并分享了他的一些调优经验,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系统性能测试的过程;
- 定位系统性能瓶颈的方法;
- 常见的系统性能调优的方法;
关于系统性能测试,作者提到首先要定义 Latency 的值,然后是开发测试工具,最后进入系统性能测试阶段。同时,作者也分享了一些性能测试的经验:要关注测试中 Latency 取值的分布情况、峰值极限、系统正常运行的负载极限。对于性能测试,作者总结”性能测试是一细活和累活”。
对于定位系统性能瓶颈,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 查看操作系统负载:看 CPU 使用量,看 IO 大小,看网络带宽使用情况;
- 利用性能测试工具 Profiler 测试,定位程序中的问题;
另外,作者提到:“对于性能测试,不同的 Throughput 会出现不同的测试结果,不同的测试数据也会有不同的测试结果。所以,用于性能测试的数据非常重要,性能测试中,我们需要观测试不同 Throughput 的结果。”
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首先介绍了性能调优的策略:
- 用空间换时间;
- 用时间换空间;
- 简化代码;
- 并行处理;
接着,作者系统总结分享了一些性能调优的方法,包括有:算法调优(过滤算法、哈希算法、分而治之和预处理)、代码调优(字符串操作、多线程调优、内存分配、异步操作、语言和代码库)、网络调优(TCP 调优、UDP 调优、网卡调优、其他网络性能)、系统性能(I/O 模型、多核 CPU 调优、文件系统调优)、数据库调优(数据库引擎调优、SQL 语句优化)。
陈皓在文章的最后提到撰文的初衷是由于 @淘宝褚霸强推的 highscalability.com 上的这篇文章: Big List Of 20 Common Bottlenecks ,大家也可以去了解一下。
给 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或者腾讯微博( @InfoQ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