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里四时相宜,然而秋天的杭州,刚过夏之酷热,又尚无冬之阴冷,正适合与人相会。已在北京连续举办了三年的QCon, 第一次在深秋之时来到杭州,期待与国内外软件开发业界的各路豪杰,相聚于西子湖畔,在各个技术专题中彼此分享各自积淀的经验和成果,探讨软件开发的最新趋势。
专题:面向一线,基于实践,引领趋势
“知名网站案例分析”和“设计优良的架构”,这两个专题自QCon 来到中国以后,一直是QCon 的经典保留节目,而且也最受大家关注。不过本次大会上,“设计优良的架构”变成了“首席架构师的架构观”。此外,敏捷也一直是QCon 大会关注的重点。随着国内敏捷的前进步伐,议题设计从一开始的“敏捷在路上”(QCon 2009),到“更好的敏捷”(QCon 2010),再到“企业敏捷转型之路”(QCon 北京2011),这一届则演变成为“敏捷已到壮年”,展现出国内敏捷实施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除这些传统之外,QCon 也一直保持对技术新趋势的持续关注,并不断调整专题,贡献新价值。今年上半年QCon 上的“深入浅出NoSQL”,到杭州则演变为“大数据和NoSQL”。随着云计算慢慢脚踏实地,2009 年的“云计算——下一代架构”进而成为“运行中的云计算架构”。同年的“企业级Java 开发”,伴随着Java SE 7 的发布,在这次的专题变为“Java 依旧灿烂”。在这两年里,伴随着Web 应用的不断成熟,人们希望产品从开发到交付的过程时间越来越短,DevOps 的理念应运而生,开发团队与运维团队也从战场的对立双方走到同一个战壕里面,“DevOps,全功能交付团队”专题就是让大家充分了解如何构建这样一个强大的全能组织。HTML 5 的出现,让JavaScript 和由之衍生的Node.js 成为热点,“脚本代码之美”专题试图展示出HTML5 和Node.js 结合起来的强大能力,以及对我们未来软件开发的影响。
除了介绍全球的技术趋势之外,反映国内的技术发展战略方向,也是QCon 的重要目的。百度、腾讯、淘宝等各大国内互联网企业都在OpenAPI 领域积极布局,“开放平台”专题,就是因应这个趋势,为参会者近距离展示其核心技术的方方面面。
讲师:中外俱佳,新星突显,精彩纷呈
在各个演讲结束后,现场使用讲师墙,即时收集参会者对于讲师和议题的反馈,这已经成为了QCon 的惯例。在本次大会上,国外讲师收到反馈最好的,是来自eBay 的 Tony Ng 和 20 岁的天才少年 Guillermo Rauch 。
Tony 是 eBay 的系统架构总监,本次的演讲主题为: eBay 技术平台——掌控十亿级交易数据。Tony 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对 eBay 的技术堆栈架构进行介绍,然后从支持新用户体验、保证网站可靠性、可伸缩性以及高性能等四个层面,诠释了如何提升开发的生产率。
如果说Tony 的演讲是以其全面和深入见长,那么来自阿根廷的Guillermo Rauch,则在广大中国技术人面前展示了天才的技术能力和对开发环境的熟练掌控。阿里巴巴一位技术人 @JH_Gao 在微博中说:
Guillermo Rauch 长卷发,长得就像个 Geek,对 youtube 和 wikipedia 被墙表示不能理解,用 HTML5 和 Node.js 写演示,coding 就像打字练习,飞快,加上 HTML5 和 Node.js 的一些很厉害的特性,整个两个演讲都可谓很酷!
在等待 InfoQ 网站稍后放出 Guillermo 演讲视频的时候,大家可以去这个地址下载(需翻墙)他在其他大会上的演讲。
当然,国内的年轻才俊也没有让Guillermo 独美,来自淘宝的莫枢(花名:撒迦;微博: RednaxelaFX ,他的两个博客分别位于 Github 和 ITEye )的“JVM 定制改进@淘宝”同样展示了其精深的技术功力,刚刚迈出校门两年,就有如此成就,着实让广大参会者赞叹不已。
国内讲师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支付宝的首席架构师程立(花名:鲁肃;微博: lusu ),他的讲题名为“重构全局系统架构的方法与工具”。曾在支付宝担任DBA 的丁香园 CTO冯大辉提到:
支付宝 2005 年初,每天不到 1 万笔交易,不到 10 个技术人;2011 年,每天超过 1000 万笔,10 亿数据库事务,技术团队 1000 人。超过国内银行总笔数一半。
以这样的规模,当然会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而且程立显然得到了很多参会者的认可。微博名为“ni 掌柜”的网友认为:“支付宝首席架构师程立关于架构中的一些坏味道阐述很通俗易懂”,盛拓传媒 CTO贾志峰也指出:“逻辑思路非常清晰,大局观极好,演讲很到位。”
程立和莫枢都来自阿里系,阿里巴巴是本次 QCon 大会的合办方,他们派出的讲师也得到了听众的高度评价。网友 DennyZhang001 在微博中说道:
参加 QCon 的最大体会:阿里巴巴的技术氛围,开发的心态,十分令人敬佩。
PPTV 前端开发人员史绪胜认为:“阿里系的几场都还不错,确实有料!”网友唐馒也指出:“阿里的几个主讲人都是恨时间太短,很务实,很敬业。”
在QCon 第三天上午,来自NASA 的讲师 Khawaja Shams 带给了大家额外的惊喜。Khawaja 来自 NASA 美国宇航局推进技术实验室,是行动规划软件(OPS)实验室成员。Khawaja 负责操作和运营机器人资产,包括地面、空中、水上机器人以及火星探测。他的演讲题为:流言终结者——揭秘 NASA 里的云计算任务。意在说明人群中对云计算普遍存在的一些误解和流言。在 Khawaja 演讲时,现场的投影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意外,参会者贺辉群 DavidHe 是这样记录的:
Khawaja Shams 揭秘 NASA 的云计算的时候,大屏幕上突然死机蓝屏,大家正诧异感到杯具的时候,屏幕又动了,蓝屏缩小了,接着讲。原来这个蓝屏是一个故意设计的 trick,用来说明硬件也有不可靠的时候。大厅一片哄笑和掌声!
来自阿里巴巴平台技术部负责运维支持的阿里 java_ 笨笨爱琳琳也在微博上评论道:
NASA 今天的演讲效果应该算这次#Qcon#中最好的啦!独特的切入点 (流言终结者),新颖的内容 (云计算在航空领域的运用),丰富多彩素材 (各种图片、视频),调皮的玩笑 (用蓝屏来调节气氛同时又衬托主题),条理清晰 (几个明确的小主题),实在是学习的典范!
Khawaja 在演讲中用到两个视频,一个模拟了航天器明年即将在火星降落的场景,另一个则是以云技术控制机器人跳舞的视频实录,这两个视频也将在不久后在 InfoQ 中文站上发布,敬请期待。
Khawaja 无疑是非常出色的海外讲师,对于什么是好的国内讲师,网友华晨明的总结是:
总结一下 QCon 好的演讲者 / 牛人的特征:年龄 30+(精力和经验的双高峰),普通话和英语标准(语言天赋,暗示强大表达能力)口齿清晰,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特别明显的是,英语好的比英语弱的技术好了至少一个档次。
首次以纸质形式出现的《架构师》备受关注
会后感悟:各取所需,各有所长
来自腾讯的讲师朱念洋,在自己的博客上分享了对于本次 QCon 的一些思索和感悟,提到以下几点:
- 切身的感觉到公司实在是 “做得多,说的少”,外界对腾讯的了解太少
- 技术不在于有多强,而在于是否契合业务
- 保持好奇心
- 语言的受重视程度
- 程序员的双手也是艺术家的双手
网友 doraeimo 也在博客上总结了自己的听课笔记,“主线围绕与社区紧密相关的‘(社会化)开放平台’及‘大数据和 nosql’两个议题展开”,他认为:
两天的课听下来,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为: - 社会化:过滤掉信息爆炸产生的干扰,只显示你需要关心或应该关心的内容,过滤参数除了传统的人际圈外,还有地理位置、用户偏好如购买行为等等
- 实时化:数据挖掘,即时分析;无需用户请求,即时反馈;占领用户手机,即时推送
- 平台化:硬件上通过云平台,降低企业部署和伸缩的成本;软件上通过开放平台和服务化,共享基础数据和通用服务,以便企业专注于业务创新,迅速上线
此外,他还重点听了几场与 Redis 相关的讲座,感兴趣的同学可去他博客上了解详细信息。
豆瓣网友柠檬在自己的一篇豆瓣日记中对本次QCon 的部分演讲资料做了点评,网友 Whitesmell 、吃猫的老鼠也分别做了后记,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相关链接。
媒体报道与下载
本次大会吸引了51CTO、计世资讯、IT168、TechTarget 等超过12 家媒体报道,下面是这些媒体的相关报道链接。
小结
虽然QCon 是第一次来到江南,但参会人数仍然超过800 人,参会企业将近160 家,有超过17,000 条新浪微博提到QCon,而且很多观众都提到:“实战内容多”、“干货多”是QCon 的最大特点,同时,“意识上的引导、观念上的突破”也是大家“最大的收获”。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结果。
当然,本次QCon 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参会者反映座位不够,大会场外过道过于拥挤,还有些演讲也让大家觉得“广告味儿比较浓”,这都是InfoQ 中国作为主办方后续会注意并努力改进的。尽量让大家听到高质量的演讲,彼此进行高质量的交流,进而“推进和传播软件开发领域的知识和创新”,一直是InfoQ 的目标。
QCon 杭州虽然结束了,InfoQ 已经开始为明年 4 月将在北京举办的 QCon2012 做准备,我们将会邀请更多更好的海内外讲师。同时,QCon 明年将会第一次在美国纽约举办,届时将会有部分讲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 QCon 北京大会,再透露一个小秘密:我们正在邀请 Evernote 的架构师出席作为 QCon 北京的特邀嘉宾。与您一样,InfoQ 中国团队同样对 2012 年的 QCon 北京企业开发大会充满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