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Martens 利用自己的博客,讨论敏捷团队所采取的协作、合作的工作方式与团队所处的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他特别提到了在 Stanford d.School 中设计的家具装潢和整个空间。
从一开始,敏捷就强调对于不同环境的需求——开发空间、从墙到墙的白板、大型可见图表,甚至是爆米花机和冰箱。这常常让钟情于格子间的管理层难以接受。Martens 特别强调指出:
对于你和你的敏捷团队来说,团队房间的装潢非常重要。 树立创新文化依赖于创建正确的环境。
还有:
工作于高度协作的情形之下,他们产出了一些令人惊喜的家具设计,大家都应该考虑复制到自己的团队和会议室中。不幸的是,你买不到这些东西,必须自己想办法做出来。
Stanford d.School 由 David Kelly 领导(与 IDEO 有长久关系,而且是多本设计思维相关书籍的作者),他们的一些产出包括:
- 可堆叠的发泡方块(又名 sugar cubes ),以供快速创建和调整工作空间,包括墙和座位。
- 快速垒墙系统,以分割大块空间。
- 可堆叠、可移动的白板,上有钩子可以挂图,挂投影屏幕和其他物品。
- 可移动的白板系统,供移动协作使用。
在这些超酷的东西背后,是关于空间如何影响人类沟通和工作能力的严肃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早已在建筑业、人类学、知识管理和哲学领域为人所知,单在商业和软件开发的世界中才刚刚成为人们主要担心的问题。
Martens 提到“场所(Ba)”概念的重要性,它可以作为思考敏捷工作空间和环境的基础。在这个上下文中,对于“场所”的讨论可以在 Cyberartsweb.org 网站看到:
根据存在主义的理论,“场所”是一个环境,有庇护所之意。因此,“场所”可以被看做是共享空间,做为创立知识的基础……在日本管理学教授 Nonaka 看来,“场所”可被看做是浮现各种关系的共享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物理的(比如办公室、分散的商业空间)、虚拟的(比如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精神的(比如共享的经验、想法和理想),或是上述任何元素的组合。“场所”提供了提升个人和集体知识的平台。
现在人们识别出 4 种类型的“场所”:“发生场所(Originationg Ba)”、“交互场所(Interacting Ba)”、“网络场所(Cyber Ba)”和“练习场所(Exercising Ba)”。
Martens 的博客指出:为了发现实践背后的理论基础,发现其他人如何利用这些理论来引入创新,认真检查思考每个敏捷实践(本例中的实践是敏捷团队工作空间和装潢的设计),这样做有其价值所在。
查看英文原文: Designing Agile Space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