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 SOA、TDD 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依赖注入已成为近年来广为接受的软件开发方法,随之而来的则是依赖注入框架的大量应用(尤其是最近 Java EE 6 所包含的依赖注入)。Bob Martin 则通过实例演示了一种解耦应用代码与依赖注入框架的方法。
在 Dependency Injection Inversion 这篇文章中,Bob 大叔总结到:
…我可不想让依赖注入框架的代码散布在我的应用当中。相反,我想解耦框架与我自己编写的代码。
为了阐述这个问题,Martin 给出了一个示例,该示例围绕着 BillingService 类的创建展开,该类的构造方法定义了如下依赖: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BillingService { ... BillingService(CreditCardProcessor processor, TransactionLog transactionLog) { this.processor = processor; this.transactionLog = transactionLog; } ... }
首先,Martin 使用 Guice (Google 推出的依赖注入框架)创建 BillingService 类的实例:
复制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jector injector = Guice.createInjector(new BillingModule()); BillingService billingService = injector.getInstance(BillingService.class); billingService.processCharge(2034, "Bob"); }
在解释完该段代码的一些细节后,Martin 给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显式地让 Guice 通过 injector 来创建 BillingService 的实例。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使用 BillingService 的代码不再依赖 BillingService 的依赖了(这很好),但却依赖 Guice 了。
是不是有利就有弊呢?Martin 的回答是肯定的:
依赖注入不过是依赖倒置(Dependency Inversion)的一个特殊情况而已。我认为依赖倒置非常重要,因此打算转换对 Guice 的依赖。我可不想让那么多的 Guice 依赖搞乱了我的代码。
之后,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工厂对象来控制并降低应用对 DI 框架的依赖:
复制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jector injector = Guice.createInjector(new BillingModule()); BillingService.factory = new BillingServiceFactory(injector); } ... // Deep in the bowels of my system. BillingService billingService = BillingService.factory.make(); billingService.processCharge(2034, "Bob");
为什么这种方式比较好呢,Martin 说到:
我喜欢这么做,因为现在所有的 Guice 代码都放在了同一个地方,而非散布在应用的各个角落,这是通过工厂实现的。不仅如此,如果将 Guice 替换成其他 DI 框架,我会明确知道需要修改哪些类以及如何修改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了应用与 Guice 解耦的目的。
要澄清的一点是:在所有的示例中,BillingService 本身都坚持着依赖注入原则,而 BillingService 到底使用的是依赖(CreditCardProcessor 及 TransactionLog)的何种实现其本身是不得而知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他在文章的最后通过 JUnit 对 BillingService 进行了测试,在测试中仅仅使用了简单的 TransactionLog 和 CreditCardProcessor 实例对其进行注入,最后无论应用使用何种依赖注入手段,测试结果都是正确的。
Gary Bernhardt 就这个测试也给出了一篇文章,提到在Java 这种静态类型语言中这么做需要慎之又慎,但对于Python 之类的动态语言就无所谓了。
你是否使用依赖注入呢?是否使用DI 框架呢?不管答案如何,以上这种做法是否与你产生共鸣了呢?
查看英文原文: Decoupling Your Application From Your Dependency Injection Framework
有 InfoQ 读者对 Bob 大叔的这种做法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来自 InfoQ 英文站的读者 monser corp 说到:
我想知道 Bob 大叔在过去几年编了多少代码?
恩,这是一种典型的”顾问式“做法:了解一项新技术,拿起来玩弄一下,然后发表在博客上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我做过的很多项目(使用了 Spring)中,只有一个类会依赖于 Spring:获取 Context 并启动应用。99.99% 的代码都不知道 Spring 或 Guice 是啥(如果不是使用了 Spring 的某些库的话,IoC 容器与 Log4J 根本就没啥区别)。如果真的想将代码与容器解耦,你需要重新考虑设计与实现,而非使用另一个工厂。
作为读者的您有何高见呢?这里,译者推荐您先去阅读 Bob 大叔的原文,然后将您的高见发表在这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