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e2007 已然结束,很多人都对在大会中得到的收获进行了总结,并放到网上共享。
Computer Business Review 指出从最开始在制造业中得到敏捷软件开发的灵感,到现在制造业公司要采纳软件开发中的一些方法,敏捷方法已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它还对制造业和软件开发进行了相似比较:
就像 IT 一样,多年以来,制造业一直是一个受到保护的行业和专业,直到在离岸开发中开始广泛应用西方世界中的实践模式,以更快的速度来创造更好且更廉价的产品,由此而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这时候制造业封闭的局面才被打破。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制造业中,是日本采用了如 W. Edwards Deming 和 Joseph Juran 这样的美国人的“持续改进”原则,从而造就了大名鼎鼎的丰田产品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而它也成了现代制造业的模型…… 快速翻过 20 年的历史,这时候对应的行业变成了 IT,印度成了离岸开发的巨人,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发展轨迹是何等的相似。
Tony Bauer 在 Agile 2007 摘要(发表在 ComputerWire 上)中讨论了将 Agile 扩展到企业范畴的话题:
虽然在今年的敏捷开发大会上没有任何正式的有关这方面的话题,但是很多讨论都是有关如何将敏捷进行扩展,以使其可以真正应用于企业。 尽管在一年前一个典型的 [敏捷] 团队最多只能容纳 15 名成员,但是 [SolutionsIQ 的 CTO]Barton 愈发认为今后敏捷项目团队可以由多达 25 人组成。
不过最后 Bauer 还是质疑说,敏捷方法尚未对全面应用于整个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 Agile 2007 上,很多提议和想法都在表明,虽然敏捷正在扩展中,但在这一套方法学足以适用企业部署之前,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Sherpa Project 对一些比较喜欢的会议进行了回顾,并且在《 Agile 2007——朝花夕拾(Agile 2007 - Parting Thoughts )》一文中大致浏览了一些具体实现和担忧:
- 精益思想已经进入了敏捷领域的核心。
- 每个人都想对敏捷进行扩展。
- 每个人都想采用分布式敏捷。
- “精益”这个词已经变成了一个时髦词汇(buzzword)。很多人都在讨论精益,但是我不认为其中的大部分人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本质。不过这种情况会慢慢变好的。
- 每个人都想用敏捷团队来开发“企业级”软件。
- 有很多“敏捷”咨询公司都是狗屎一堆……
现在每个人都在想着把敏捷“扩展”到更大的团队,分布式的项目中,我觉得不出几年,在敏捷的世界里肯定会有大规模的瘟疫爆发的。现在大型的软件公司也开始采用敏捷,团队越来越大,而且他们采用敏捷的方式实在是令人担忧(规模太大,速度太快)。我觉得应该是把慢慢扩大团队规模,而不是一开始就试着在大型的团队中启用。我同时还(强烈)建议你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规模小一些的软件上,别总想着扩充团队来搞大型软件。但看起来我只是少数人中的一个。
你参加了 Agile 2007 了吗?你的感受是什么?
查看英文原文: Agile2007 in Review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