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愈加浮躁的产品经理圈子,很多产品经理对于能力的发展,职业的发展老产品人能够以自身沉淀下的经验和方法论作为引路灯,为年轻的产品经理指引方向。
所以,在 11 月 26-27 日北京PCon产品创新大会上,我们邀请到了美团买菜物流、基础产品负责人 刘铭哲老师,分享产品经理能力发展指南话题,介绍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如何锻炼、产品能力常见问题如何解决等话题。深耕后台产品 15 年,从事过供应链领域多个角色,经验丰富。
在正式演讲之前,我们采访了刘铭哲,聊聊他的产品经历,能力提升等话题。
15 年中,印象最深刻的产品故事
刘铭哲在后台产品方向工作了 15 年,2010 年的时候做运输系统,花了两天的时间摸清楚了运输调度这个角色的核心排线规则,沉淀在业务的调度模块,降低了岗位的工作难度。在当时,这个需要薪酬近 2 万的资深调度员才能做的工作,后来交给月薪不到一万的新手调度,结果反而更好了。
系统成果是很好的,但当时的老调度很快就离职了,原因是稀缺性不存在,缺少成就感,而且薪资也不稳。这个事对刘铭哲的基础认知影响比较大,他一直以为系统是帮助一线人员的,经过这次才明白,系统其实是与一线的操作员工为“敌”的,是要体现管理意志的。
进阶阶段的挑战和应对办法
在这 15 年的工作历程中,刘铭哲遭遇了很多挑战,最常见的挑战:做一个项目,设计了一套系统,取得了很好的业务成果,但是说不清楚这个业务成果跟系统有什么关系,说不清这个业务成果中你做出了什么价值。
针对这样的挑战,其解决方案是识别清楚项目的核心目标及子目标,拆分出当前需求能影响的子目标,做好现在子目标的数据分析,项目上线后再做子目标的数据分析,与之前的进行比对,找出差异点,并评估与系统的相关性。
年轻产品经理该重点关注/发展的能力
面对在职场中比较迷茫的产品经理,刘铭哲认为每个人能力基础不一样,他认为年轻人最主要的能力是快速学习能力。其实这与入行多少年,是否在供应链领域工作关系不大。
刘铭哲在美团学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论 BBS,这里分享给到大家:第一个 B,Learn from the Best,向最佳实践学习;第二个 B:Basic way,掌握基本的方法论。S:Stop doing list,不要做什么。努力重复的做以上三点,就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
美团是比较注重基础认知、方法论和工具的一家公司,内部也有针对各个岗位从低阶到高阶非常系统、完整的培养体现和课程,这些对刘铭哲的影响很大。
好产品经理该具有的特质
刘铭哲认为,好的产品经理应具备三个核心能力:
洞察本质的能力。能抓准需求背后真正要解决的痛点;
推动项目落地的能力。包含两个子项:整合资源做系统和项目推广落地,还有复盘能力;
专业能力。能找到核心痛点,能整合资源做事,最后得能给出好的解决方案,彻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算是合格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的定义最早来自于宝洁,后来才引入计算机领域,初期叫品牌经理,是负责整个产品的全流程管理,本来就是一个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位。
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就是公司的 CEO,比如乔布斯、马化腾、雷军、周鸿祎等都曾表达过类似的说法。
去年 6 月,以产品著称的腾讯公司在内部对产品经理这一职位进行了规范,产品经理被赋予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刘铭哲认为,这只是某个阶段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做了新的规范。
在各个子领域,不同的业务线、功能模块、功能点又有不同的产品经理在负责,各个层次的产品经理要求本就不一样。所以刘铭哲觉得,职位规范并不是对产品经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像是对不同的产品经理的要求做了明确划分和阐述,对各个产品经理认知自己所在的阶段能力提供了更清晰的目标。
如何改善产品经理的口碑?如何解决产品经理的焦虑?
现在互联网上很多言论在唱衰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圈子里的焦虑感也与日俱增,刘铭哲觉得导致这些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 总体能力水平由于数量增加而下降。上面讲过产品经理本就是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职业,各大公司也认识到了产品的重要性,招聘的 HeadCount 也就相应的变多,难免鱼目混珠,水平参差不齐。
2- 能力初级的产品经理很多,影响大家对产品经理的整体认知。很多产品经理就是功能狂人,缺少对需求是否合理的判断,也缺少能给出更好解决方案的能力,只能认为把业务需求做成系统就是产品的主要工作。这样不但没有提升系统的能力,反而有负面效果,被人诟病。
3- 以取得好的业务成果作为判断产品能力的评判标准。
取得好的业务成果=好的系统+好的运营,系统和运营缺一不可,系统其实是业务管理意志的体现。很多业务同学经常把系统不好用, 不支持 XX 功能挂在嘴边,其实是没有梳理清楚业务规则给到产品。当然这与产品经理能力弱,没有弄清需求也有关系,与上面的两点结合,也算是自己给自己实锤了一下。
4- 解决方案说起来其实也比较简单,首先,练内功。锻炼找准自家公司和行业对当前及更高一层级产品的要求,产品的核心能力。其次,练外功。增加自己对所处行业的深层次了解,从实现业务需求变为解决业务问题,知道要做 What,先想明白 Why,再想 How。
程序员转产品经理优缺点共存
刘铭哲说,程序员和产品是两个不同的用人模型岗位——程序员是脑力和体力工作者(哈哈),而产品是脑力和嘴力工作者,两者有共通点也有区别。
刚入行的程序员转型做产品经理,没有形成比较强的工作特性,比较好转型。
但如果是资深的程序员,做产品的优缺点就比较明显。常见的优点:细节把握能力超强,很少会出现流程不闭环或者场景未覆盖的情况。对研发的实现方案也能给出很好的建议,甚至激动了还能拉出代码直接指出程序错误。缺点:对业务的判断往往不深,缺少行业的整体知识,过分关注细节而缺少对整体方向的把握。设计的产品特点也经常是希望系统能完美解决问题,忽视人的作用。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说白了还是转变思维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分清产研能力模型的区别,锻炼产品基本功。
多去业务一线,了解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摸清真实情况,减少臆测。
关注行业,学习其他竞对和同行的经验,开拓个人视野。
如果还想听更多产品专家的经验之谈,欢迎来了解PCon产品创新大会的演讲话题,邀请了苏杰、杨坤、刘少楠、陈怡静、王昀达等专家来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