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云协同 + WebIDE: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传统机器人行业多层级独立控制、子系统隔离壁垒高,设备缺乏开放性,各个子系统开发割裂,系统集成复杂等问题,导致机器人应用开发成本高,上线速度慢,缺乏智能,很难满足工业 4.0 时代,对机器人行业应用快速升级、智能化、万物互联的诉求。
华为云智能边缘计算生态经理欧争光
介绍基于 IEF 的边云协同流程
为了改善这一的现状,让机器人应用开发、测试更容易,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张华良研究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戴文斌团队有针对性的推出了业界首创的基于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双模式的编程环境与运行环境,它支持 IEC 61499、IEC61131-3 LD/ST/FBD、C++、JavaScript 等多种语言,能满足实时控制、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人机界面等多种边缘应用编程需求,并提供 webIDE,用户可快速灵活的开发智能机器人应用。
华为云智能边缘计算生态经理欧争光表示:
目前,该研发平台与 IEF(华为云智能边缘计算平台)和 IEM(智能边缘市场)结合后,既可在云上运行该环境,也可以将该环境下发到边缘计算节点,实现本地编程 + 远程调试,让机器人应用的开发调试更加容易,节省研发时间 30%以上。
边云协同 + 全栈 AI:让机器人应用更智能 任务执行更精准
IEF 除了与上述研发环境相结合,大幅提升机器人应用的研发效率外,还能通过与华为云上 10+云服务进行联通,依托华为云软硬件全栈 AI 能力和强劲的基础设施层,并借助瑶光的全域调度能力,让机器人可以从云上源源不断的获取充足算力,满足机器人运行过程中,海量数据实时运算、业务模型快速训练的诉求,让机器人应用更智能、任务执行更精准。
同时,IEF 不仅支持华为 Atlas500 智能边缘小站和 TaiShan 服务器,还支持个人电脑、x86 服务器、GPU 工作站等,得益于 IEF 容器化、轻量化、边云协同等能力,这些设备可以秒变强大的机器人控制器,集 AI 推理、大数据分析、边缘嵌入式编程、实时运动控制运行时环境于一身,进一步加速机器人应用的上线、训练模型和数据实时更新,实现机器人智能的快速迭代升级。
华为云智能边缘平台 IEF 让 AI 触手可及
华为云智能边缘平台 IEF 基于 KubeEdge 和 Kubernetes 生态构建,将云原生的技术应用到边缘计算,为企业提供具备极致轻量、边缘智能、强劲算力的云原生边缘计算平台,除了上述的边云协同和硬件异构能力外,还有更多强大、实用的特性:
极轻极简:支持轻量化容器和函数管理,最小可支持 128MB 边缘硬件;极简运维,百万节点快速接入、统一监控运维
边云协同:云端训练、边缘推理,将 40+AI 算法延伸到边缘, 让带宽不再成为使能 AI 的瓶颈;
安全接入:边云之间除了支持互联网方式接入外,还支持 VPN、云专线,提升网络安全,同时多级证书管理、一机一证书,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通信的安全。
离线自治:在边缘断网或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业务本地自治,提升业务的连续性。
开放生态:北向通过智能边缘市场 IEM,汇聚边缘 AI 生态,赋能产业 ISV。
除了应用于机器人,华为云智能边缘平台(IEF)还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等行业,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边云协同解决方案。
本文转载自 华为云产品与解决方案 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fu9LMH5AvGKITwYt3riX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