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组织团队

2014 年 9 月 19 日

“最优秀的架构、需求和设计都出自自组织团队(self-organising)之手”,敏捷宣言(Agile Manifesto)如是说。这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什么是自组织团队?为什么我们需要他们?自组织团队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种团队模式脱颖而出?

令人惊讶的是,关于自组织团队的定义以及如何高效地支撑他们的资料很少。组织发展咨询师 Sigi Kaltenecker 和敏捷教练 Peter Hundermark 正在编写一本小册子,名字叫《领导自组织团队》,这本书将由 InfoQ 于 2014 年年底出版。

书中的一系列文章中将向读者阐述这个主题,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第一篇的题目是《什么是自组织团队?》,本文的关注点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自组织团队?”,而第三篇和最后一篇文章的主题则是《如何领导自组织团队》。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组织团队?

从 1980 年代以来,我们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 政治变迁,比如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解体;
  • 社会变迁,比如很多国家愈演愈烈的人口迁移,以及不断提高的教育水平;
  • 人口变迁,西半球不断提到的预期寿命和不断降低的出生率见证了这一点;
  • 环境变迁,主要指的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 技术变迁,比如医学、生物和通讯技术,催生了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译者注:意为自幼就熟悉信息技术的人);
  • 经济变迁,从股东利益至上,到所谓金砖四国的出现,再到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所有这些改变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 挑战。一个组织已经无法自主选择是否要应对这些挑战。必须要做出改变。保持现状的想法就好像试图留住秋天的落叶。一个组织要想成功,它必须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带来的机遇,同时对危机有足够的准备。换句话说,一个组织必须得跟上当前市场的要求,甚至要领先一步。这很困难,因为市场变幻无常。今天的宠儿,明天可能一败涂地。昨天赖以成功的因素,一夜之间可能成为负担。

“业务敏捷性(business agility)”被证明是一个组织在二十一世纪获得成功的诀窍。改进和革新很久以来就是组织单位的必修课。手上的机会要充分利用,新的可能性要充分挖掘,竞争优势要逐步建立。

对于以上很多问题来说,自组织的敏捷团队看起来都是一剂良药。这种团队听说能:

  • 获得更好的结果
  • 传递更多的商业价值
  • 比微观管理(micro-managed)的团队更加高效地协同工作
  • 学得更快
  • 工作中有更大的动力和乐趣
  • 带来更高的回报

管理者们都忙着在想象自组织团队的样子,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盲点:自组织不仅是一种团队形式,更是一种管理手段。传统的“命令并掌控”的管理手段已经水土不服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对敏捷性的要求。沉闷的官僚机构、令人窒息的控制系统、毫无意义的规划和绩效管理是这种水土不服的几个症状。

根据当代的一些研究,比如德勤领先创新中心的变化指数(The Shift Index),五个雇员中只有一个会全身心投入工作,75% 的雇员缺乏动力和激情,只有 15% 的团队才能完全展现他们的潜力。此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变革疲劳症”(译者注:对组织的不断调整表现出冷漠和消极),因为很多变革动议最终都无法达到预想的目的。通常这种动议得到的回应是,“千万别再搞了”,而不是成员的积极投入。虽然没有广泛的数据支持这一点,但是各种采样调研显示,60% 到 80% 比例的项目都终结于此。

这种令人沮丧的失败率有很多原因:缺乏透明性、同时实施太多的变革、变革推动者太弱势、缺乏反馈机制,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太过沉湎于项目计划细节、预设的里程碑和明确的结果。不幸的是,我们身边的这些动荡,在无情地嘲弄着我们的那些计划和预测。正如 Meg Wheatley 试图唤醒我们的话:“我们不能再用旧世界的地图去征服新世界了。”

我们来看看上个世纪典型组织的特点和现代观点的对比,借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哪些变革是势在必行的。

二十世纪 二十一世纪 组织是中央集权下的各种功能的集合体 组织是一整个系统 组织中的各种因素因果关系是可以预料的 复杂的关系网络 中央集权式的协调和控制是必须的 分散式的各种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流程 等级制度和官僚机构 精简的层级网络 股东利益至上 平衡各利益相关方 追求短期利润 通过不断改进和变革,追求长期的成功 变革被动地受项目驱动 变革被视作长期的,顺势而为的行为表一:组织的典型特征

这个表概括了 Russell Ackoff 早在二十五年前指出的机械性思考和系统性思考的一些关键区别。尽管这个表格有点极端化,它还是指出了过去和面向将来的两类领导技能所需要的系统性环境。这两种占主导地位的组织特征分别认同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管理和领导模式带来的价值观和原则:功能化还是全盘布局,一成不变的因果关系还是复杂的思考,行政干预还是不断变革,股东利益至上还是平衡各方利益,把变革看作迫不得已的事还是所有业务的驱动力。

这样,在前一种已经固化的业务流程中,它的管理者必须自己一手设计出一个高绩效的团队。他必须有能力设定明确的目标,建立决策模式,调配资源。糟糕的是这种机械化模式所倡导的原则和价值观至今仍然大行其道。他们还是用旧学院式的实践原则领导着很多企业——甚至更糟,在大学中依然教授着这些理念。尽管我们身边不断出现新的挑战,传统的 MBA 仍被认为是担任经理人的关键资本。

__ 在业务管理中,应对当前的挑战真正需要的是哪些东西?__Jeremy Hope 和 Robin Fraser 是颇具影响力的机构——超越预算圆桌会议(Beyond Budgeting Round Table,参考这里)的创始人,他们说:“对于今天的大多数组织来说,决定它们是否能成功的因素已经变了,它们的策略也在改变中,但是它们的管理流程、领导风格和文化远远地落在后面。”

这引出了问题,面向未来的领导力模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面对当前挑战需要哪些能力?为什么我们认为高效地领导一个自组织团队是二十一世纪成功的关键?支持而不是阻碍自组织团队,这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技能和技术?在上个十年中,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得到了很多答案。从各种现代著作,以及从我们自己的咨询经验中,我们看出了一些共同的观点:

  • 提倡自我控制的现代文化取代了旧式的命令和控制手段,对整个组织范围内对协调的需求,也不失视野。
  • 新型的面向关系网的领导方式,与面向层级的管理方式并存,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专家资源,最后但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能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 如果管理者还是想控制人员和行动,限制团队成员的自由,禁止局部的变革,那么他们就是在为组织的生存掘墓。
  • 专注于自我控制,是表达对知识型工作者的尊重,以及充分利用他们能力的唯一途径。
  • 鼓励分散式的决策,同时,运用可视化管理了解全局、建立快速反馈通道、精心选择团队绩效指标能使各个团队更加齐心,并激发他们内在的驱动力。
  • 集权化的“英雄式管理”,围绕一个独裁者转的角色模型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后英雄时代的“团队领导方式”,这种方式构建在相互关系以及快速反馈之上。

理论和实际都说明了,我们的“旧地图”就是组织机能失调的源码——大量企业病的根源。一方面这些“旧地图”大大削弱了士气,工作倦怠和离职的人越来越多,关键人物也会离开,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独战大风车(译者注:《堂吉诃德》里面的典故)。这结果往往是,公司的目标和员工的兴趣背道而驰。难怪企业的平均寿命连二十年都不到。另一方面,管理者们被迫承认了一个基本的悖论:他们个人要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化系统的行为负责,而他们其实根本无法控制它。在一个动荡的环境中,管理不可避免地要去应对无穷无尽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风险。

内外部各种因素都表明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一个组织的运营方式。为了变得更敏捷,我们必须把权力和权威交给贴近客户的人。我们必须充分授予他们信息,给他们时间思考、学习并改进。同时结构性成本必须要砍掉,官僚机构即使不能完全消除,也要精简。这种努力的正确关键字正是精益。

要达到这些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授权给我们的团队。我们必须让他们竭尽所有的专业能力,不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还要自我监督和控制,自己做决定,甚至设计自己的流程。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尊重。正如德鲁克在三十年前所指出的那样,知识型工作者,比如 IT 专家,必须要有自主权。我们的经验表明,高效利用资源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团队培训和组织变革的问题。同理,自组织团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崛起的。自组织对赖以生存的土壤本身就有各种苛刻的要求,更不用说还时常被微观管理所妨碍,也受累于缺乏工作流程设计,所以想利用自组织流程,必须进行彻底的变革。如果有效授权可以和“自由乘以能力”划等号,那么我们在学习新事物的同时,也要抛弃旧模式。

这个等式提醒我们,自组织不是一项技术流程。尽管我们需要处理大量的结构性问题,但人的情感始终牵涉其中:正面情感包括骄傲、激动和乐趣,但也有负面情感,比如困惑、不确定以及恐惧。这两类情感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变革过程中的典型反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事情牵涉到权力转移的时候,管理和团队情感两方面的问题,都是矛盾心理的体现,这不足为奇。当我们撼动人们赖以构建自尊的基石(比如角色、职责、资源)时,总是有些人会感到一败涂地,而有些人则感到困惑。变革管理的先锋 Doppler 和 Lauterburg 向我们展示,在实施变革之前,先问自己三个基本问题:

我需要这么做吗?我是否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自组织团队?这样的团队对我们来说是必须的?还是有其他选择?我们希望从自组织团队身上得到些什么? 我有能力做这件事吗?我有能力处理自组织团队带给我们的问题吗?我们有成为自组织团队所需要的所有技能吗?我成功的几率有几成?在新的条件下,做到什么算是成功? 我想这么做吗?自组织有意思吗?它能带给我什么?是否有可能失去一些东西:金钱、关系、职业前景?我预计能从变革中有所收获吗?

“我们都同意改进,但为什么必须要变革?”,最近,一个运营团队的某个成员说出了很多人面对自组织流程的矛盾心理。这些流程不能简单地施加上去,而是自始自终都需要专业指导和变革管理。

  • 深刻的信息——为什么需要自组织?
  • 清晰的预期——如何衡量成功?
  • 专业的帮助——如何领导转变?
  • 培训和教练——你应该懂哪些知识?做哪些事?

结论

我们观察到,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所以我们需要“业务敏捷性”。我们赖以运营组织的“旧地图”已经失效了。我们需要基于系统性思考的“新地图”。向知识型工作者授予权力,给予自主权,是激发和保持他们工作动力的重要因素。一个由教练型领导带领的自组织团队将会是整个运营系统的核心。

如果我们同意自组织团队就是我们需要的和想要的,那么接下来的挑战就是发现建立自组织团队需要哪些领导技能,以及领导人需要什么样的抱负才能获得这些能力。我们将在这个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和最后一篇《如何领导自组织团队》中探讨这个话题。

参考资料

  1. Ackoff, Russell L. (1986). Management in Small Doses. Wiley.
  2. Beyond Budgeting Round Table | Beyond Budgeting Institute (2013).
  3. Deloitte Center for the Edge | The Shift Index (2013).
  4. Denning, Stephen (2010). The Leader´s Guide to Radical Management: Re-inventing the Workplace for the 21st Century. Jossey-Bass.
  5. Doppler, Klaus & Lauterburg, Christoph (9th Edition, 2000). Change Management: Den Unternehmenswandel gestalten. Campus Verlag. [in German].
  6. Drucker, Peter (2001).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HarperBusiness.
  7. Hackman, J. Richard (2006). Leading Teams: Setting the Stage for Great Performances. Harvard Business Press.
  8. Hope, Jeremy, Robin Fraser (2003). Beyond Budgeting: How Managers can Break Free from the Annual Performance Trap.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9. Katzenbach, Jon R. and Smith, Douglas K. (2002). The Wisdom of Teams: Creating the High-Performing Organization. Collins.
  10. Wheatley, Margaret J. (2006). Leadership and the New Science. Berrett-Koehler.

关于作者

Sigi Kaltenecker是维也纳 Loop Consultancy 公司的联合总经理,他致力于帮助个人、集团和组织成功应对他们面临的专业挑战。他是一名经过认证的 Scrum Master,Kanban 培训专家以及 PAM 的联合编辑。Sigi 和他人合著的英文书“Kanban in IT: Creating a cultur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将会在 2015 年出版。你可以通过 @sigikaltenecker 来联系他。

Peter Hundermark是一名经过认证的 Scrum 教练、培训师,同时还是 Scrum Sense Kanban 教练。他专注于组织发展,变革管理和领导力培养,将敏捷带给各个行业。他是“Do Better Scrum”的作者。你可以通过 @peterhundermark 来联系他。

查看参考原文: http://www.infoq.com/articles/why-need-self-organizing-teams

2014 年 9 月 19 日 18:053571
用户头像

发布了 77 篇内容, 共 30.5 次阅读, 收获喜欢 18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OPPO安全重磅出击 剑指安全与隐私保护

OPPO安全

安全 隐私保护 个人隐私安全 OPPO安全

真爽!蚂蚁金服大牛整理SpringBoot+Cloud离线版

996小迁

架构 面试 springboot SpringCloud

架构师训练营第 1 期 第 6 周作业

李循律

极客大学架构师训练营

大企程序员亲身经历告诉你,CRM系统,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Philips

敏捷开发

架构师训练营第六周作业

邓昀垚

极客大学架构师训练营

深圳区块链支付系统开发公司,USDT支付系统优势

135深圳3055源中瑞8032

快速掌握并发编程---细说ReentrantLock和AQS

田维常

后端开发

快速掌握并发编程---Thread常用方法

田维常

后端开发

央行数字货币亮相 吹皱一池春水

CECBC区块链专委会

数字货币 银行

2020年区块链行业十大趋势

CECBC区块链专委会

区块链 技术人才

MySQL数据库开发中的6个“避免”

田维常

MySQL

容器、Docker、虚拟机,别再傻傻分不清

华为云开发者社区

容器 虚拟化

快速掌握并发编程---基础篇

田维常

并发编程

数字货币钱包系统开发公司,区块链多币种钱包

135深圳3055源中瑞8032

积极参与数字货币等国际规则制定,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CECBC区块链专委会

疫情 经济

快速掌握并发编程---synchronized篇(上)

田维常

并发编程

快速掌握并发编程---线程阻塞与唤醒

田维常

并发编程

十八般武艺玩转GaussDB(DWS)性能调优(三):好味道表定义

华为云开发者社区

数据 分布式存储

快速掌握并发编程---synchronized篇(下)

田维常

并发编程

快速掌握并发编程---深入学习Condition

田维常

并发编程

广东数字货币交易所开发公司,场外OTC交易所搭建

135深圳3055源中瑞8032

快速掌握并发编程---深入了解volatile

田维常

后端开发

快速掌握并发编程---CountDownLatch原理和实战

田维常

并发编程

LeetCode题解:90. 子集 II,递归+for循环+回溯,JavaScript,详细注释

Lee Chen

算法 LeetCode 前端进阶训练营

架构师训练营第六周总结

邓昀垚

极客大学架构师训练营

2020年9月公有云性能评测:UCloud、腾讯云屈居二三名,冠军竟然是它?

BonreeAPM

云计算 公有云 评测 排行榜

快速掌握并发编程---Semaphore原理和实战

田维常

并发编程

快速掌握并发编程---ArrayBlockingQueue 底层原理和实战

田维常

并发编程

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敏捷之力

力软.net/java开发平台

敏捷开发 低代码

科大讯飞翻译系统变身“随身翻译官”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

Talk A.I.

企业CRM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Learun

敏捷开发

InfoQ 极客传媒开发者生态共创计划线上发布会

InfoQ 极客传媒开发者生态共创计划线上发布会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组织团队-Inf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