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on 演讲火热征集中,快来分享技术实践与洞见!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提升海量用户极致体验的 Hybrid 架构设计(原理篇)

  • 2020-02-21
  • 本文字数:4230 字

    阅读完需:约 14 分钟

提升海量用户极致体验的Hybrid架构设计(原理篇)

一、引言

随着 Web 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Hybrid 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最主流最常见的方案。一套好的 Hybrid 架构方案能让 App 既能拥有极致的体验和性能,同时也能拥有 Web 技术灵活的开发模式、跨平台能力以及热更新机制,想想是不是都鸡冻不已…本系列文章是美图公司在这方面实践的一个总结,包含了原理解析、方案选型与实现、实践优化等方面。


大家可以到 github (https://github.com/xd-tayde/blog/blob/master/hybrid-1.md)上和作者进行讨论哈!

二、现有混合方案

Hybrid App,俗称混合应用,即混合了 Native 技术 与 Web 技术进行开发的移动应用。现在比较流行的混合方案主要有三种,主要是在 UI 渲染机制上的不同:


1.基于 WebView UI 的基础方案,市面上大部分主流 App 都有采用,例如微信 JS-SDK ,通过 JSBridge 完成 H5 与 Native 的双向通讯,从而赋予 H5 一定程度的原生能力。


2.基于 Native UI 的方案,例如 React-Native、Weex。在赋予 H5 原生 API 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 JSBridge 将 js 解析成的虚拟节点树( Virtual DOM )传递到 Native 并使用原生渲染。


3.另外还有近期比较流行的小程序方案,也是通过更加定制化的 JSBridge,并使用双 WebView 双线程的模式隔离了 JS 逻辑与 UI 渲染,形成了特殊的开发模式,加强了 H5 与 Native 混合程度,提高了页面性能及开发体验。


以上的三种方案,其实同样都是基于 JSBridge 完成的通讯层,第二三种方案,其实可以看做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不同的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应用的混合程度。因此,JSBridge 也是整个混合应用最关键的部分,例如我们在设置微信分享时用到的 JS-SDK,wx 对象便是我们最常见的 JSBridge:


三、方案选型

任何技术方案的选型,其实都应该基于使用场景和现有条件。基于公司现有情况的几点考虑,在方案一上进一步优化,更加适合我们的需求。


  • 需求 Web 技术 快速迭代、灵活开发的特点和线上热更新的机制。

  • 产品的核心能力是强大的拍照与底层图片处理能力,因此单纯的 H5 技术能做的事非常有限,不能满足需求,通过 Hybrid 技术来强化 H5 ,便是一种必需。

  • 公司业务上,并没有非常复杂的 UI 渲染需求,而且 App 中的一系列原生 UI 组件 已经非常成熟,因此我们并不强需类似 RN 这样的方案。


因此,如何既能利用 H5 强大的开发和迭代能力,又能赋予 H5 强大的底层能力和用户体验,同时能复用现有的成熟 Native 组件,便成为了我们最大的需求点 – 一套完整又强大的 Hybrid 技术架构方案。

四、Hybrid 技术原理

Hybrid App 的本质,其实是在原生的 App 中,使用 WebView 作为容器直接承载 Web 页面。因此,最核心的点就是 Native 端与 H5 端之间的双向通讯层,其实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需要一套跨语言通讯方案,来完成 Native(Java/Objective-c/…) 与 JavaScript 的通讯。这个方案就是我们所说的 JSBridge,而实现的关键便是作为容器的 WebView,一切的原理都是基于 WebView 的机制。



4.1 JavaScript 通知 Native


基于 WebView 的机制和开放的 API , 实现这个功能有三种常见的方案:


  • API 注入,原理其实就是 Native 获取 JavaScript 环境上下文,并直接在上面挂载对象或者方法,使 js 可以直接调用,Android 与 IOS 分别拥有对应的挂载方式。

  • WebView 中的 prompt/console/alert 拦截,通常使用 prompt ,因为这个方法在前端中使用频率低,比较不会出现冲突;

  • WebView URL Scheme 跳转拦截;


第二三种机制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通过对 WebView 信息冒泡传递的拦截,从而达到通讯的,接下来我们主要从 原理-定制协议-拦截协议-参数传递-回调机制 5 个方面详细阐述下第三种方案 – URL 拦截方案。

4.1.1 实现原理

在 WebView 中发出的网络请求,客户端都能进行监听和捕获

4.1.2 协议的定制

我们需要制定一套 URL Scheme 规则,通常我们的请求会带有对应的协议开头,例如常见的 https://xxx.com 或者 file://1.jpg ,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我们这里可以将协议类型的请求定制为:


xxcommand://xxxx?param1=1&param2=2


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点的是:


(1) xxcommand:// 只是一种规则,可以根据业务进行制定,使其具有含义,例如我们定义 xxcommand:// 为公司所有 App 系通用,为通用工具协议:


xxcommand://getProxy?h=1

而定义 xxapp:// 为每个 App 单独的业务协议。

xxapp://openCamera?h=2

不同的协议头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样便能清楚知道每个协议的适用范围。


(2) 这里不要使用 location.href 发送,因为其自身机制有个问题是同时并发多次请求会被合并成为一次,导致协议被忽略,而并发协议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功能。我们会使用创建 iframe 发送请求的方式。


(3) 通常考虑到安全性,需要在客户端中设置域名白名单或者限制,避免公司内部业务协议被第三方直接调用。

4.1.3 协议的拦截

客户端可以通过 API 对 WebView 发出的请求进行拦截:


  • IOS 上: shouldStartLoadWithRequest

  • Android: shouldOverrideUrlLoading


当解析到请求 URL 头为制定的协议时,便不发起对应的资源请求,而是解析参数,并进行相关功能或者方法的调用,完成协议功能的映射。

4.1.4 协议回调

由于协议的本质其实是发送请求,这属于一个异步的过程,因此我们便需要处理对应的回调机制。这里我们采用的方式是 JS 的事件系统,这里我们会用到 window.addEventListener 和 window.dispatchEvent 这两个基础 API;


  • 1.发送协议时,通过协议的唯一标识注册自定义事件,并将回调绑定到对应的事件上。

  • 2.客户端完成对应的功能后,调用 Bridge 的 dispatch API ,直接携带 data 触发该协议的自定义事件。

  • 通过事件的机制,会让开发更符合我们前端的习惯,例如当你需要监听客户端的通知时,同样只需要在通过 addEventListener 进行监听即可。

  • Tips: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避免事件的多次重复绑定,因此当唯一标识重置时,需要 removeEventListener 对应的事件。

4.1.5 参数传递方式

由于 WebView 对 URL 会有长度的限制,因此常规的通过 search 参数 进行传递的方式便具有一个问题,既 当需要传递的参数过长时,可能会导致被截断,例如传递 base64 或者传递大量数据时。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新的参数传递规则,我们使用的是函数调用的方式。这里的原理主要是基于:Native 可以直接调用 JS 方法并直接获取函数的返回值。


我们只需要对每条协议标记一个唯一标识,并把参数存入参数池中,到时客户端再通过该唯一标识从参数池中获取对应的参数即可。

4.2 Native 通知 Javascript

由于 Native 可以算作 H5 的宿主,因此拥有更大的权限,上面也提到了 Native 可以通过 WebView API 直接执行 Js 代码。这样的权限也就让这个方向的通讯变得十分的便捷。


  • IOS: stringByEval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

  • Android: loadUrl (4.4-)

  • Tips: 当系统低于 4.4 时,evaluateJavascript 是无法使用的,因此单纯的使用 loadUrl 无法获取 JS 返回值,这时我们需要使用前面提到的 prompt 的方法进行兼容,让 H5 端 通过 prompt 进行数据的发送,客户端进行拦截并获取数据。

  • Android: evaluateJavascript (4.4+)

  • 基于上面的原理,我们已经明白 JSBridge 最基础的原理,并且能实现 Native <=> H5 的双向通讯机制了。

4.3 JSBridge 的接入

接下来,我们来理下代码上需要的资源。实现这套方案,从上图可以看出,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JS 部分(bridge): 在 JS 环境中注入 bridge 的实现代码,包含了协议的拼装/发送/参数池/回调池等一些基础功能。

  • Native 部分(SDK): 在客户端中 bridge 的功能映射代码,实现了 URL 拦截与解析/环境信息的注入/通用功能映射等功能。


我们这里的做法是,将这两部分一起封装成一个 Native SDK,由客户端统一引入。客户端在初始化一个 WebView 打开页面时,如果页面地址在白名单中,会直接在 HTML 的头部注入对应的 bridge.js。这样的做法有以下的好处:


  • 双方的代码统一维护,避免出现版本分裂的情况。有更新时,只要由客户端更新 SDK 即可,不会出现版本兼容的问题;

  • App 的接入十分方便,只需要按文档接入最新版本的 SDK ,即可直接运行整套 Hybrid 方案,便于在多个 App 中快速的落地;

  • H5 端无需关注,这样有利于将 bridge 开放给第三方页面使用。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协议的调用,一定是需要确保执行在 bridge.js 成功注入后。由于客户端的注入行为属于一个附加的异步行为,从 H5 方很难去捕捉准确的完成时机,因此这里需要通过客户端监听页面完成后,基于上面的事件回调机制通知 H5 端,页面中即可通过 window.addEventListener(‘bridgeReady’, e => {})进行初始化。

4.4 App 中 H5 的接入方式

将 H5 接入 App 中通常有两种方式:在线 H5 和内置包 H5。


(1) 在线 H5,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我们只需要将 H5 代码部署到服务器上,只要把对应的 URL 地址 给到客户端,用 WebView 打开该 URL,即可嵌入。该方式的好处在于:


  • 独立性强,有非常独立的开发/调试/更新/上线能力;

  • 资源放在服务器上,完全不会影响客户端的包体积;

  • 接入成本很低,完全的热更新机制。


但相对的,这种方式也有对应的缺点:


  • 完全的网络依赖,在离线的情况下无法打开页面;

  • 首屏加载速度依赖于网络,网络较慢时,首屏加载也较慢;


通常,这种方式更适用在一些比较轻量级的页面上,例如一些帮助页、提示页、使用攻略等页面。这些页面的特点是功能性不强,不太需要复杂的功能协议,且不需要离线使用。在一些第三方页面接入上,也会使用这种方式,例如我们的页面调用微信 JS-SDK 。


(2) 内置包 H5,这是一种本地化的嵌入方式,我们需要将代码进行打包后下发到客户端,并由客户端直接解压到本地储存中。通常我们运用在一些比较大和比较重要的模块上。其优点是:


  • 由于其本地化,首屏加载速度快,用户体验更为接近原生;

  • 可以不依赖网络,离线运行;


但同时,它的劣势也十分明显:


  • 开发流程/更新机制复杂化,需要客户端,甚至服务端的共同协作;

  • 会相应的增加 App 包体积;


这两种接入方式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应该根据不同场景进行选择。

五、总结

本文主要解析了现在 Hybrid App 的发展现状和其基础原理,包含了


  • JavaScript 通知 Native

  • Native 通知 Javascript

  • JSBridge 的接入

  • H5 的接入


只有在了解了其最本质的实现原理后,才能对这套方案进行实现以及进一步的优化。接下来,我们将基于上面的理论,继续探讨如何把这套方案的真正代码实现以及方案优化方案,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作者介绍:郭晓东,美图前端工程师,一只有梦想、爱技术的前端程序猿。


本文转载自美图技术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6I0iF2oPSAJARxGVqtq6w


2020-02-21 22:512613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提升海量用户极致体验的Hybrid架构设计(原理篇)_行业深度_郭晓东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