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国环碳中和 CEO,TGO 鲲鹏会(南京)董事会成员,微信公众号「我是树上」作者。具有近 20 年的从业和创业经验,横跨传统软件、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游戏行业,在架构设计、团队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
张超的身上有很多的标签。他是跨界高手,从政务、游戏、投资到现在的碳中和,在每一段经历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信一万小时定律的他成为健身达人,成功将体重从 80KG 减到 64KG;他爱好写作,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输出内容,现已有三十余万字的作品积累。
“折腾”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代名词。在 2004 年加入用友后的 6 年时间里,他历任工程师、研发经理、研发总监、副总工程师,负责解决方案、产品研发、交付实施三个团队,这段经历让他在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双双得到大幅提升,进化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在创业路上的张超,也同样能够交出成绩优异的答卷。他创办的技术社区"机锋网"和游戏公司"其乐无限",分别被收购和并购;2017 年张超加入美篇任首席架构师,全面负责技术团队建设与管理,全线产品的系统架构设计与产品研发工作;
2019 年他再次破圈,从事投资和公司顾问工作,支持并参与数个产业互联网项目的早期投资,也为澳觅、魔盒、ZDNS、微医、趣链等公司提供顾问服务。
2021 年专注在产业互联网项目投资的张超意识到,工业、产业领域蕴含着大量机会。每项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到能源,而此时国家也在推进“双碳”战略,因此张超便顺势入局碳产业赛道——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移动互联等技术为基石,打造新一代能源双碳互联网平台、提供智慧能源碳中和解决方案。
角逐“双碳”赛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占全球碳排量的 30%,这也意味着在零碳转型中势必将催生出巨大的市场机遇。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分析,未来 30 年中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在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规模就将达到 100 万亿元。在科学技术上,低碳产业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l、5G 等技术深度融合,拓宽相关技术的应用空间与场景。
张超表示,“低碳”理念未来将全面渗透至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就如同现在的互联网。比如,碳普惠的实施,让个人节约电的同时获得收益;工业实现降碳,需要研发新技术和低碳材料;在能源侧,企业可以采用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来替代煤气、火电等传统能源。由于碳产业覆盖范围极大,今后与其相关的核心技术和材料研究方面的突破,有机会带动整体经济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迈进。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需要国家、企业发力,还少不了市场这只手的支持。中国碳交易市场较欧美市场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管政策有待完善、金融化程度有待提高、市场主体有待丰富。
此外,中国的碳汇市场也并不完整和成熟,具体表现在参与程度和覆盖范围都很小,配额市场只有 2000 多家企业,可买标的太少。即使可以通过中国自愿减排市场(CCER)来补充企业的配额,也仍旧十分有限。
根据生态环境部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 CCER 对应清缴碳排放配额进行部分抵消,不同试点省份抵销比例略有不同,一般在 5%-15% 之间。这就意味着企业如果有 1 亿吨碳排放量,只能通过 CCER 购买 500-1500 万吨进行抵消,可谓杯水车薪,导致 CCER 交易不活跃。
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一定程度上可以类比期货市场和沪深股市,但现有碳交易市场与其相距甚远,需要政府逐步完善政策法规、业务规范、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面、衔接有序的完整体系,推动碳市场活跃、有序的进行交易。
构建新型能源互联网平台,推动双碳目标达成
“双碳”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说是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革命或转型。随着 5G、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益成熟,新型能源互联网正在逐步走向现实,助力双碳目标达成。新型能源互联网也是新基建在能源领域的关键。
张超表示,国环碳中和的“新型能源互联网”与现有的能源网络相比,其主要特点是“泛在计量”,即无所不计量。平台对所有水、电、油、汽、煤、热等能源的消耗、碳排放量和排放形式等进行统计后,以 1+N+X 的形式——用 X 种策略组合满足 N 个场景下的需求,并通过一个平台进行管理,平台可自动生成策略执行低碳改造、策略实施等,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碳表系统图示
在双碳产业链上,国环碳中和拥有完整的上中下三游。上游通过“碳表”,盘查区域、企业或工厂的碳排放。该设备可以远程运维,无需人工介入,全程自动采集、上报、核准、计算数据,自动交叉校验,内嵌算法实时分析,按需输出月、季、年碳排放报告。
中游统称低碳工程,分为节能、清洁能源替代和工艺改造三部分。节能是指节约电、水、煤气、油等能源;清洁能源替代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设计低碳工程系统性建设方案,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工艺进行改造,是将生产工艺中的原材料换成低碳材料,或用低碳的加工方法改造。
下游为碳资产服务,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如碳基金、碳债券、碳抵押、碳回购、碳托管,或者参与 CCER、绿证项目、绿电集采、碳票项目、CDM 等项目开发,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算法,汇总能源指标,将不同个人、企业减少的碳排放,化零为整的进行集中交易。
碳盘查系统图示
国环碳中和的上中下游之间,可分散服务、也可相互承接,主研产品有碳表、碳能云、低碳工程系统性建设方案,业务范围包括分布式能源、低碳园区、低碳工厂、 绿色校园、碳资产管理、能源数字化、碳咨询核查等。
本轮能源转型将形成不同于化石能源时代的产业进化逻辑,更强调生态约束,更贴近用户需求,更突出跨领域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多轮驱动。新型能源互联网是高质量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加强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将是关键。
打造专业团队,助力客户成功
推动碳产业链发展的核心是科技与知识的进步,人才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只有选好人,打造出专业的团队,才能更好地成就客户。
碳中和行业属于新兴领域,缺少专业人才,学习能力成为张超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据他介绍,去年下半年从中央到各省厅至少发布 100 余份文件,团队每周都需要学习、分析;客户遇到难题也会收集起来,大家轮换解题、探讨,直到找出最优解。除了学习能力,拥有广泛的兴趣也是张超认为的“人才”标准之一,他认为这样的人愿意破圈,也更愿意接受挑战。
在团队管理上,他认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是关键。团队成员工作内容可以“杂”一些,但不能没有侧重,具体事情必须要有负责人;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容错度。前期带领团队推进业务时需要保持耐心,在执行过程中给员工成长空间,只有他们真正成长起来了,团队领导者后期才会省心。
团队在成就客户方面,需要挖掘不同客户的内在需求,调动其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是关键。比如,很多企业客户的减碳压力并不大,格外关注其中的经济性。以前的节能减排只是节省电费,但国环碳中和通过自身上中下游产品和服务,不仅帮助企业省电,还能将省下来的电变成碳收益,企业参与节能减排的动力就会明显增强。
政府在打造的低碳科技园区时,除了要省电节碳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其打造成一个示范标杆。所以此时的改造成本可以稍高一些,尽可能让碳排放降低,使其更具示范效应。张超表示,客户的单位性质不同,诉求也会不同,需要结合各自需求点来帮助客户实现节能降碳。
“成就客户就是在成就自己。”在张超眼里,成就客户不是把产品卖给客户,而是让客户真正使用起来,并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价值。因此,国环碳中和以“开放、协作、诚信”为基石构建生态圈,并在精神上保持“艰苦奋斗”、在前进路上保持“批判和自我批判”这两个价值观,更好地帮助企业不断成长,在国家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之路上,贡献自身的力量。
原文链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