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尤为突出,全球社会面临着提升产业同时降低碳排放的两难困境。作为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近期举办了 2024 年 “双擎并进,数智新生” 创新峰会,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探讨了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机遇,并分享了施耐德电气的战略、理念和成果。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分享洞察
尹正表示,当前,气候变化、能源转型、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等全球产业格局正在重塑,创新主导的 “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推动中国产业的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双转型”。 那么产业该如何应对挑战?尹正指出,“双转型”有公式可循,有工具可用,其中以数字化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是关键。
首先,数字化技术可以推进减碳和可持续发展。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表明,人类现有技术能够减少 70%的碳排放。其中,数字化贯穿从设计建造到运营维护的各个阶段,提高能源效率和流程效率,实现循环经济,追溯碳排放。而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电气化技术,比如电动汽车、电力热泵、新能源、储能,都能有效减碳,其运营的核心基础正是数字化。因此,数字化和电气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助力可持续发展,可以同时实现高效与可持续。
其次,创新技术全面提升效率,促进增长,强化产业韧性。根据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调研,数字化技术可支持各个重点领域的电气化程度大幅提升,在工业领域可达到 1.5 倍,而电气化对于能源效率和流程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效率提升,各大行业可以减少能源耗费,平均节能达到 30%,为企业实现增效降本,创造收益。
尹正还强调,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显著提升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提升流程效率和能源效率,助力产业增效减碳。以施耐德电气中国工厂为例,AI 视觉检测项目已经成功覆盖了中国区 10 家工厂,能够针对产品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AI 激光机预测性维护项目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防性维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机器维护成本。过去一年中,这些 AI 解决方案已经为工厂带来 400 万的直接成本节约。基于自身实践经验,施耐德电气也将其 AI 先进技术和应用,比如企业级一站式、场景化、开放性的 AI 模型生产与运维平台 EcoStruxure AI 引擎,结合其覆盖产品和资产全命周期的软件解决方案,为产业用户提供有力工具。
本次峰会上,不少行业专家也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情况及 AI 应用。在峰会举办的“AI 加速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新时代”影响力圆桌论坛上,据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骏分享,在药物研发领域,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的成效,已经在加速新药上市的过程中初露头角,AI 助力下,研发效率最高甚至可提升 50%。
马骏还强调,在创新药研发以及疾病的主动预防等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我们希望将来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对个体进行预防性的健康管理,这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愿景。”马骏说。
北京双鹤制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崇介绍,引入基于大模型和深度学习的检测系统,不仅能够检测到药粒,还能自动识别成品的质量。该系统的应用已经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订单采用率达到 30%。李崇表示,希望未来能在设备的整体操控上更广泛地采用人工智能,为制药行业实现真正的人机交互。
同时,参加圆桌讨论的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大区集团制造执行系统及电气自动化总工程师刘亚鹏也提出,雀巢在日常办公和生产制造中广泛推广 AI 应用,比如在生产制造中,利用 AI 进行质量监测,能够显著提升质量。“我们正在探索 IT 与 OT 的深度融合,通过 AI 技术识别机会点,实现降本增效和提高产品稳定性,”刘亚鹏说。
作为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同样在这一领域布局深远。目前,施耐德电气已经将 AI 技术广泛应用于视觉识别、预测分析、设备控制、工艺优化、能效优化、操作员培训等一系列具体场景,并积极引领产业生态进行联合共创,成为了 AI 技术的优秀“践行者”和“赋能者”。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根据施耐德电气多年的实践经验表示,“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数字化转型内驱力更强,同时呈现更务实、更融合、更开放的特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明确路径、修炼内功、善用技术、融合生态。这其中,AI 技术将展现出无限潜力。”
在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下,产业转型前路漫漫,挑战仍巨,但创新技术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巨大的动力和广阔的前景。峰会上,经济学家、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指出:“中国正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亟需以新的发展动力,激活新的增长点。科技创新已成为新时代的发展驱动力,尤其是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都蕴藏着无穷潜力,助力各大产业培育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先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