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 基金会成立七年首次在中国召开媒体沟通会,透露接下来的重点关注方向、最新试点项目以及 OpenStack Infrastructure 峰会即将落地中国的具体信息。
近日,OpenStack 基金会召开了成立七年来的首次中国媒体沟通会,会议透露其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 10 万多名社区成员,来自全球 187 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数百家公司。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OpenStack 基金会将重点推进 OpenStack、Airship、Kata Containers、Starlingx、Zuul 试点项目运行,着重关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边缘计算、容器架构及 CI/CD 等技术发展趋势,并计划于 11 月份在中国上海举办首届主要面向中国用户的 OpenStack Infrastructure 峰会。
2010 年,OpenStack 概念开始出现,这是当时业内唯一一个开源云技术项目。2012 年,OpenStack 基金会成立,致力于开始和推进一系列 OpenStack 项目,通过制定和发布一系列协调工具和流程,发展、壮大开源云计算项目,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开源云项目协作。
重点技术方向
OpenStack 基金会执行董事 Jonathan Bryce 表示,在云计算发展初期,大家认为其目的是将硬件虚拟化,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OpenStack 基金会发现在云端,硬件已经重新异军突起,自动化可编程对虚拟化和物理硬件来说同等重要。
开源技术对应用的各个层级都至关重要,这包括应用的整体架构、容器架构、底层基础架构等,这都是 OpenStack 基金会的重点关注对象。
长期以来,OpenStack 基金会遵循“4 个开放准则”——开源、开放式设计、开放式开发以及开放社区。OpenStack 社区不生产“开放核心”软件,而是致力于创造真正具有可用性和可扩展性能的开源软件;其次,软件采用开放式设计,在具体开发工作上是开放的,同时整个社区是开放的,包括后续软件许可和发布等都均以开放方式进行。
在这个准则下,OpenStack 基金会除了积极推动 OpenStack 项目之外,还致力于推动 OpenStack Infrastructure 开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开源基础设施实际上包括计算、存储、网络以及所有对于驱动云计算发展非常重要的计算功能和具体应用所必备的组成部分。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说,基金会需要确定集中资源重点投入的领域和范畴,因此对重点市场和领域进行了相应规划,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边缘计算、容器架构以及 CI/CD。
最新试点项目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基金会重点关注项目实施,找到核心且重要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基金会优先确定项目用途,确定哪些现存项目可用于解决这一问题,以此为基础集成其他开源项目服务于用户,进而开发出整套集成系统,通过测试验证确保此项目是一个完整集成的,技术相对成熟的开源系统,最后在对应领域进行应用。
众所周知,OpenStack 云计算项目是该基金会非常重要的一个成果,该项目 2010 年启动,目前已经比较稳定且成熟。据介绍,该项目正被全球数十万用户使用并搭建私有云或公有云,用户数量非常庞大,中国是这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
在 OpenStack 云计算领域,中国用户的体量非常巨大,比如国家电网、中国银联、中国移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都对 OpenStack 社区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基金会也进行了全球性调研,发现在 OpenStack 云平台上运行的计算核心或 CPU 规模已达到千万级。
除此之外, OpenStack 用户也非常活跃。据介绍,在上一个版本发布周期中,一年时间里约有 7 万次代码提交。目前,全球只有 3 个开源项目拥有这样的活跃度:OpenStack、Linux Kernel 和 Chromium。
除了拥有大量开发者和用户外,还有一些企业基于 OpenStack 推出了商业产品和服务。 根据 IDC 分析,去年全球基于 OpenStack 的商业市场规模达到 61 亿美元。OpenStack 基金会也在考虑针对用户的新需求推出相应试点项目,所谓的试点项目则是 OpenStack 基金会在社区重点发展的新开源项目。
基金会第一个试点项目是 Airship,该项目由 AT&T 公司启动,是一组可互操作性且松散耦合的开源工具,以完全声明式和可预测的方式提供自动化云配置和生命周期管理。
具体来说,Airship 主要描述的是数据中心内部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既有基础设施资源也有应用资源,将这些资源结合在一起可以对整个环境进行自动化配置。实际上,Airship 也是基于几个大的开源项目,包括 OpenStack 和 Kubernetes,用户能够以可重复和可声明的方式跨越多个站点部署和管理容器、虚拟机和裸机等基础设施环境,对大型数据中心升级和生命周期管理也具有一定价值。
第二个试点项目是 Kata Containers,该项目由英特尔和音速神童两家公司共同发起,旨在为容器工作负载提供隔离和安全运行优势。 Kata Containers 可用于轻量级虚拟机标准实现,可实现更强大的隔离, 同时占用较小内存空间,因此启动运行速度更快。目前,百度已正式启用 Kata Containers, 还有其他几家中国公司正在对 Kata Containers 进行测试。
在刚刚结束的 OpenStack 基金会董事会议上,董事们投票批准了 Kata Containers 成为基金会旗下的第一个新的顶级开放基础设施(Open Infrastructure)项目,这是该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此之前,基金会只有一个顶级项目——OpenStack,此次 Kata Containers 成为被 Confirm 的 Pilot Project,正式成为基金会顶级开放基础设施项目。
第三个试点项目是 StarlingX,一个功能齐全的分布式边缘云计算系统。StarlingX 项目可以实 现多个开源项目集成,包括 Kubernetes、Ceph、Collectd、QEMU 等,该系统提供了一 个可灵活部署、方便扩展且高度可用的边缘云软件平台,该平台可以采用分布式进行部署。目前,已有公司正式投入使用 StarlingX,还有一些在进行测试,包括中国联通在内的几家中国公司也参与其中。
第四个试点项目是 Zuul,一个 Git 驱动的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平台,该平台非常适合需要针对多个项目和系统进行门控测试驱动开源项目和软件开发组织。门控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领域还是比较新的概念,是指代码变更只有在通过一系列特定测试和审查后才会被接纳和采用。
通常情况下,持续测试指当软件开发人员提交了一段代码,系统会对提交部分代码按照一定检测频率或标准进行自动检测,比如每天或者每小时检测一次等。如果该代码出现问题,将会给整个开发工作带来极大问题,Zuul 的作用是当问题代码进入资源库时开始启动,避免因为某个人的问题代码而拖累整个开发工作。
技术峰会首次落地中国
在采访中,OpenStack 基金会中国社区经理李昊阳表示,事实上,目前国内很多政务云均采用基于 OpenStack 的解决方案。中国市场在云计算领域发展很快,也很有潜力,因此基金会特别重视 OpenStack 中国社区的发展,希望能够与中国企业、开发者和用户建立良好的社区生态,以此来进一 步推动中国开源云计算的发展。
根据市场报告显示,OpenStack 已成为中国私有云的事实标准,中国排名前 5 的私有云提供商中,有 4 家(华为、新华三、华云、EasyStack)基于 OpenStack 提供解决方案。在前 20%的私有云供应商中,有 13 家采用基于 OpenStack 的解决方案。
对企业用户来说,开源解决方案的采纳度相当高,国内企业和用户越来越有开源意识, 也充分认识到开源的重要性,普遍增加开源投入。 新的试点项目也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公司的努力,比如上文提到的 Kata Containers 技术贡献方就包括音速神童公司。在 Kata Containers 社区技术委员会中,中国企业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包括华为、百度等都有很多贡献,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社区项目的典型例子。
考虑到整个开源云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基金会决定将 OpenStack 峰会改为 OpenStack Infrastructure 开源基础设施峰会,并将于今年 11 月份在中国上海举办OpenStack Infrastructure 峰会第二场(第一场是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峰会),让全球开发人员到中国见面交流。
据李昊阳介绍,这并不是传统的技术博览会、技术展示或者说由供应商主导的活动,而是真正由开源社区驱动的技术峰会。 峰会活动主要分为两类:
技术研讨会,由社区挑选优秀用户及技术领先团队在会议上发表演讲,介绍其已经做了什么,正在从事哪些工作并分享开发或应用经验等。
实践工坊,虽然没有正式技术演讲,但开发者可以通过动手实践,就现有软件或者未来发展进行交流。
采访最后,李昊阳表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希望打破中国社区和全球社区之间的壁垒,让所有中国开发者可以更简单高效的与全球社区进行沟通,将散落在各个地区的使用 OpenStack 软件或对此有兴趣,但是没有渠道与基金会进行沟通反馈、参与贡献的开发者或团体聚集起来。此外,OpenStack 基金会今年也会做一些新项目推广,比如每个季度举办 meet up 活动,或在各城市做巡回分享等。
活动推荐:
2023年9月3-5日,「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北京站」 将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举办。此次大会以「启航·AIGC软件工程变革」为主题,策划了大前端融合提效、大模型应用落地、面向 AI 的存储、AIGC 浪潮下的研发效能提升、LLMOps、异构算力、微服务架构治理、业务安全技术、构建未来软件的编程语言、FinOps 等近30个精彩专题。咨询购票可联系票务经理 18514549229(微信同手机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