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关于架构和运维的关系
早上第一个观点碰撞,是因为晓征总看到我专栏图书上写的:“软件架构的目的是将构建和维护的成本降到最低,以及软件架构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为后续运维服务”的观点,感觉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其实,要说明的是,前半句是 Bob 大叔的《Clean Architecture》书中提到的,但是在这本书之前,我在专栏开篇词中也提到类似观点,也就是上面后半句的意思。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我的极客时间专栏开篇词。
第二个,运维与中间件的组织架构关系
如果按照第一个观点来讲,运维跟中间件团队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或者说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阶段,硬生生地分割开,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特别是在技术体系上,引入了分布式架构,应用做了服务化拆分,两者之间必须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相互补位。
这两者的关系,从 DevOps 变革的技术角度看,我认为是组织架构建设中最关键的关系。
如果运维仍然是独立的,不能往前走,中间件团队又没有树立起全生命周期运维的意识,导致的后果必然是,工具体系不完善,效率跟不上,三天两头出问题。
国外,类似 Netflix 和 Amzon,就是有一个云平台架构部,或者平台技术部,下设架构团队(中间件)+工具研发团队(运维 or SRE)。
我们蘑菇街其实也是类似这样的体系,这几年走下来,还是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第三个,未来到底还需不需要 PE?
这其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像阿里,工具平台足够完善之后,完全可以由开发自运维,而不是依赖 PE。
蘑菇街也有类似倾向,比如我们的持续交付足够完善后,现在发布环节完全不需要 PE 介入,开发自己发。
但是,跟晓征总讨论到,对于运营商这样关乎国计民生以及安全的企业,即使工具体系足够完备,也不会完全放开权限,非常核心的生产系统,该严格把控还是严格把控,PE 或运维的角色仍然非常关键。
这个观点,之前也提到过,传统行业,比如运营商和金融行业,双态运维,双轨模式运作。
所以,最终我们的碰撞出来的结论,PE 这个角色不会完全消失,需求数量会趋于平稳或者减少,但是作用会越来越关键。
特别是干了多年的老 PE,他们身上的专家经验和线上思维模式是最宝贵的,所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找到一些新的方向突破,PE 们的空间应该还是很宽广的。
这个问题,再延伸一下,就是运维的事情不会没有,随时随刻都有,只不过是开发干,还是运维做的问题,这个就取决于工具体系的完善程度。
阿里不是想学就能学得来的。
第四个,关于对第一、二个观点的理解问题
我也跟晓征总提到,这个观点,对于很多人来讲,不一定能理解,即使能理解,也不一定能接受,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个中原因,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
同时,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或许是顺其自然的过程,但是对于 IT 化程度很早,且很深的运营商来说,体制内的改革,就会显得更加异常的艰巨。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下浙江移动的 DCOS 体系,晓征总领导的,在业界内都是非常好的先进案例,更不用说在运营商体制内了。
最后,我的观点能够鲜明的表达出来,并能够成为助力一个组织内部变革的理论支持,还是非常开心的。
本文转载自成哥的世界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LOcUqGkUtd4zJoQBJrVk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