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问我,坚持写公众号给你带来的最大收益是什么?我回答,第一是迅速提升自我思考与总结的能力,并从 “能说会道” 升级为 “能说能写”,第二则是微信好友数从几百人升级到几千人,每逢网上出现奇异热点时 ,我都能买杯咖啡,拿个小板凳,静观朋友圈中喷出的各种观点,好不精彩。
程序员的朋友圈挺神奇的,有人飙代码,有人卖焦虑,有人秀肌肉,而有人却爱晒出参加各种技术大会的现场照片,或是与某某技术大咖在某会场的亲切合照,评语还必须写成 “某某大会圆满闭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才方显霸气,够上档次。
记得《蝴蝶效应》中说过,人做任何事都有其目的性,而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对自身或他人产生影响。
对于普通程序员而言,参加技术大会不仅有助扩展视野,了解行业的动态及发展方向,预览头部公司的研究成果,也有利于加深对技术行业新的理解,调整自己在技术研发的方向。
对于技术供应商来说,由于现在的技术会议参会人数基本都在五百人以上,而每个分会场人数均接近百人,出于商业的考虑,正是口碑传递的最佳时机,加个微信,混个脸熟,说不定一传十,十传百,瞬间变成全国人民皆知的品牌。
对于资深技术者而言,更是把大会现场当成基友聚集地,他们希望结交更多的讲师与不同领域的同行,因为这有助于拓宽自己的交际圈,更给了解不同公司的技术文化创造了契机。当然,如果有幸成为讲师,便能通过一次精彩的演讲获得更多的粉丝与追随者,因此有经验的老司机都跃跃欲试,对这种线下会议尤其重视,毕竟谁都不愿意放弃这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声望的好机会。这也难怪,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写出一手好文章的功力不是人人都具备的,而胡乱讲个好段子的本事却是与生俱来的。
总而言之,在爱凑热闹的小伙伴眼里,参加技术大会等同于私房菜调味剂,每天在高耸入云的商务楼中,看着冷冰冰的电脑,面对不讲理的产品经理,如能时不时将视角重心放在舞台上,把目光聚焦到那些光鲜亮丽的讲师身上,先不管他们说的好与坏,分享的干货是否有用,就算只是与素不相识的一群人看场演出,只要志同道合,哪怕它满路风霜,内心也是艳阳高照的。
无论参会的目的源自于以上哪种,只要你认真对待,相信每次都能有所收获。
可是,凡事都应适度,凡事都应取舍,如果你对质量有所追求,每年 QCon 与 ArchSummit 是你不二选择,如果你对某细分领域有所青睐,大可选择区块链专题、GOPS 等专题类大会。虽说这些大会地点均集中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但时间相对集中,无论精力还是必要性,都应合理选择。
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技术圈内有那么一批人,他们既不是技术供应商,更不是领域代言人,却几乎逢会必参,大到几千人规模,小到几十人圆桌讨论,内容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甚至是神经网络这样的探索性话题,你都能在朋友圈看到他们在现场晒出的照片。
他们常年泡在技术大会上,能学到些啥?对我来说的确无法理解,所以只能狭义的理解为,他们愿意时常与具有专业背景且有情怀的人在一起,听他们说话就能受用无穷,看他们吃饭就能获取高质量内容。
此情此景,让我联想到有许多人光买书,却不看书,一摞一摞的新书放在书房里,每天看着它们就觉得自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了。
这好心态,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本文转载自头哥侃码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LvAhsrymgAfvSPRA-OXgQ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