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on 演讲火热征集中,快来分享技术实践与洞见!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关于云技术混合架构的三个认识误区

  • 2015-09-23
  • 本文字数:2326 字

    阅读完需:约 8 分钟

_“_生命中最艰难的命题,就是弄清哪些桥梁能够通过而哪些不能。”

_–_大卫·罗素

我以一位负责以云服务为基础实现多种业务解决方案交付工作的 CIO 的身份表达自己对混合架构的观点。在过去五个月中,我有幸参与到十几次高层对话当中,交流对象包括多位来自大型企业的 CIO 与 CTO。以此议题为基础,我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我还阅读了大量与混合架构相关的文章与博文,但在我看来业界对于云环境下混合架构的认知仍然不够确切。

企业接纳云技术的理由可谓多种多样。云用户已经从灵活性增长、成本降低以及全球影响力改进等多个角度从中获益。在与多位 CIO 的交谈当中,我发现云技术切实帮助他们将原本无法转化为商业收益的宝贵资源改造成新的价值来源。换句话来说,基础设施管理已经由毫无特色可言的日常事务变成了其产品与服务构建、甚至是品牌知名度提升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 IT 部门目前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基础设施与运营管理机制。我曾与多位 CIO 进行交流,他们都希望能够尽快将基础设施迁移到云环境当中,但他们也意识到要让云技术真正以有意义的方式发挥作用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段旅程中,企业需要找到理想的途径以保持现有系统继续顺畅运作,同时最大程度发挥现有投资成果的潜在价值。在我之前的《企业的云之旅程》一文中,我讨论过企业应如何利用 AWS Virtual Private Cloud(简称 VPC)以及 Direct Connect 实现内部基础设施与 AWS 的对接,从而构建起混合架构。这样的混合架构对我而言最具实际意义,同时也成为众多企业在探索最大程度发掘云技术优势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必要步骤。

不过除此之外,关于混合架构的探讨也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内容。我发现目前市场上流行着三种认识误区,虽然初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在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后就会发现其根本站不住脚。这三类误区包括:

误区一:混合是一项永久性目标。

在这种观点中,永久性的表述有些太过绝对。大型企业由于拥有规模庞大的遗留系统而需要在较长周期中运行其混合云架构,其时间甚至可能长达数年。每一家企业的云旅程都会有所差别,而且每家企业都有着适合自己的推进速度。不过我真的很难想象在若干年之后,仍有大量企业继续运行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体系。虽然三年预期似乎显得太过激进,但我相信这一周期绝不会超过十五年。而且就目前来看,加快这一转变的推进因素有以下四点:
1. 云服务供应商所具备的规模化经济效应将随普及程度的持续提高而不断增强。而这些优势将以多种方式给云服务买家带来更具竞争力的回报。
2. 云技术在创新速度方面已经达到前所未有之水平。AWS 在 2014 年年内发布超过 515 项增强成果,这一创新规模相当于此前三年内每年成果的二倍。
3. 企业用于运行其业务流程(包括电子邮件、生产力、HR 以及 CRM 等)的技术方案开始越来越多地依托于云平台实现。
4. 能够帮助企业将现有业务迁移至云环境当中的技术与业务方案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大家可以查看 AWS Marketplace AWS 合作伙伴网络以了解详尽信息。

误区二:混合架构允许大家以无缝化方式在内部基础设施与云环境之间实现应用程序迁移。

从表面上看,一论调似乎颇具吸引力。它假定云与内部基础设施具备同样的容量水平。我确实发现不少企业在管理内部基础设施方面拥有出色的表现。但与此同时,很多企业正是出于在功能与容量方面受到内部设施制约的理由才开始尝试云服务方案,例如真正的弹性、安全性水平、按使用量计费以及持续性创新等等。如果利用混合架构来实现应用程序在数据中心与云环境之间的无缝化迁移,那么功能发挥空间将被束缚在最低水平。

误区三: 混合架构允许用户以无缝化方式在不同云服务供应商之间进行应用程序代理切换。

这种观点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值得深入探讨。企业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云解决方案满足其实际业务需求。其中通常包含一系列基础设施服务以及运行在企业内部数据中心之外(往往在 AWS 之上)的打包解决方案。这种处理方式完全合理,IT 管理者应该审视其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理想的解决工具。

最让我担心的是,企业可能陷入一种不切实际的预期陷阱,即希望利用架构实现单一应用程序在多家不同云服务供应商的平台之上无缝迁移。我很理解工程技术人员对这种效果的迫使需求——能够将不同云环境结合在一起协同运作,听起来确实极具吸引力。遗憾的是,这种思路往往会首先抵消掉企业在云环境下本该拥有的生产力提升效果。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迫使自己重新回归起点的愚蠢作法。相较于管理自有基础设施,大家现在需要面对多种不同基础设施方案之间的细微差别。与误区二类似,这同样将云技术的实际功能束缚在了最低水平。

我也很清楚,企业可能希望遵循这一思路保证供应商以坦诚的态度与之交流,并避免被锁定在单一供应商身上。一方面,我并不认为选择大型云服务供应商真会带来什么潜在风险,而且云计算业界的发展方向不太可能指向策略性运营策略。在另一方面,我认为还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此类问题。那些能够利用现有自动化技术打造应用程序架构的企业也将有能力可靠地再现其业务环境。这一最佳实践将帮助这类企业充分发挥云计算的弹性优势,并将应用程序从基础设施中加以解耦。如果处理得当,只要拥有令人信服的充分理由,企业完全能够在无甚负担的前提下在不同云服务供应商之间自由迁移。

技术决策有时候确实是个难题,而且作出的选择往往不够完美。但创建一套混合架构却用不着这样瞻前顾后。如果大家就这一议题有自己的观点,请在评论中与我们分享。


感谢赵锐龙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欢迎加入 InfoQ 读者交流群)。

2015-09-23 18:422443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从实时数据库转战时序数据库,他陪伴 TDengine 从 1.0 走到 3.0

TDengine

时序数据库 ​TDengine

IDO预售代币LP流动性质押挖矿系统技术开发

V\TG【ch3nguang】

出海 SaaS 企业增长修炼手册:聊聊 PLG 的关键指标、技术栈和挑战

Kyligence

数据分析 指标管理

Java IO 与 NIO:高效的输入输出操作探究

程序那些事

Java 程序那些事 面试秘籍

Mobpush智能化精准推送,助力求职者快人一步

MobTech袤博科技

智能推送

构建高性能物联网数据平台:EMQX和CnosDB的完整教程

CnosDB

开源 时序数据库 emqx CnosDB

ES6新特性(一)

阡陌r

JavaScript ES6 模板字符串 解构赋值

eth2.0质押挖矿机制系统开发部署逻辑【详情】

V\TG【ch3nguang】

定制化推送+精细化运营,Mobpush助力《迷你世界》用户留存率提升23%

MobTech袤博科技

智能推送

以数智化指标管理,驱动光伏能源行业的市场推进

Kyligence

绿色能源 数据管理

DeFi/NFT质押借贷(挖矿)系统模式开发

V\TG【ch3nguang】

Python - 字典4

小万哥

Python 程序员 软件 后端 开发

华为云应用中间件DCS系列—Redis实现(视频直播)消息弹幕

华为云PaaS服务小智

云计算 软件开发 华为云

手把手带你打一场时间序列实战—跑通baseline

打工人!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时间序列预测

Mobpush厂商通道回执配置指南

MobTech袤博科技

智能推送

EVE-NG安装设备组件

小魏写代码

Defi/ULAB质押挖矿开发Solidity语言丨ULAB质押挖矿系统开发技术

V\TG【ch3nguang】

Defi/LP云算力质押挖矿系统开发技术

V\TG【ch3nguang】

2023 Visual Studio Code 插件推荐:18 个提高开发效率的常用插件

小万哥

程序员 前端 vscode 后端 编辑器

景区旅游分销管理系统开发搭建

V\TG【ch3nguang】

城投行业融资迈向“筹融用管还评”卓越循环,用友Fast by BIP 很在行

用友BIP

Fast by BIP 城投行业

关于云技术混合架构的三个认识误区_服务革新_Stephen Orban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