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on】 如何构建高效的 RAG 系统?RAG 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范凯:一个二次创业者的失败

  • 2016-12-25
  • 本文字数:6008 字

    阅读完需:约 20 分钟

本文根据范凯在 2016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深圳)峰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ArchSummit 北京站即将在 12 月 2 日开幕,更多专题讲师信息请到北京站官网查询。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过去是一个创业者,不只一次创业,有成功的创业经历,也有失败的创业经历,希望可以从正反面两个方向给大家带来一些独特的思考和启发。

2003 年,我创办了一个开发者社区,叫 JavaEye 社区,是以业余的方式在运营。到 2006 年,网站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我觉得应该把它当作一个事业。于是,我开始创业运营 JavaEye 网。社区发展很快,到 2009 年底,从流量、影响力、用户量等方面来看,JavaEye 社区已经是国内第二大的开发者社区网站了(当时第一大是 CSDN)。在 2010 年 3 月,正式被 CSDN 收购。这就是我第一次创业的经历,创业了三年半的时间,那时候没有融资,但是放在 10 年前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我带领一个小团队,从上海搬到了北京,担任 CSDN 的产品副总裁和 CTO,负责线上的产品研发和运营。但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我还是比较迷茫。因为从 2010 年开始,刚好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我是 CSDN 的 CTO,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公司事务:开会、协调工作、招人、培养人才、部门 PK 等,我感觉自己陷入了很多无意义的事情当中。同时,我看到很多身边的朋友,那几年发展得很好,我心里非常不甘心,总想去创业。

第二次创业

2013 年国庆节,我从 CSDN 辞职,开始二次创业。从 2013 年 11 月到 2015 年 6 月,我连续做了三个创业项目,但是都失败了。到 2015 年 8 月,我加入丁香园,负责产品和技术团队。接下来讲一下,不到两年时间里我失败的二次创业经历。

第一次尝试

之前做了 10 年的社区,但是我发现在移动时代,社区没有被很好地移动化。同时,我对微信也有比较深的研究,于是,我判断基于微信的社区是一个有庞大需求的创业方向。我自己是做研发出身,又创业过,属于草根创业者,对产品、研发、运营都比较懂,当时资金也比较充足,我拿了 400 万的天使投资。当时就组织了一个 4 人团队:1 个产品经理,2 个研发工程师(一个前端和一个后端),再加上我自己,自我感觉是一个小型精英创业团队。只用了 4 个月,产品就做出来,结果发现产品不行。

为什么不行?我们做微信社区的同时,腾讯收购的 Discuz 团队也做了微社区的产品。Discuz 微社区跟我们做出来的产品差得很远,我们的产品从用户体验和产品功能各方面要比微社区好很多倍。但是,微信自身已经是入口了,如果在微信里面再做社区,没有更多的入口让用户一次点击进入。如果入口的路径过于复杂,用户是不太可能使用这个产品的。我们自己判断产品方向不行,在产品开发已经完毕、没有正式上线之前,直接 Close 了。

之后我们思考了一段时间,能不能用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去寻找入口?当时,微信公众号又推出了新功能——服务号的模板消息:当有特定事件发生的时候,可以向用户推送消息,而且模板消息的发送量很高,每天最多可以发十万条消息。于是,我们针对模板消息又做了一个设计,完全是以模板消息来驱动,让整个社区交互。但是,做出来之后,发现还是不行。实际上,在 2016 年,比较火的分答、大弓、值乎,也是以微信服务号模板消息方式来驱动用户使用的,充当了快速入口。

我在很早之前就认识到模板消息的用法,但发现还是不行。因为社区的本质上是让用户之间交流。而微信的对话模式以及微信群的交流方式已经足够简单。如果要在微信里面用公众号来实现用户交互功能,哪怕使用模板消息解决了入口难寻的问题,用户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如微信本身更高效、更便捷,用户还是不会去使用的。

大家也可以看到,除了口袋通、有赞这种腾讯扶持的微商城相对比较成功以外,在微信生态里面做社交应用应该说没有成功的。当然微信里面有很多成功的内容创业,但是我们认为,移动时代的社区形态很难有超越微信群的存在了,如果在微信里做比较复杂的应用,很少会有成功的案例。这次因为方向错误,就把项目搁置了。这是我第一次尝试。

第二次尝试

第一个项目 Close 之后,我有个朋友想做一个亲子游项目。同时我也发现,很多程序员平时工作很忙,周末就希望和妻子孩子参加亲子游活动,特别是在江浙沪地区比较注重家庭的白领,这种需求非常旺盛。于是,我们一拍即合:他是联合创始人兼 CEO,我是联合创始人兼 CTO,还有一个联合创始人兼产品副总裁。团队一开始有 20 多个人,做了一年之后,发现问题还是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创始团队磨合不好、发展方向有分歧:CEO 希望实现 OTA 平台的模式,而我和另外一个联合创始人的意见相反,认为 OTA 模式不适用于强调个性化的亲子游,应该更多尝试偏社区的方向。最后,我跟另外一个联合创始人退出了。这是第二次尝试。

从 2013 年到 2015 年,VC 行业投资了几十个亲子游项目,但没有一个跑出来。

第三次尝试

虽然不做亲子游,但是亲子方向还可以再尝试一下,于是换了一种方式,做亲子达人的共享平台。2015 年 Airbnb 和 Uber 非常火,提出了共享经济平台的模式,这种模式在亲子领域是有一定基础的:很多在大城市的 70 后、80 后白领,经济收入比较好,可能丈夫在上班赚钱,妻子是全职太太。而这些全职太太至少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称之为高知闲散社会资源。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把这些高知闲散社会资源利用起来呢?于是我们尝试了亲子的共享经济平台,结果是融资失败。

在 2015 年刚刚成立这个项目的时候,有投资人感兴趣,但被我拒绝了。当时,我考虑的是,先把项目做起来再融资,估值才好谈。2015 年 6 月,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包括用户转化率、成单率、复购率,客单价等的数据都还挺高。这时候再去融资,发现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

因为,2015 年 5 月底 A 股暴跌,之后整个资本市场冷却。而且,在线旅游包括亲子游的很多项目都比较失败,投资行业对亲子领域的态度已经转冷。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谈投资就非常困难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个投资人对我直言不讳地说:其实你们这个团队的实力很强,但是亲子游现在显然不是风口,可能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做好这件事,你为什么不选择更容易做成功的方向呢?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创业还是要顺势而为,寻找合适的机会,所以就 Close 了这个项目。

自我复盘

从 2013 年底到 2015 年 6 月,三次创业项目都失败。但站在今天去回顾一年之前融资失败的事,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如果当时融资成功,我可能会长期被这个项目牵制,而没有办法脱身,这对我来说可能是更坏的结果。但是那时候的我还是不太能够接受,很不服输,为什么?

首先,我在 2013 年 10 月离开 CSDN,随后开始创业,2014 年的资本市场非常火爆,很多创业项目拿到很多钱,凭什么就我没有做出来?第二,身边很多朋友做得非常成功,我自己能力不比他们差,为什么别人能够成功,我为什么不能?第三,很多人也是初次创业,很多项目发展节奏好,一年可以拿三轮融资,为什么我拿不到?

当时这个残酷的现实让我很沮丧。因为不能接受,所以我要反思。我用了大半月的时间来反思,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首先,依次分析所有项目,看看哪些地方有问题;

第二,找朋友聊天,特别是创业比较成功的朋友,我过去没有受过重大的挫折,在他人面前剖析自己的失败很不容易;

第三,请 VC 朋友分析,拜访优秀的新兴创业公司,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自我复盘之后,得到一个结论,我确实死得不冤。

第一,我首次创业是 2006 年,已经过去七八年,当今的互联网创业战法,跟当年马化腾、马云创业的时代完全不一样了。在 10 年前,互联网行业不是显学。那时候,大家更希望去外企、跨国公司,譬如 IBM、微软等公司工作,这是更好的职业选择。至于说去互联网公司,大家从未想过。当时,互联网还不是社会主流所认可的行业,还处在拓荒期,所以没有那么多精英投入进去。但是 10 年后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太多聪明人进入互联网,他们要么在投资创业,要么在创业,社会的精英也吸引到这个行业里。现在,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水平也很高。在这个情况下,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 10 年前。

相比 10 年前,我的能力更强、人脉更广、拥有的资源更多,但是哪怕让我再复制首次创业 JavaEye 开发者社区的成功,我也很难做到了,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经落幕了。

第二,选择创业方向很重要。我之前二次创业的三个方向的选择,都是有问题的。事实也证明,我选择的创业方向领域里至今没有成功的产品。换个角度来讲,如果方向选择错误,说明你个人至少在创业方向上不够敏感,也只能怪自己能力不够。

第三,我在二次创业时候没有组建强大的团队。这是我个人做事风格上的局限。我当时觉得自己方方面面都很强,从产品、研发、运营、市场推广以及销售,什么都可以做。但是现在互联网的竞争非常激烈,需要专人负责 PR 融资、专人负责公司内部治理、专人负责产品,一个人时间精力能力都有限,无法做所有的事情。

最后,在融资方面,我也没有做好。现在,融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融资已经成为创业很关键的因素。

现在我总结一下。

第一,创业方向和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首先,可能 10 年前创业不太需要运气,你只要埋头做就行了。现在只要是看起来还能挖出金子的土地,肯定有一群聪明的人在拼命挖,整个互联网创业领域很难找到一些蓝海,竞争态势跟过去不一样了。

其次,10 年前,到处都是空白领域,你做的是增量市场,提供新的服务,可以吸引很多用户。现在整个互联网版图几乎被瓜分完毕了,很多服务都是存量市场,要从别人手里抢夺用户,就非常困难。用户习惯一个产品之后,要让他适应新产品,你付出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再次,现在互联网流量已经被彻底垄断了,这使得流量获取的成本非常高。

另外要强调一点,成功的创业者,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个人能力,而忽略大趋势的推动,也包括我自己。2003 年我做开发者社区的时候,主要是在国内推广开源软件。在 2003 年之前,程序员都是用商业软件,而 2003-2005 年是由商业软件转到开源软件的一个转折期,这个转折期就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所以 JavaEye 一下就做起来了。

因此,很多成功创业者只是因为在合适的时间踩对了合适的风口,再加上没有犯致命的错误,天时地利人和,而不仅仅是因为个人能力强。

第二,互联网行业需要抱团,这点很重要,譬如我现在在丁香园,有时候也会参与一些腾讯内部的交流讨论。创业公司发展中,如果有前人给你指点,你不需要再去探索,否则,你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而浪费的时间也许就很致命,因为你的竞争对手可能已经跑到你前面去了。

第三,创业团队还要互补合作。作为一个技术创业者,如果你创业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好的合伙人,说明你创业的条件还没有准备好。而是应该创业之前,你就基本搭建好这个团队。组建合作互补的创业团队本身也是创始人的基本能力。

最后,「Move Fast or Die」,这是反传统观念的。过去总是说好的产品要慢慢打磨,但放在现在,10 年前一些优秀的慢公司最后都败给快公司。2006 年,当时国内著名的 Web2.0 公司有大众点评网、百姓网、豆瓣。而现在,大众点评网被后起之秀美团收购了,百姓网也是跟 58 同城也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而豆瓣也有了下滑的趋势。

因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你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只要不够快,可能就已经结束战斗了。这是很可怕的。只有加快融资速度,快速让自己成为一个独角兽,快速在细分领域成为一个垄断者。否则,只能被低价并购,或者创业失败。

给技术创业者的建议

最后给技术创业者提一些建议。

第一,要拓宽自己的人脉,储备合伙人资源、VC 资源,这个非常重要。相当多的人可能在创业的时候,才由 VC 介绍一些合伙人和关键资源。如果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行业会议,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好让自己变得更 Social,认识各个领域方面的牛人,有过足够的磨合,这样创业会更顺利。

第二,应该避开存量市场,寻求增量市场。

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

这是我画的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图,从 97 年开始的中国互联网,经历了 PC 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速度越来越快。PC 互联网时代从开拓期,到扩张、成熟。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概是从 2010 年开始的,安卓应用已经快速发展起来,到 2015 年,基本上就彻底成熟了。当移动互联网成熟以后,蛋糕几乎已经分完了,要是再从底层发展是非常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去开拓未来的增量市场;另一个是更下沉,在传统业务里做工作,譬如途牛、同程现在大量扩招线下,开拓传统业务。

互联网下一波的浪潮是什么?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智能硬件,VR、VR 的产品,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技术,都在快速普及。我预计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大量的技术和新的项目会进入到这种领域。

现在,新浪潮正在启动。第一,存量市场彻底饱和,现在要再做一个 APP,希望有更多用户,这几乎不可能了,所以基本下沉,往互联网行业渗透;第二,如果新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成熟,但是这种技术驱动的互联网浪潮才刚刚起步,譬如,已经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新产品,但是还没有投入市场大量使用;最后,SaaS 领域现在还是很火。

技术创新基础设施

从 2015 年开始,各个垂直领域有很大的机会。在基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大数据计算平台之上,语义识别、深度学习、智能硬件、VR 等刚刚成熟。那么在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成熟之上,特定领域的大量创新项目会慢慢出现,包括医疗领域、汽车领域、机器人领域。

如果说以前更多是运营人员的时代,而现在就是技术人员的时代。因为目前是技术创新来驱动下一代的互联网浪潮,那么也意味着技术人员的价值和推动力越来越重要。

第二,这些技术会更加深刻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新技术浪潮会比移动互联网进化速度更快。PC 时代大概从 1997 年开始,一直进化到 2010 年。移动互联从 2010 年开始发展到 2015 年。接下来这种移动浪潮从崛起到成熟速度会更快。

最后,当你思考新的创业机会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做存量的市场。但是如果在一个新的市场或者没有完全存量的市场,你推出新的产品,用户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比如,在 2012 年年底开通微信公众号,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坚持每周更新两三篇文章,一年之后,你也会有十万粉丝。但是在今天,如果你开通微信公众号,在不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不要说十万粉丝,积累一万粉丝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红利。当一个新浪潮来的时候,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红利期。特别是技术创业人,应该专注一些面向未来的行业,而面向未来的行业会有一到两年的红利期,在这个红利期内你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就可以快速成长起来。而且,从 2015 年上半年到 2016 年下半年,整个资本市场越来越寒冷,很多基金投资的项目退出成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去做更多传统的项目,融资会更加困难。倒不如做面向未来的项目,既然已经跨出去了一大步,那么可以跨得更大些。这对我们的技术人员创业来说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感谢陈兴璐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2016-12-25 16:141995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Tapdata 在线研讨会:如何快速上手 Tapdata Cloud?

tapdata

数据库 Cloud

优酷 IPv6 演进和实践指南

阿里巴巴终端技术

ipv6 移动网络

DevSecOps端到端的安全能力构建为什么重要

极狐GitLab

安全 DevSecOps

【网络安全】知名网络安全企业有哪些?

行云管家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 堡垒机

前端培训:Vue3 的自定义指令

@零度

Vue 前端开发

深入解析 Flink 细粒度资源管理

Apache Flink

大数据 flink 开源 编程 实时计算

用UML来描述领域模型吧

蜜糖的代码注释

UML 领域建模 2月月更

【堡垒机】堡垒机是啥?一线品牌有哪些?

行云管家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 堡垒机 IT运维

英特尔至强单月总出货量超其他厂商全年服务器CPU总出货量

科技新消息

直播预告|一线专家邀你共话:数据科学赋能多元应用场景价值

MobTech袤博科技

算法 数据 商业

作业7

施正威

元宇宙时代NFT的价值衡量

CECBC

java培训:JVM参数配置

@零度

JVM JAVA开发

Mysql数据库表中有索引为什么还是查询慢?

慕枫技术笔记

数据库 2月月更

8分钟了解TDengine的WAL机制

TDengine

数据库 tdengine 开源 物联网

大数据培训:Flink 快照分析

@零度

flink 大数据开发

关于极狐GitLab SaaS,你应该知道这些!

极狐GitLab

DevSecOps SaaS平台

为冬奥加油——利用贝塞尔曲线实现冰墩墩

战场小包

前端 canvas 冬奥会 2月月更

深入浅出特征工程 – 基于 OpenMLDB 的实践指南(上)

第四范式开发者社区

机器学习 数据库 大数据 OpenMLDB

MongoDB在vivo评论中台的应用案例

MongoDB中文社区

mongodb

全方位构建信创生态体系,焱融科技完成海光 CPU 生态兼容性认证

焱融科技

云计算 分布式 高性能 文件存储 生态

官宣 | 极狐GitLab SaaS来了

极狐GitLab

报名开启 | 2月25日,索信达监管合规产品线上发布会

索信达控股

MongoDB University 中文字幕视频上线!

MongoDB中文社区

mongodb

【C语言】 初始函数 & 数组

謓泽

数组 C语言 函数 2月月更

艾瑞咨询:青云科技入选中国开源软件产业图谱

青云技术社区

云计算 开源 混合云

剖析react核心设计原理--异步执行调度

有道技术团队

【Python训练营】Python每日一练----第23天:字符计数

是Dream呀

2月月更

使用APICloud AVM多端组件快速实现app中的搜索功能

YonBuilder低代码开发平台

前端 APP开发 APICloud 跨端开发 跨端框架

数字货币或将消灭银行!未来3至5年,银行业可能将崩溃?

CECBC

跨项目度量,CTO、PMO们的好帮手

阿里云云效

阿里云 云原生 敏捷开发 CTO 研发度量

范凯:一个二次创业者的失败_语言 & 开发_范凯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