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0 日,由 CNCF 举办的 Cloud Native + Open Source Virtual Summit China 2020 中国线上峰会正式召开。受疫情影响,这次实际上的 KubeCon 2020 改到了线上举办。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Kubernetes 发展迅猛,成为事实上的容器编排标准,接近 5 成企业都在使用。这背后的理由是什么?
人人都爱 Kubernetes
CNCF 创始企业之一的 IBM 前两天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个招聘 JD,岗位是 Cloud Native Infrastructure Engineer / Architect,翻译成中文是云原生基础设施工程师/架构师。
这份 JD 与常见的招聘广告并无二致,只是在岗位能力一栏上要求应聘者具备“至少 12 年的 Kubernetes 操作和管理经验。”
而 Kubernetes 从 2014 年诞生至今,也不过才 6 年时间。
这则广告仍在 IBM 的招聘网站上挂着,没有人知道 IBM 对该岗位的能力要求是认真的还是在恶搞,就像没有人在一开始就能知道 Kubernetes 后来会席卷全球。
十年时间能给世界带来多大的变化?
2011 年,Marc Andreessen 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论断——软件正在吞噬世界。
这在当年看起来耸人听闻的标题,在今天早已为人习以为常。十年互联网浪潮下,熠熠生辉的是 IT 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开源、云计算、云原生,一环扣一环,成为了虚拟世界的真实规律。
今天吞噬世界的,是以 Kubernetes 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
VMware 负责人 Pat Gelsinger 说:“从 Java 和虚拟机面世以来,这二十年里还未曾出现过像 Kubernetes 这样受业界欢迎、这么有活力的技术。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押注 Kubernetes,它代表了下一个潮流。”
2019 年,Datadog 的一份样本超过数千家企业、容器超过 15 亿个的调研报告显示,运行容器的企业中,大约有 45%的用户在使用 Kubernetes,仅 5 年时间就占据了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除了企业自用 Kubernetes,公有云上的 Kubernetes 同样成为了云厂商们的重要利润点,不管是国外的 AWS、Azure、GCP,还是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京东云等厂商,都将云化 Kubernetes 当做自己的招牌产品对外输出。
背靠谷歌,Kubernetes 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更新发版频率极高。而一个厂商中立的 CNCF 基金会,又给行业和社区带来了更具活力的生长土壤,Kubernetes 在这样的环境下野蛮生长,席卷世界。
KubeCon 2020:爱从何来?
KubeCon 比 Kubernetes 小一岁,但其发展速度却跟 Kubernetes 保持了高度一致。从一开始 200 人规模的小会议,到后来聚集超过 3500 名云原生和开源领域工程师的行业盛会,KubeCon 只用了短短 4 年。
今年的 KubeCon 受疫情影响,被迫搬到了线上,虽然火爆程度无法像线下会议那样直观,但比起曾经爆出可能直接取消不办的选择要好太多了。
今年 KubeCon Keynote 的首位演讲者是 Dah Kohn,Linux 基金会公共卫生(LFPH)总经理。LFPH 是疫情之下催生的新组织,旨在使用开源技术来对抗 COVID-19 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流行病。LFPH 的高级会员包括思科、doc.ai、Geometer、IBM、NearForm、腾讯和 VMware。
Dah 在演讲中提到,Kubernetes 已经跨越了鸿沟,进入了早期大众阶段,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开始采用或者充分利用。
他以《我的世界》游戏作为对比,在 Kubernetes 的使用者群体中,有很多企业还处在 2 级玩家(初级)的阶段,对 Kubernetes 的理解和运用都很基础,把它当成《我的世界》里的矿石、木材一类的原材料。但在他看来,Kubernetes 本身就建立在上百个基础技术之上,它更像《我的世界》里的工作台,可以把简单的素材合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东西,你可以去自由组合,完成自己的创新性、定制化的应用。
CNCF 的理念是推动技术创新,造福每个人。在 Kubernetes 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还有一些 level 比较高的 4 级玩家(中高级),他们对 Kubernetes 的探索走在了更前面的位置,KubeCon 可以把这些初中高级玩家都聚拢在一起,让新手能得到高手的帮助,也能让高手得到来自新手的不管是商业还是技术方面的反馈。
CNCF 总经理 Priyanka Sharma 分享了一张趋势图,在下图中,与 Hadoop、OpenStack 的热度持续下降以及 Serverless 热度的缓慢提升不同,Kubernetes 的上升态势长期保持着陡峭的曲线。以 K8s 技术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正在快速改变整个行业。
在她看来,以 K8s 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开放的治理比开源更重要。绝大多数的开源组织都只规定一种方式去做治理,比如“Apache way”,但 CNCF 旗下每个不同的项目都有不同的治理结构。
给终端用户(企业)一个正式的角色。CNCF 管理委员会、技术监督委员会和终端用户社区是并列关系,用户的反馈对基金会非常重要。
没有王者(No Kingmakers),人人获益。CNCF 旗下还有云原生沙盒机制,可以帮助那些非明星项目也能得到存档和发展。
全球性的社区。除了北美和欧洲以外,中国的发展、贡献尤为突出。
中国跟 CNCF 的关系非常密切,CNCF 在中国已有 50 个成员、3 个白金会员、6 个黄金会员以及 37 个白银会员。中国企业中 PingCAP 和华为的贡献者人数位居前列,蚂蚁金服、民生银行、中国联通、宜信、京东、网易、奇虎 360、思岚科技等也是其重要成员。CNCF 中由中国驱动的明星项目还包括 TiKV、Harbor、Dragonfly、KubeEdge 等。
关于技术的一些思考
全球技术圈近年来开始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中国规模的技术沙盒将越来越成为技术创新、试验的最好土壤。
在这个拥有着 14 亿人口、动辄电商大促的试验田里,峰值交易量超 50 万笔、数据总量近千 PB 的流量将成为新常态,这对技术能力带来的压榨是全方位的。中国互联网的庞大规模已经变成了一个历练技术的沙盒,用于创建和测试各种新的解决方案。
从中国走出去的开源项目如 Apache Kylin、CNCF 旗下的 Harbor、TiDB/TiKV,还有那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历练的 Apache Pulsar,甚至包括 Apache Flink 乃至 Kubernetes 本身,都在中国电商大促场景的极限压测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
中国规模促进世界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事实。
CNCF 的初衷是想成为一个“厂商中立”的基金会,促进创新,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使用、回馈云原生开源技术。这个理念非常伟大,但也近乎理想化。事实上,CNCF 背靠厂商、受厂商捐赠、厂商主导多个开源项目,本身就与厂商尤其是云厂商深度绑定,而厂商都有其各异的商业诉求,因此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可能没法得到很好的贯彻。
谷歌此前将 Istio 商标捐赠给新成立的 Open Usage Commons(OUC)就引起了同为 CNCF 创始人的 IBM 的不满,IBM 认为,谷歌应为所有贡献者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对许可证和商标进行厂商中立的管理,并按照最初的承诺将 Istio 纳入 CNCF。此举也让 CNCF CTO Chris Aniszczyk 非常不解,说好的捐给我们,转头你又另起了炉灶?
有个略显阴谋论的观点是这么看的:
谷歌发起成立云原生基金会(CNCF),拉来了几乎所有的云厂商,包括各大云巨头加入。然后它号召大家要厂商中立,因为它自己的 GCP 跟几大巨头之间的差距都很明显,本质上它是想自己主导标准让 GCP 更多获利,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好,所以它对 CNCF 就不太上心了。
这个言论深究之下其实有一定道理,也道出了一流企业做大做强的本质——做标准。我们乐于看见,中国厂商和开发者在 CNCF 等各大开源技术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或赞助、或贡献、或使用、或反馈,最终都能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加入到标准的制定中,而不是只能在别人划定的规则下活动。
在当下这个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这或许可以让其他中国企业过得没有那么难一点。
评论 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