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语言本身是由 Java 语言规格说明(JLS)所定义的,而 Java 虚拟机的可执行字节码则是由一个完全独立的标准,即 Java 虚拟机规格说明(通常也被称为 VMSpec)所定义的。
JVM 字节码是通过 javac 对 Java 源代码文件进行编译后生成的,生成的字节码与原本的 Java 语言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比方说,在 Java 语言中为人熟知的一些高级特性,在编译过程中会被移除,在字节码中完全不见踪影。
这方面最明显的一个例子莫过于 Java 中的各种循环关键字了(for、while 等等),这些关键字在编译过程中会被消除,并替换为字节码中的分支指令。这就意味着在字节码中,每个方法内部的流程控制只包含 if 语句与 jump 指令(用于循环)。
在阅读本文前,我假设读者对于字节码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如果你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请参考《Java 程序员修炼之道》(Well-Grounded Java Developer)一书(作者为 Evans 与 Verburg,由 Manning 于 2012 年出版),或是来自于 RebelLabs 的这篇报告(下载PDF 需要注册)。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示例,它对于还不熟悉的JVM 字节码的新手来说很可能会感到困惑。该示例使用了javap 工具,它本质上是一个Java 字节码的反汇编工具,在下载的JDK 或JRE 中可以找到它。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将讨论一个简单的类,它实现了Callable 接口:
public class Example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double> { public Double call() { return 3.1415; } }</double>
我们可以通过对 javap 工具进行最简单形式的使用,对这个类进行反汇编后得到以下结果:
$ javap kathik/java/bytecode_examples/ExampleCallable.class Compiled from "ExampleCallable.java" public class kathik.java.bytecode_examples.ExampleCallable implements 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java.lang.double> { public kathik.java.bytecode_examples.ExampleCallable(); public java.lang.Double call(); public java.lang.Object call() throws java.lang.Exception; }</java.lang.double>
这个反汇编后的结果看上去似乎是错误的,毕竟我们只写一个 call 方法,而不是两个。而且即使我们尝试手工创建这两个方法,javac 也会提示,代码中有两个具有相同名称和参数的方法,它们仅有返回类型的不同,因此这段代码是无法编译的。然而,这个类确确实实是由上面那个真实的、有效的 Java 源文件所生成的。
这个示例能够清晰地表明在使用 Java 中广为人知的一种限制:不可对返回类型进行重载,其实这只是 Java 语言的一种限制,而不是 JVM 字符码本身的强制要求。javac 确实会在代码中插入一些不存在于原始的类文件中的内容,如果你为此感到担忧,那大可放心,因为这种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每一位 Java 程序员最先学到的一个知识点就是:“如果你不提供一个构造函数,那么编译器会为你自动添加一个简单的构造函数”。在 javap 的输出中,你也能看到其中有一个构造函数存在,而它并不存在于我们的代码中。
这些额外的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表明,语言规格说明的需求比 VM 规格说明中的细节更为严格。如果我们能够直接编写字节码,就可以实现许多“不可能”实现的功能,而这种字节码虽然是合法的,却没有任何一个 Java 编译器能够生成它们。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创建出完全不含构造函数的类。Java 语言规格说明中要求每个类至少要包含一个构造函数,而如果我们在代码中没有加入构造函数,javac 会自动加入一个简单的 void 构造函数。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直接编写字节码,我们完全可以忽略构造函数。这种类是无法实例化的,即使通过反射也不行。
我们的最后一个例子已经接近成功了,但还是差一口气。在字节码中,我们可以编写一个方法,它将试图调用一个其它类中定义的私有方法。这段字节码是有效的,但如果任何程序打算加载它,它将无法正确地进行链接。这是因为在类型加载器中(classloader)的校验器会检测出这个方法调用的访问控制限制,并且拒绝这个非法访问。
介绍 ASM
如果我们打算在创建的代码中实现这些超越 Java 语言的行为,那就需要完全手动创建这样的一个类文件。由于这个类文件的格式是两进制的,因此可以选择使用某种类库,它能够让我们对某个抽象的数据结构进行操作,随后将其转换为字节码,并通过流方式将其写入磁盘。
具备这种功能的类库有多个选择,但在本文中我们将关注于 ASM。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类库,在 Java 8 分发包中有一个以内部 API 的形式提供的版本(其内容稍有不同)。对于用户代码来说,我们选择使用通用的开源类库,而不是 JDK 中提供的版本,毕竟我们不应当依赖于内部 API 来实现所需的功能。
ASM 的核心功能在于,它提供了一种 API,虽然它看上去有些神秘莫测(有时也会显得有些粗糙),但能够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反映出字节码的数据结构。
我们看到的 Java 运行时是由多年之前的各种设计决策所产生的结果,而在后续各个版本的类文件格式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各种新增的内容。
ASM 致力于尽量使构建的类文件接近于真实形态,因此它的基础 API 会分解为一系列相对简单的方法片段(而这些片段正是用于建模的二进制所关注的)。
如果程序员打算完全手动编写类文件,就必需理解类文件的整体结构,而这种结构是会随时改变的。幸运的是,ASM 能够处理多个不同 Java 版本中的类文件格式之间的细微差别,而 Java 平台本身对于可兼容性的高要求也侧面帮助了我们。
一个类文件依次包含以下内容:
- 某个特殊的数字(在传统的 Unix 平台上,Java 中的特殊数字是这个历史悠久的、人见人爱的 0xCAFEBABE)
- 正在使用中的类文件格式版本号
- 常量
- 访问控制标记(例如类的访问范围是 public、protected 还是 package 等等)
- 该类的类型名称
- 该类的超类
- 该类所实现的接口
- 该类拥有的字段(处于超类中的字段上方)
- 该类拥有的方法(处于超类中的方法上方)
- 属性(类级别的注解)
可以用下面这个方法帮助你记忆 JVM 类文件中的主要部分:
ASM 中提供了两个 API,其中最简单的那个依赖于访问者模式。在常见的形式中,ASM 只包含最简单的字段以及 ClassWrite 类(当已经熟悉了 ASM 的使用和直接操作字节码的方式之后,许多开发者会发现 CheckClassAdapter 是一个很实用的起点,作为一个 ClassVisitor,它对代码进行检查的方式,与 Java 的类加载子系统中的校验器的工作方式非常想像。)
让我们看几个简单的类生成的例子,它们都是按照常规的模式创建的:
- 启动一个 ClassVisitor(在我们的示例中就是一个 ClassWriter)
- 写入头信息
- 生成必要的方法和构造函数
- 将 ClassVisitor 转换为字节数组,并写入输出
示例
public class Simple implements ClassGenerator { // Helpful constants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GEN_CLASS_NAME = "GetterSetter";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GEN_CLASS_STR = PKG_STR + GEN_CLASS_NAME; @Override public byte[] generateClass() { ClassWriter cw = new ClassWriter(0); CheckClassAdapter cv = new CheckClassAdapter(cw); // Visit the class header cv.visit(V1_7, ACC_PUBLIC, GEN_CLASS_STR, null, J_L_O, new String[0]); generateGetterSetter(cv); generateCtor(cv); cv.visitEnd(); return cw.toByteArray(); } private void generateGetterSetter(ClassVisitor cv) { // Create the private field myInt of type int. Effectively: // private int myInt; cv.visitField(ACC_PRIVATE, "myInt", "I", null, 1).visitEnd(); // Create a public getter method // public int getMyInt(); MethodVisitor getterVisitor = cv.visitMethod(ACC_PUBLIC, "getMyInt", "()I", null, null); // Get ready to start writing out the bytecode for the method getterVisitor.visitCode(); // Write ALOAD_0 bytecode (push the this reference onto stack) getterVisitor.visitVarInsn(ALOAD, 0); // Write the GETFIELD instruction, which uses the instance on // the stack (& consumes it) and puts the current value of the // field onto the top of the stack getterVisitor.visitFieldInsn(GETFIELD, GEN_CLASS_STR, "myInt", "I"); // Write IRETURN instruction - this returns an int to caller. // To be valid bytecode, stack must have only one thing on it // (which must be an int) when the method returns getterVisitor.visitInsn(IRETURN); // Indicate the maximum stack depth and local variables this // method requires getterVisitor.visitMaxs(1, 1); // Mark that we've reached the end of writing out the method getterVisitor.visitEnd(); // Create a setter // public void setMyInt(int i); MethodVisitor setterVisitor = cv.visitMethod(ACC_PUBLIC, "setMyInt", "(I)V", null, null); setterVisitor.visitCode(); // Load this onto the stack setterVisitor.visitVarInsn(ALOAD, 0); // Load the method parameter (which is an int) onto the stack setterVisitor.visitVarInsn(ILOAD, 1); // Write the PUTFIELD instruction, which takes the top two // entries on the execution stack (the object instance and // the int that was passed as a parameter) and set the field // myInt to be the value of the int on top of the stack. // Consumes the top two entries from the stack setterVisitor.visitFieldInsn(PUTFIELD, GEN_CLASS_STR, "myInt", "I"); setterVisitor.visitInsn(RETURN); setterVisitor.visitMaxs(2, 2); setterVisitor.visitEnd(); } private void generateCtor(ClassVisitor cv) { // Constructor bodies are methods with special name <init> MethodVisitor mv = cv.visitMethod(ACC_PUBLIC, INST_CTOR, VOID_SIG, null, null); mv.visitCode(); mv.visitVarInsn(ALOAD, 0); // Invoke the superclass constructor (we are basically // mimicing the behaviour of the default constructor // inserted by javac) // Invoking the superclass constructor consumes the entry on the top // of the stack. mv.visitMethodInsn(INVOKESPECIAL, J_L_O, INST_CTOR, VOID_SIG); // The void return instruction mv.visitInsn(RETURN); mv.visitMaxs(2, 2); mv.visitEnd();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GenClassName() { return GEN_CLASS_NAME; } }</init>
这段代码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接口,用一个单一的方法生成类的字节,一个辅助方法以返回生成的类名,以及一些实用的常量:
interface ClassGenerator { public byte[] generateClass(); public String getGenClassName(); // Helpful constants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PKG_STR = "kathik/java/bytecode_examples/";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INST_CTOR = "<init>";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CL_INST_CTOR = "<clinit>";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J_L_O = "java/lang/Object";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VOID_SIG = "()V"; }</clinit></init>
为了驾驭生成的类,我们需要使用一个 harness 类,它叫做 Main。Main 类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类加载器,并且提供了一种反射式的方式对生成类中的方法进行回调。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将生成的类定入 Maven 的目标文件夹的正确位置,让 IDE 中的 classpath 能够顺利地找到它: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in m = new Main(); ClassGenerator cg = new Simple(); byte[] b = cg.generateClass(); try { Files.write(Paths.get("target/classes/" + PKG_STR + cg.getGenClassName() + ".class"), b, StandardOpenOption.CREATE); } catch (IOException ex) { Logger.getLogger(Simple.class.getName()).log(Level.SEVERE, null, ex); } m.callReflexive(cg.getGenClassName(), "getMyInt"); }
下面的类提供了一种方法,能够对受保护的 defineClass() 进行访问,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将一个字节数组转换为某个类对象,以便在反射中使用。
private static class SimpleClassLoader extends ClassLoader { public Class simpleDefineClass(byte[] clazzBytes) { return defineClass(null, clazzBytes, 0, clazzBytes.length); } } private void callReflexive(String typeName, String methodName) { byte[] buffy = null; try { buffy = Files.readAllBytes(Paths.get("target/classes/" + PKG_STR + typeName + ".class")); if (buffy != null) { SimpleClassLoader myCl = new SimpleClassLoader(); Class newClz = myCl.simpleDefineClass(buffy); Object o = newClz.newInstance(); Method m = newClz.getMethod(methodName, new Class[0]); if (o != null && m != null) { Object res = m.invoke(o, new Object[0]);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res); } } } catch (IOException | InstantiationException | IllegalAccessException | NoSuchMethodException | SecurityException |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ex) { Logger.getLogger(Simple.class.getName()).log(Level.SEVERE, null, ex); } }
有了这个类以后,我们只要通过细微的改动,就可以方便地测试各种不同的类生成器,以此对字节码生成器的各个方面进行探索。
实现无构造函数的类的方式也很相似。举例来说,以下这种方式可以在生成的类中仅包含一个静态字段,以及它的 getter 和 setter(生成器不会调用 generateCtor() 方法):
private void generateStaticGetterSetter(ClassVisitor cv) { // Generate the static field cv.visitField(ACC_PRIVATE | ACC_STATIC, "myStaticInt", "I", null, 1).visitEnd(); MethodVisitor getterVisitor = cv.visitMethod(ACC_PUBLIC | ACC_STATIC, "getMyInt", "()I", null, null); getterVisitor.visitCode(); getterVisitor.visitFieldInsn(GETSTATIC, GEN_CLASS_STR, "myStaticInt", "I"); getterVisitor.visitInsn(IRETURN); getterVisitor.visitMaxs(1, 1); getterVisitor.visitEnd(); MethodVisitor setterVisitor = cv.visitMethod(ACC_PUBLIC | ACC_STATIC, "setMyInt", "(I)V", null, null); setterVisitor.visitCode(); setterVisitor.visitVarInsn(ILOAD, 0); setterVisitor.visitFieldInsn(PUTSTATIC, GEN_CLASS_STR, "myStaticInt", "I"); } setterVisitor.visitInsn(RETURN);setterVisitor.visitMaxs(2,2);setterVisitor.visitEnd();
请留意一下该方法在生成时使用了 ACC_STATIC 标记,此外还请注意方法的参数是位于本地变量列表中的最前面的(这里使用的 ILOAD 0 模式暗示了这一点 —— 而在生成实例方法时,此处应该改为 ILOAD 1,这是因为实例方法中的“this”引用存储在本地变量表中的偏移量为 0)。
通过使用 javap,我们就能够确认在生成的类中确实不包括任何构造函数:
$ javap -c kathik/java/bytecode_examples/StaticOnly.class public class kathik.StaticOnly { public static int getMyInt(); Code: 0: getstatic #11 // Field myStaticInt:I 3: ireturn public static void setMyInt(int); Code: 0: iload_0 1: putstatic #11 // Field myStaticInt:I 4: return }
使用生成的类
目前为止,我们是使用反射的方式调用我们通过 ASM 所生成的类的。这有助于保持这个示例的自包含性,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些代码生成在常规的 Java 文件中。要实现这一点非常简单。以下示例将生成的类保存在 Maven 的目标目录下,写法很简单:
$ cd target/classes $ jar cvf gen-asm.jar kathik/java/bytecode_examples/GetterSetter.class kathik/java/bytecode_examples/StaticOnly.class $ mv gen-asm.jar ../../lib/gen-asm.jar
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一个 JAR 文件,可以作为依赖项在其它代码中使用。比方说,我们可以这样使用这个 GetterSetter 类:
import kathik.java.bytecode_examples.GetterSetter; public class UseGenCodeExample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eGenCodeExamples ugcx = new UseGenCodeExamples(); ugcx.run(); } private void run() { GetterSetter gs = new GetterSetter(); gs.setMyInt(42); System.out.println(gs.getMyInt()); } }
这段代码在 IDE 中是无法通过编译的(因为 GetterSetter 类没有配置在 classpath 中)。但如果我们直接使用命令行,并且在 classpath 中指向正确的依赖,就可以正确地运行了:
$ cd ../../src/main/java/ $ javac -cp ../../../lib/gen-asm.jar kathik/java/bytecode_examples/withgen/UseGenCodeExamples.java $ java -cp .:../../../lib/gen-asm.jar kathik.java.bytecode_examples.withgen.UseGenCodeExamples 42
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使用 ASM 类库中所提供的简单 API,学习了完全手动生成类文件的基础知识。我们也为读者展示了 Java 语言和字节码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并且了解到 Java 中的某些规则其实只是语言本身的规范,而不是运行时所强制的要求。我们还看到,一个正确编写的手工类文件可以直接在语言中使用,与通过 javac 生成的文件没有区别。这一点也是 Java 与其它非 Java 语言,例如 Groovy 或 Scala 进行互操作的基础。
这方面的应用还有许多高级技巧,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并且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 JVM 的运行时,以及如何对它进行各种操作的技术。
关于作者
Ben Evans是 Java/JVM 性能分析初创公司 jClarity 的 CEO。在业余时间他是伦敦 Java 社区的领导者之一并且是 Java 社区进程执行委员会的一员。之前的项目经验包括谷歌 IPO 的性能测试,金融交易系统,为 90 年代一些最大的电影编写备受好评的网站,以及其他。
查看英文原文: Secrets of the Bytecode Ninja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