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云游戏:大厂们的下一件大事儿

  • 2020-10-30
  • 本文字数:4053 字

    阅读完需:约 13 分钟

云游戏:大厂们的下一件大事儿

等了二十年,这项技术终于初见曙光。


抖音、斗鱼等直播平台崛起后,大概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云游戏”关联起来。上个月,以电竞为核心的斗鱼上线了“直播+云游戏”互动新玩法;抖音也开始内测云游戏功能,用户可在游戏短视频观看界面,点击“进入云游戏”的按钮,就可在手机上即时进入游戏。



无需下载,玩法简单,随时可开始和停止——这与短视频要求在几秒钟内吸引用户的思路不谋而合,潜在游戏玩家在刷短视频的过程中,就可以跳转到云游戏的链接上。


斗鱼、虎牙等游戏直播平台,以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这些能提供视频服务的平台,都是云游戏可以发掘用户的地方,而短视频已经覆盖了近八亿的现有用户。谁也不想在有可能引领下一轮用户爆发增长的市场里错失先机,在巨头眼中,这就是下一块“大蛋糕”。

大厂纷纷开始“加码”

今年,包括阿里、华为、腾讯等国内大厂对云游戏的布局都更加明晰:


作为阿里的创始人,马云曾在 2010 年表示:“游戏我们一分钱也不投。人家投,我们鼓掌,但我们不做,这是我们的一个原则。”


只是没过几年,马云“饿死也不做游戏”就成了一则笑谈。阿里不仅进入了游戏产业,还在今年 7 月高调对外宣布入局云游戏行业,专门为此成立了独立的事业部,并从大文娱、阿里云、达摩院抽调资深人员,然后在今年 9 月份的云栖大会上正式发布了云游戏 PaaS 1.0 平台。


按照这家没有游戏基因的电商企业的设想,阿里要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构建云游戏能力赋能客户,从而为用户提供新的游戏内容消费体验”,最终达到“重塑游戏产业格局”的目的。


华为方面在云游戏领域蓄力也比较早,在 2016 年就做出首个云游戏产品原型;今年 3 月再次发布云游戏解决方案2.0版本


作为国内重量级的游戏厂商,腾讯早已拥有多个云游戏平台,包括腾讯即玩、腾讯 START 云游戏、GameMatrix、腾讯云云游戏等,并于今年推出全新云游戏解决方案以及“直播+云游戏”互动解决方案。


游戏是个多金的产业。去年底腾讯研究院俞点预言:“云游戏将成为游戏产业竞争的关键阵地,谁抢先占领云游戏市场,未来就更有可能把握住游戏产业的命脉。”可见就算是在游戏行业取得成功的腾讯,也感受到了新的压力。


国外资金雄厚的大厂,该动的也早就动了。


继谷歌 Stadia、微软 Project xCloud、英伟达 GeForce Now 之后,本周 Facebook 为它的几十亿用户免费推出云游戏服务,亚马逊也于上月底重磅推出了云游戏平台 Luna,从上周开始可以“抢先体验”。


亚马逊的 Luna 采用渐进式 Web 应用(PWA)方案,不需要通过 App Store 下载,仅使用浏览器即可启动。作为网络应用程序,Luna 这种方式完美规避了苹果的云游戏规则,提供了重塑分发渠道的可能。毕竟谷歌、英伟达、微软等一众企业苦苹果久矣,如果能绕过苹果商店去下载这些游戏,整个利益格局确实会因为云游戏改变。


理论早已成型,为何今年才借到东风

“云游戏的技术门槛,其实挺高的。”


云游戏将大多数游戏过程的处理从玩家的主机带到了数据中心,让游戏爱好者可以不受硬件的限制,随时随地玩游戏。


云游戏技术实际并不那么新。G-Cluster 在 2000 年就提出了这个概念,索尼也在 2003 年公布 PSP 时就提出了“Play anywhere”的理念,希望能“把主机装到你的口袋里!”几年后,OnLive 正式推出了云游戏服务。


OnLive 在 2009 年的 GDC 上做过《孤岛危机》的试玩演示,当时的演示效果令 OnLive 在一时之间声名大噪,仅在测试期间就吸引了十万用户预约。可惜 OnLive 只坚持了 5 年:从 2010 年正式发布,到 2015 年关闭服务。以当时的带宽条件,即使将视频分辨率压缩至 720p 也只有在完全空闲的网络环境下才能正常运行,一旦有人共用网络便难以为继,因此糟糕的体验使得 OnLive 的口碑急速滑坡。



根据早先的设想,云游戏可以帮助我们慢慢过渡到与硬件无关的未来,但它对其他处理环节的要求却提高了。


云游戏技术的链条非常长,涉及到多个不同的专业领域。


第一步是将游戏搬到云上,需要一些基础架构,包括 GPU 的虚拟化、容器和游戏引擎。第二步是运行出来的游戏画面需要在云端去做渲染加转码,实现游戏到视频流的转换,这是一个大量消耗计算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引入“延时”的过程,所以各个大厂都在这个环节投入大量精力优化性能,降低从渲染到转码的延时时间。这之后的一步,就跟直播类似,是一个点对点的实时音视频通信场景,需要用到实时音视频通信 WebRTC 这样的技术,将游戏画面传递给最终用户。


经过这三个环节后,终端用户获取到画面,再用键盘按键、鼠标或游戏手柄等跟云端的游戏进行指令交互。在 InfoQ 询问云游戏技术突破的采访中,腾讯云视频业务总经理李郁韬总结说道:“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说是一个很细分的领域的专业技术,全部加起来技术门槛还挺高的。“


虚拟化的技术难点,在今年也都得以解决。


当年 OnLive 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游戏体验,为用户配备了成本高昂的服务器。但是,它的一台服务器仅能同时服务于一名用户,不管这名用户能不能跑满这台服务器。


为了整合并分配服务器资源,就需要依靠虚拟化,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台物理服务器的资源。而与传统云计算不同的是,原来大部分的云计算使用的是 Intel 或 AMD 的 x86 架构,而手游是运行在安卓和 iOS 上的 ARM 架构。如果把大量手游搬到云上,就需要重新解决 ARM 服务器和 GPU 虚拟化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到极致的降低成本。原来用 GPU 做 AI 计算,不会将一个 GPU 虚拟化成几个去使用。而云游戏里,需要将一个高性能的 GPU 显卡拆分成好几个小的 GPU,做适配的渲染才能够把它跑满。这些就需要云计算跟 GPU 厂商一起去适配云游戏场景,解决各种小问题,最后才能稳定地使用。


转变主要发生在今年。“虽然之前也有解决虚拟化技术问题,但没有像今年这样大规模化的使用”,李郁韬表示,“今年腾讯也将这些技术问题解决掉了。”


“各个环节都做得好,延迟就可控制在十毫秒以内。”


英伟达于 2017 年推出了云游戏平台 GeForceNow,但英伟达 CEO 黄仁勋却认为,云游戏永远不可能替代游戏 PC,理由是延迟无法得到突破:“当你玩一些竞技性的游戏时,你通常需要在几毫秒内做出反应,而不是几百毫秒。这是根本上的问题,是物理法则。”


“延迟”也是云游戏初期发展的主要阻碍。电子竞技爱好者对游戏过程中的延迟最为敏感。


相对其他细分场景来说,云游戏对实时性要求也是最高的。视频直播的延时允许大概在 5 到 10 秒之间,网络不好的情况下,可以提前缓存一段时间。视频会议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通话,基本在 500 毫秒以内,网络抖动下也通过引入缓存来解决问题。但云游戏延时要求必须在 100 毫秒以内,甚至就是 10-20 毫秒这样的区间,发包策略就不能以缓存为主,需要更激进的网络传输协议,比如引入 RTC 技术,显然云游戏的实时音视频通信的技术挑战更大。


近几年,大厂在底层不断的去做技术调优,将各个环节的调优叠加起保证流畅性。“如果前面的环节都优化到极致的话,可以达到十毫秒以内的。比如 webRTC 这个环节通过技术策略的调优,可以做到几毫秒的级别。英伟达和 AMD 都在云游戏投入了很多资源去做研发,硬件的渲染和转码环节也可以拉低到几个毫秒”,李郁韬表示,“把节点都布到跟用户同城,用户都能就近访问,再加上 5G 技术加持,就能够做到一毫秒以内了。”

边“砸钱”边结盟

虽然黄仁勋认为云游戏“永远不会”和 PC 游戏一样优秀,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英伟达对云游戏的战略部署和持续的投入。


2019 年 SCE 上,黄仁勋透露了 Geforce Now 的现状,表示对可以支持数以万计的并发用户十分满意。英伟达云游戏总经理也表示,“这是一个完全颠覆传统游戏的全新的商业模式”,“英伟达的目标是做云游戏中的 Netflix。我们越早参与其中,得到的好处也将越多。”


面对游戏市场可能被重新洗牌和分配的机会,在整个链条上的硬件商、云服务商、运营商以及游戏厂商都不敢只持观望态度。


不过现在的云游戏,只有大厂才玩得起。因为早期需要的投入非常大。


不算研发成本,光是运营成本就限制了能入局的玩家。一个高端的 GPU 显卡比好几台服务器加起来还贵,而云游戏需要的是大量的 GPU 和计算资源。另外还有带宽上的投入,对于云游戏服务商来说,服务那么多用户,需要付给运营商一个出口带宽成本的费用,这个费用目前为止也是非常高的。同时在底层基础设施建设上,还需要在更接近用户的城市布置更多的云计算或边缘节点,储备更多带宽资源。每一个节点都代表巨额的投入。



(谷歌云的 7500 个节点)


李郁韬表示:“计算成本和带宽成本是两大制约因素,未来云游戏要发展起来,需要在这两方面做极致的压缩。”像腾讯这样的企业还可以依靠自身积累起来的技术优势,用编解码技术压缩码率降低带宽,用虚拟化技术将显卡极致使用,都能一定程度压缩成本…


游戏版权是另一个更大的制约因素。没有版权就没有办法运营云游戏,而目前只有几家大厂拥有游戏版权。而且做游戏也类似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这种长视频行业,都是重版权投入,每年在内容创作上面的投入非常大。


在云游戏这个长长的链条上,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做到一家通吃。很少有企业能像腾讯和微软这样具备云游戏的三要素:云计算、实时音视频转码技术以及拥有游戏 IP。其他的厂商主要是聚焦在某一个领域或发挥某一个主营业务优势,比如华为主要为了支持服务器和云计算业务,三七互娱为了储备下一代游戏的研发和发行方式,“我们希望通过云游戏打破主业的天花板”,三七互娱副总裁曾表示。



(2019 年上半年手游市场份额)


“云游戏将产生巨大价值,将对包括游戏在内的行业生态造成巨大影响”已成为共识,经过这一两年的布局,内容方和技术方都在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合作。


2019 年 6 月,网易雷火和华为成立“华为 &网易 5G 云游戏联合实验室”。三七互娱自 2020 年与华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成立“云游戏技术方案联合攻关小组”。今年 3 月,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0 在线上举行,华为正式宣布与腾讯游戏达成战略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云游戏、移动云引擎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腾讯云联合斗鱼推出直播互动云游戏解方案…


不经意间,大厂之间的结盟都能串成一个生态圈了。剩下一家阿里,不知道下一步会做些什么。


2020-10-30 15:173278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论治理与创新 | 2022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 OpenAnolis 分论坛圆满召开

kk-OSC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

产学研用 共建开源人才生态 | 2022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教育分论坛圆满召开

kk-OSC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

易观分析:以用户为中心提升手机银行用户体验,助力用户价值增长

易观分析

数据分析 用户体验 手机银行

如何在 TiDB Cloud 上使用 Databricks 进行数据分析 | TiDB Cloud 使用指南

PingCAP

TiDB

新闻速递 | MobTech袤博科技参与中国信通院“绿色SDK产业生态共建行动”

MobTech袤博科技

数据安全 sdk

什么样的知识付费系统功能,更有利于平台与讲师发展?

CRMEB

OpenAtom OpenHarmony分论坛圆满举办,生态与产业发展迈向新征程

OpenHarmony开发者

OpenHarmony

行业落地呈现新进展 | 2022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 OpenAtom OpenHarmony 分论坛圆满召开

kk-OSC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

18张图,直观理解神经网络、流形和拓扑

OneFlow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开源汇智创未来 | 2022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 OpenAtom openEuler 分论坛圆满召开

kk-OSC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

开源社区三十年 | 2022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开源社区三十年专题活动圆满召开

kk-OSC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

华为发布HarmonyOS 3及全场景新品,智慧体验更进一步

Geek_2d6073

疫情期间佩戴口罩检测之训练检测口罩模型算法实现口罩检测步骤以及报错解决

南蓬幽

Python AI OpenCV 7月月更

数字经济时代的开源数据库创新 | 2022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数据库分论坛圆满召开

kk-OSC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

苹果手机iCloud钥匙串的加密缺陷

神锁离线版

apple 密码管理 密码技术 icloud keychain

JAVA编程规范之应用分层

源字节1号

软件开发 前端开发 后端开发 小程序开发

分布式定时器

腾讯企点技术团队

redis 分布式 定时器

API 网关 APISIX 在Google Cloud T2A 和 T2D 的性能测试

API7.ai 技术团队

网关 API Gateway 谷歌云 网关性能测试

巧用ngx_lua做流量分组

转转技术团队

nginx

本地化、低时延、绿色低碳:阿里云正式启用福州数据中心

阿里云弹性计算

公有云 本地Region

完完整整地看完这个故事,你敢说还不懂Docker?

程序员啊叶

Java 编程 程序员 架构 java面试

牛皮了!阿里面试官终于分享出了2022年最新的java面试题及答案

程序员啊叶

Java 编程 程序员 架构 java面试

什么是WordPress

hum建应用专家

Wordpress 博客部署 WordPress

不用Swagger,那我用啥?

江南一点雨

聚变云原生,赋能新里程 | 2022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云原生分论坛圆满召开

kk-OSC

要想组建敏捷团队,这些方法不可少

敏捷开发

团队管理 敏捷开发 敏捷团队

精品方案|海泰方圆全栈式数据安全治理方案 为数据设一把“安全锁”

电子信息发烧客

备战金九银十,Java研发面试题整理PDF,走到哪刷

程序知音

Java 程序员 java面试 后端技术 八股文

AI落地难?灵雀云助力企业快速应用云原生机器学习MLOps

York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云原生 降本增效 MLOps

企业数字化本质

奔向架构师

数据治理 7月月更

云游戏:大厂们的下一件大事儿_AI&大模型_Tina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