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严选 DevOps 工具链的建设

  • 2020-12-26
  • 本文字数:3589 字

    阅读完需:约 12 分钟

严选DevOps工具链的建设

严选经过数年的发展,服务数已经过千,研发人员从数十人到数百人,项目交付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对产品研发效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研发效能的提升就很难绕开 DevOps 这个老生常谈的名词。


背景


严选经过数年的发展,服务数已经过千,研发人员从数十人到数百人,项目交付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对产品研发效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研发效能的提升就很难绕开 DevOps 这个老生常谈的名词。


DevOps = Culture + Tools


DevOps 是一个循环递进的过程。通过文化的指引,打造符合当前组织和文化的相关工具链,固化协作的规范、流程;然后随着工具落地、实践推广,促使组织更快地发展和改进产品,从而进一步加强协作文化和方式。所有未通过工具/平台固化下来的流程规范,如果仅仅依靠文档和意识,当团队快速扩大时,其腐化速度是超过想象的。


简而言之,严选从 2019 年开始重整 DevOps 工具链的原因有三:


  • 需求变化快,研发效能挑战变大

  • 历史规范和流程腐化,协同成本变高

  • 整体架构开始转向基于容器的微服务体系,工具链需要适应容器,适应云


从哪里做起


DevOps核心环节


DevOps 中的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的,工具链的建设需要着眼于“链”这个关键字,在规划期就得考虑到各个环节的互通和协同。在严选,这些环节对应的核心职能分别是:


  • Plan :主要对应的是项目管理职能

  • Build(Code):对应的是开发职能

  • Test :主要对应的是质量保障职能

  • Release(Deploy):主要对应在质量保障和运维职能

  • Monitor :开发、质量保障和运维都会涉及


以严选现有的研发团队人员构成,往小了说:建设 DevOps 工具链,就是将 PM、QA、SA 等不同岗位的职能,通过工具/平台的方式赋能给开发团队,进而让整个项目团队变“轻”,变敏捷,在保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交付/迭代效率。


我们把核心环节中涉及到的事物抽象成以下 5 大关键对象,工具链的打造完全围绕着这些关键对象的管理和对象之间关联/转换流程的管控来补缺及优化。优先确保各对象本身管理能力的补足,然后优化关联/转换的管控,例如:


  • 产品的监控管理能力覆盖面不足,这是需要补缺的。

  • 项目自身管理的工具现有 Jira,符合需求;但缺失项目到工程关联管理,也是要补缺的。

  • 工程到产品的转换流程,工具已经不满足需求,需要迭代更新。



整个工具链建设的核心原则


  • 贴合组织架构,底层能力系统避免重复造轮子,上层流程系统根据业务和团队现状量身打造。

  • 能自动化的一定要自动化;一步做不到自动化的,要想着分几步去达到,适量过度设计。


切入的重点


CMDB


严选 CMDB 本质上是为了管理产品,资源,人员这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不仅为相关工具提供统一的模型概念,避免不同工具内对相同关联模型的重复维护(不同于项目和工程,前者只在 jira 上管理,后者几乎都在 gitlab;产品,资源涉及到的工具众多,并且随着架构演进,工具也更容易发生迭代);同时用于对齐开发、QA、SRE 之间的名词/术语,降低沟通成本。


严选 CMDB 中关键配置项的关系拓扑如下。最核心的配置项是:“服务”,通过服务串联其他的配置项,也是为了指引各团队都能站在服务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需要的是全面性,才能在问题产生时第一时间被发现,并且避免遗漏。根据现有的技术积累,我们把监控分成 3 个板块进行建设:


  • 资源监控:用于监控服务运行时所需资源。这一部分依赖开源的 open-falcon,基本功能完备,基本上开箱可用,有足够好的扩展性。UI 交互比较反人类,上手门槛比较高。但这块需要直接操作的人员有限,我们把最常用的资源可视化展示单独基于 grafana 做成展示视图。

  • 应用监控:用于监控应用的可用性和性能指标,包含了 app、web 前端、后端服务的全链路调用痕迹。底层依托严选的 caesar 系统(基于 pinpoint 的二次开发定制版),前端、客户端部分由严选自研完成。架构大图:



  • 业务监控:用于监控应用的业务逻辑是否正确,基于数据湖的理念,提供海量数据秒级响应的实时监控能力。用户能通过平台快速完成数据源接入、数据模型构建、监控大盘定制和报警配置:


  • 各种数据源(日志/binlog)快速接入大盘和报警功能

  • 大促期间的数据实时监控。支撑若干日志文件数万至数十万 rps(每秒记录数) 的秒级计算

  • 高并发。针对多个大盘,每个大盘多个图表的情况,能够支撑大促实际使用


业务实时监控(GoldenEye)底层强依赖严选自研的日志平台,支持容器化应用的日志收集,放个架构图:



CI/CD


CI/CD 可以说是 DevOps 中的核心流程,严选在这块碰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 分支管理策略的不一致:大部分是主干发布方式,但也存在分支发布方式,即使都属于主干发布策略,分支命名方式也存在差异。分支合并的策略也有差异。

  • CI/CD 工具的统一性:有些团队用的是 gitlab-ci;有些用的是 jenkins。用 gitlab-ci 的和代码工程结合自然,可以省略 jenkins 上配置,易用性好;用 jenkins 的,可以更好地管控必需的 CI 任务,并且可以利用 jenkins 各种丰富插件,但需要每个项目团队都有对 jenkins 比较了解的成员。相应的发布工具也有不止一套系统。

  • 自动化测试覆盖率不足:能够真正达到比较高自动化程度的模块较少,很多情况下是需要人工触发,或者是人工执行并校验的。CI/CD 整个流程中,不同职能角色之间需要频繁地交叉沟通。


解决这些问题的抓手是统一“制品”概念,以制品为中心来编排和解耦整个 CICD 流程。



原本无论是单元测试阶段,还是联调阶段,验证的应用都是直接从代码分支中编译打包的;只有当 QA 验证完毕后,才会打出制品进行线上部署(也会有合并到主干,并打出 tag,部署时基于指定 tag 完成编译、打包、发布上线流程)。这种方式下,很容易出现测试环境进行验证的制品和实际上线的制品并不是同一个的情况(即使代码相同,不同编译打包流程下,比如打包的配置文件不一样,就会导致应用包实际执行逻辑有差异),存在质量风险的。


我们的期望:开发交付给 QA 和最终线上部署的时候,制品是一致的,所有因环境不同导致的差异性配置信息应该基于配置中心动态获取(也有做法是把不同环境的配置文件全部打包在制品内,然后通过环境变量动态挑选,而不是通过配置中心。但这种做法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比如在测试环境内会看到线上的一些连接地址、密钥等)。


因此,为了能够落地此规范,严选把“制品“的产出时机做了变化:从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 提前到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  阶段,确保 QA 的验证流程是始于制品,而不是始于代码库。此外,把制品的产出规范落地到 CI 阶段也更匹配应用容器化的建设。


最终,CI/CD 这块的解决方案为:


  • 从代码到制品的 CI 过程,全部依赖 gitlab-ci 完成。梳理分支管理策略,触发不同的集成流程,统一由开发完成。工程编译,打包,代码规范,基本测试的跟进修订,这些本身就是开发更为熟悉,采用 gitlab-ci 的方式,和工程结合更紧密,当工程变更的时候调整相应的 ci 任务也会更自然。同时,贯彻 Pipeline as Code 的方式,有助于后继向 Auto-DevOps 演进。

  • 候选制品通过 QA 测试,并最终确定为可部署的验证流程在自动化测试体系内完成,目前通过严选自研的质量管理平台管控必需的验证任务,确保制品质量准出规范落实。这个环节可以全部由 QA 完成,不再需要强耦合开发。后继通过自动化测试体系的不断建设完善,执行效率会越来越高。

  • 制品管理、发布计划、不同资源上的部署实现由严选自研的 Opera 发布平台完成。


研发效能平台


整个 DevOps 体系高效运转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流水线,把各个环节进行有机地联动,打通各个垂直领域内的能力。在严选,目前选择集团的 Overmind 作为这一板块的解决方案,关键特性有以下三点:


  • 一站式


  • 建立端到端持续交付流水线,让研发团队的注意力放在价值流动上,而不是放在各阶段的待办任务上,降低不同平台的使用成本。


  • 可视化


  • 整个流程的可视化,易于管控流程中的卡点,确保全链路的规范和过程质量。


  • 全流程的度量分析


  • "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Improve It", 通过效能平台能够串联不同领域的效能数据,发现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在更全局的角度去审视可改进,可优化的瓶颈,避免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状态。


后继


严选 DevOps 工具链将会伴随业务和研发团队的发展所需,以螺旋向上的方式持续建设:一个阶段重点建设各领域内的能力系统,提升具体方向上的功能深度和执行效率;一个阶段重点建设跨领域的能力协作平台,更有效地搭配不同能力,降低使用成本,并检视能力覆盖的缺失点。


目前的建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 变更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整合不同系统的变更事件,统一风险定义并量化,为 CD 提供辅助决策。

  • 服务的环境治理,用于解决 DevOps 流程中的环境冲突问题。

  • 将现有能力接口进行插件的标准化,便于后继的能力迭代与输出。


一张近期全景图作为本文总结:



作者简介


Saga, 网易严选基础技术部技术总监,负责严选技术中后台建设,目前专注在业务中台、DevOps 等效能提升方向的体系搭建和发展。



头图:Unsplash

原文严选DevOps工具链的建设

来源:严选技术产品团队 - 微信公众号 [ID:YanxuanTechProd]

转载: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12-26 19:302905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DLRover:蚂蚁开源大规模智能分布式训练系统

SOFAStack

人工智能 互联网 DLRover

及刻周边惠:拥抱HarmonyOS原子化服务

HarmonyOS开发者

HarmonyOS

如何判断多账号是同一个人?用图技术搞定 ID Mapping

NebulaGraph

图数据库 风险控制 安全控制

CNStack 多集群服务:基于 OCM 打造完善的集群管理能力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云原生 kubenetes 集群管理

解密数仓高可用failover流程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数据库 后端 华为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企业号 3 月 PK 榜

车载小程序发展现状:使用环境、用户体验、应用场景及未来趋势

没有用户名丶

小程序化

从小程序容器和微服务架构的结合,看未来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方式

没有用户名丶

设备离线时控制指令如何下发:通过设备影子实现离线设备的控制指令触达方案——设备管理运维类

阿里云AIoT

物联网

博睿“她”力量 :这份专业值得信赖

博睿数据

博睿数据 节日祝福

2023年2月国产数据库大事记-墨天轮

墨天轮

数据库 opengauss TiDB oceanbase 国产数据库

IoT物联网设备OTA固件升级开发实践——设备管理运营类

阿里云AIoT

物联网

bucket表:数仓存算分离中CU与DN解绑的关键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数据库 后端 华为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企业号 3 月 PK 榜

探索ChatGPT技术在文本生成、机器翻译领域的简单应用 | 社区征文

兴科Sinco

人工智能 机器翻译 OpenAPI openai ChatGPT

ChatGPT 未来发展趋势 | 社区征文

魏铁锤

ChatGPT

携程 x TiDB丨应对全球业务海量数据增长,一栈式 HTAP 实现架构革新

PingCAP

数据库 TiDB

如何规范 RESTful API 的业务错误处理

江湖十年

Go 后端 Error RESTful API

瓴羊Quick BI真心不错,已获得官方认可!

对不起该用户已成仙‖

大咖说·阿里研究院|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

大咖说

MASA MAUI Plugin (十)iOS消息推送(原生APNS方式)

MASA技术团队

blazor MASA MAUI Xamarin

“中国的ChatGPT”真的要来了吗?

科技热闻

DLRover:蚂蚁开源大规模智能分布式训练系统

AI Infra

互联网 智能 训练智能

如何通过C#/VB.NET代码在Word中插入或删除脚注

在下毛毛雨

C# .net word 脚注

科技和女性的今天,《赛博格宣言》半个世纪前就预言了

脑极体

赛博格 女性

Meta Force佛萨奇2.0合约开发系统源码部署

薇電13242772558

智能合约

秒懂算法 | DP概述和常见DP面试题

TiAmo

算法 DP算法

直播预约丨 微服务x容器开源开发者 Meetup 北京站回顾 & PPT 下载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容器 微服务 云原生

云图说丨云数据库GaussDB(for MySQL)事务拆分大揭秘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数据库 后端 华为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企业号 3 月 PK 榜

GitLab 凭借什么连续 3 年上榜 Gartner 应用程序安全测试魔力象限?听听 GitLab 自己的分析

极狐GitLab

DevOps DevSecOps 安全测试 极狐GitLab 安全合规

【物联网开发实战】- 设备上云方案详解——设备接入类

阿里云AIoT

物联网 传感器

汇率市场大幅波动,用友BIP全球司库助力企业外汇避险

用友BIP

金融 外汇避险

3 月 9 日「融云 2023 政企数智办公新品巡展 · 北京站」邀您入席!

融云 RongCloud

产品 数字化 政企

严选DevOps工具链的建设_文化 & 方法_严选技术产品团队_InfoQ精选文章